06.18 13924家!余杭要关停这些企业!

去年7月,我区在进行租赁房屋公共安全治理时,将低小散差产业作为四个专项之一,开始着手进行整治。今年,区委十四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报告提出将“低小散差”企业淘汰作为全区“五场硬仗”之一,并在4月18日召开的第一次工作例会后正式启动了今年的整治工作。6月8日,区委区政府召开了全区深化低小散差企业(作坊)淘汰整治工作推进大会,毛溪浩书记要求全区上下迅速行动起来,全力以赴投入战斗,不达目标、绝不罢休,不获全胜、绝不收兵,坚决打赢“低小散差”企业淘汰硬仗。

6月13日至14日,区“低小散差”办会同区“低小散差”企业淘汰督查组,对全区20个镇街“低小散差”企业(作坊)淘汰推进工作进行现场督查,发现该项工作存在整治进度缓慢、整治标准不一、报送数据不实、巩固成效不力等共性问题。

从前期各镇街排摸情况来看,全区固定“低小散差”企业(作坊)13924家。应关销号数13924家,6月15日整治当天销号50家(关停淘汰46家、达标准营4家),累计销号3510家,销号进度25.21%;其中重点镇街6月15日销号22家(关停淘汰20家、达标准营2家),累计销号2077家,销号进度20.09%。按照工作要求,一般镇街10月底前全部完成;重点镇街今年年底前完成80%,明年全部完成。

接下来,区“低小散差”办将下发督查通报,跟踪整改情况,同时梳理研判共性问题,提交区领导小组会商研究,如涉及行业性的问题,召集相关的行业部门进行专题研究;对于情况特别严重的,提交区专项督查组和区再督查组跟进,深入挖掘根本原因,全面助推整治工作。

现象面面观

4月18日,我区正式启动今年的“低小散差”整治工作,到目前为止,工作进展2个月,进度如何?近日,记者联系会同区“低小散差”办对全区部分镇街整治情况进行实地调查。以下是记者在走访现场拍到的图片。

乔司街道

13924家!余杭要关停这些企业!

朝阳村某宾馆存在三合一场所

13924家!余杭要关停这些企业!

永和村某农户出租房内无证服装加工点

13924家!余杭要关停这些企业!

沪杭高速乔司段和睦桥境内

东湖街道

13924家!余杭要关停这些企业!

位于泉漳村内的一处仓库内原料、产品随意堆放

13924家!余杭要关停这些企业!

春晖小区内的服装加工厂物料储存与工作区域合二为一

13924家!余杭要关停这些企业!

执法人员在东厦东港小区西侧的沿街商铺暂扣烧烤设备

运河街道

13924家!余杭要关停这些企业!

执法队伍查处高安桥附近的一处电动车维修点

13924家!余杭要关停这些企业!

执法队员对位于宁桥大道上的一处堆场开展整治

13924家!余杭要关停这些企业!

兴旺村4组34号内的服装加工厂空间狭小安全隐患大

仁和街道

13924家!余杭要关停这些企业!

九龙村10组上港自然村的沙场多次整治仍在生产

13924家!余杭要关停这些企业!

九龙村汪家里6组汪茂良小五金加工店车间内仍在生产施工

13924家!余杭要关停这些企业!

九龙村汪家里6号汪茂良小五金加工点切割气体随意暴露室外

镇街回应

针对记者走访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部分镇街相关负责人给予了回应。

乔司街道

启动查漏补缺、验收工作,落实长效管理机制

打造城郊结合部产业转型新样板

乔司街道目前有标准厂房244万平方米,涉及房东213人、企业1513家,农居户生产加工经营场所5914家,其中服装生产加工作坊2701家、配套经营户1204家,“低小散差”整治任务重、压力大。在农居户作坊整治上,前期街道重点在方案研究设计上下功夫,先后召开各类座谈会、专家会、研讨会、意见征求会等多达20余次。考虑到农居户作坊整治方案还在研究过程中,街道园区企业整治先行,于3月19日召开了动员大会,全面铺开了低效园区整治工作。

动员会后,街道先后悬挂横幅560余条,分发宣传手册3200余册,专题制作宣传片1部、整治曝光片4部,利用微信公众号、短信平台、乔司巷报、宣传专栏等平台展开立体式宣传,还专门成立了“低小散差”整治领导小组、指挥部、督查组,下设办公室,真正实体化运作,全力保障整治行动。街道层面和各村、各网格均实行工作例会制度,街道已先后召开整治推进会5次,着力研究化解难题、推动工作落实;并在方桥村召开现场会,相互观摩点评,推广试点经验。同时,建立信息日报制、销号督查制、预警研判制和应急处置机制,分管领导每天研判信息,切实保障了整治行动高效推进,整治进度督促到位。街道结合实际,拉高标杆,对企业面积规模、机器设备密度、单位面积税收、消防安全等10余项内容进行全面条目化、量化,并分批对700余名街村干部、网格员进行了全覆盖培训。

