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3 它是如何從方便麵“大佬”