截至6月11日,全街道共计排查店面、企业1765家,其中店面252家、企业1513家。第一批需淘汰的企业数为116家,已淘汰105家;需整改的企业1357家,其中完成硬件整改的1024家,硬软件全部完成整改676家。

针对目前存在的情况,街道已将这些问题点位列入整治清单。接下来,街道将再接再厉,着力提速低效园区整治行动,力争在6月底前基本完成淘汰和整改工作,启动查漏补缺、验收工作,落实长效管理机制。同时,街道将进一步完善细化“低小散差”作坊整治方案,尽快启动实质性整治,不折不扣按照区委、区政府要求完成任务,努力打造城郊结合部产业转型新样板。

东湖街道

设置东片、中片、西片和机动4个工作保障组

严防整治后的“回潮”现象

东湖街道现存的低小散差产业类型主要为小餐饮店、废品回收点,而整治后回潮率较高是街道目前在推进过程中的主要难点。这些类型的低小散差企业、作坊一般规模不大,多为外来人员经营,人员流动性较大,无证无照或证照信息与目前情况不符等问题较为普遍,基本归属于24类负面清单中需关停取缔的部分。

针对目前存在的情况,街道已将这些反复出现的问题点位列入整治清单,下一步即将开展整治并同步落实长效管理手段,进一步防止回潮现象的出现。

为做好辖区内的低小散差整治工作,街道把以“六个基本无”为要求的全域基础环境整治与低小散差整治、辅房清退工作相结合,制定出"6+2"的整治工作体系。在推进不雅建筑拆除与违章建筑拆除过程中同步开展低小散差整治,从物理基础上杜绝部分低小散差企业“再生”的可能;明确低小散差的整治标准,将“四无企业”、低效企业以及属于24类负面清单中的所有重点整治淘汰行业全部纳入整治、取缔范围内。

同时,东湖街道根据自身村社数量多、地域范围广的特点,设置了东片、中片、西片和机动组4个工作保障组,明确各保障组的责任工作范围,分区域推进整治工作。村社区作为整治工作的主体,正以网格为单位持续开展滚动排查,倒排工作计划,配合职能部门开展整治工作;组团联村干部则不断发挥助推整治工作的作用,每周至少1次前往联系的村社区对接具体工作,协助解决整治过程中出现的重难点问题。

当地的绸机产业是目前整治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街道正在制定针对这一特色产业的细化整治方案,后续也将根据区委区政府的实际要求,统一整治标准,为整治工作打好基础。

运河街道

建立健全“日报表、周例会、旬督导”工作机制

确保已整改点位的长效管理落到实处

根据实际摸排与核实,运河街道的低小散差整治工作目标共有1452户,其中无证无照经营类型共有292户,低效用地类型22户,其余均为分散在各村社当中的绸机产业,在整治取缔无证无照经营户的过程中,由于存在机械设备、物料等资源清理搬空,统一存放较为困难的现象,因此部分经营户的生产资料会在整治关停后继续存放在经营点内,这也造成了“低小散差”作坊回潮的现象。

针对无证无照和低效用地的低小散差行业,街道在确认目标点位类型后会提前开展入户沟通工作,同时提前至少半个月的时间下发整改通知单,如经营户在规定时限内未完成相应的搬离整改工作,则联合执法队伍会采取停水停电,暂扣重要生产设备等方式进行整治。

为进一步加大整治工作力度,街道建立健全“日报表、周例会、旬督导”工作机制。每日村社区会根据前期点位摸排情况上报整治工作进度;每周开展集中例会,对各村社工作进度进行汇总和排名,每旬由镇街主要领导带队开展现场督导,及时发现并解决整治过程中的问题。街道每周还会联合经发、综治、城建、城管、公安等部门对重点区域进行2-3次联合执法,开展集中整治行动。同时,街道将继续压实村社区的属地责任,落实整治后的“回头看”工作,由网格长、专职网格员、网格指导员和组团联村干部互相配合,开展每日巡查与动态管理,确保已整改点位的长效管理落到实处。

目前,针对即将在6月底进行验收的美丽乡村精品村建设重点区块范围内的37户“低小散差”作坊,运河街道将采取提前整改的方式,根据现存的整治方案开展统一整治行动,在未来针对特色产业的整治标准出台后再根据这一标准进行相应的整改,保证整治工作公正、合理推进。

仁和街道

结合传统家纺行业转型提升开展整治

倒排时间计划确保完成年度目标

仁和街道初步明确了传统行业的“低小散差”企业(作坊)淘汰整治以及家纺行业提升改造行动。对照年度目标任务,下半年整治形势十分紧迫。街道将通过8个重点村于6-10月分五轮进行,来完成整治任务的80%,其他村于6-8月分三轮,完成整治任务的100%,倒排时间计划,加快传统特色家纺行业整治提升工作进度,确保完成年度整治目标任务。

针对有土地证但因规划等原因无法实施改造的企业,仁和街道表示这样情况的企业目前共计22家,计划通过“零土地技改”实施产业提升相关工作。前期,对具备实施条件的企业明确了准予实施的前置条件和申报流程,并要求各企业对照前置条件中涉及规划、设备升级、产出等相应的要求编写了提升改造可研报告,并基本制定完成规划设计方案。截至目前,已有16家企业按要求提交了相应方案,并已整理编制成总体方案上报至区住建局规划部门论证审批。方案涉及土地面积109.46亩,改造厂房面积9万余平方米,改造投入总金额2.2亿元,置换新增设备378台套,预计可新增利税5000万元,新增行业就业600余人。同时对自用剩余部分厂房可吸纳安置家纺小微产业单位31家,解决行业就业人员800人左右。

整改后的家纺产业发展前景如何?街道表示,将进一步与行业协会研究对接,细化论证“仁和家纺时尚产业园”建设的可行性,通过前期全域土地整理拆违盘活的561亩存量建设用地指标,在仁和工业园区内选址70亩土地,由仁和家纺协会和绍兴商会会员组建公司出资建设仁和家纺时尚产业园项目,新建厂房7万余方,新增设备400台套,用于置换目前2000余台落后剑杆织机产能,满足市场需要。项目建成后预计可实现税金3000万元,吸纳行业内就业人员800余人,实现仁和家纺行业向“时尚产业”的提升。

在明确上述改造提升和时尚家纺时尚产业园建设方案后,通过仁和家纺协会“协会共约”以及绍兴商会市场经营户与原配套散户“一对一”整治分流包干制度,实现目前仁和街道特色家纺行业“低小散差”企业(作坊)的有序平稳关停,人员有序分流。

百姓有话说

张先生(崇贤街道居民)

我们居住的周边,有很多外来务工人员租住的是别人家的辅房,因为空间小,价格便宜,有些租户在房间里使用灌装的煤气瓶,这样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13924家!余杭要关停这些企业!

张先生(崇贤街道居民)

疏港公路附近的一家砂石厂每天晚上8点之后仍持续进行砂石加工,不仅噪声扰民,而且还存在排污的情况。

13924家!余杭要关停这些企业!

徐华(东湖街道滩里社区居民)

我们这里原先有一个食品加工的小作坊,后来被查处也进行了搬离,但没多久,店面又被出租,现在成了餐馆。对于整治又反弹,相关部门应该落实一个长效管理的办法,不然这项工作,做了等于白做,失去了意义,还浪费了人力物力财力。

13924家!余杭要关停这些企业!

胡静(乔司街道朝阳村居民)

辖区内服装加工点非常多,一些无证照、存在安全隐患的作坊也在整改,但还有些类似的作坊并没有被要求整改,这样很不公平。

13924家!余杭要关停这些企业!

马先生(东湖街道朱家角居民)

社区里面,无证经营卤味的小摊贩每天在固定的时间开始加工,东西很脏,加工好的卤味夜间在外销售,存在严重的卫生安全隐患。

13924家!余杭要关停这些企业!

罗先生(仁和街道双陈村居民)

这里有一家没有名称的塑料加工厂,已经营两年,经营时产生较大异味,相关职能部门也来看过,并认定是低小散差行业,责令他们搬离,但目前仍在继续加工生产。

13924家!余杭要关停这些企业!

徐先生(中泰街道居民)

工业区有一家公司,经营期间有乳白色废水排放进入工厂南侧的河道内,气味刺鼻,且工厂某车间里弥漫酸味,很担心安全隐患。

13924家!余杭要关停这些企业!

姜祖峰(仓前街道瑞城网格网格指导员)

我们通过借助区级下沉力量、整合网格攻坚力量、强化村社主体责任三方面一“查”到底,做到应排尽排。随后,根据排查的情况,重点拆除违章建筑、出租辅房、路边围墙,一“拆”到底,消灭问题源头。把握拆后利用机遇,拆出空间,整出格局,打造连接“梦想小镇”与“高桥智造半岛”的“美丽通道”。

我们在辖区里也设立了示范点,让大家实实在在看见环境变美的过程。在推进整治过程中,我们利用每周例会,通报各辖区整改进度,让大家暗自下决心追赶比精。

13924家!余杭要关停这些企业!

盛祖华(人大代表)

“低小散差”企业(作坊)淘汰工作必须强化宣传、统一标准、全域铺开。一方面强化宣传引导,通过对美丽乡村的大力宣传,先进地区的以案说教,结合“低小散差”带来的公共安全、社会管理、市场秩序、生态环境等各类社会问题,为广大老百姓算好经济账、环境账、安全账、责任账,促进转变思想观念,激发广大干部群众主动性。另一方面推动转型提升,在加大关停淘汰整治力度的同时,结合提升配套设施、拆除不雅建筑等手段改善农村面貌,推进租房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倒逼产业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提高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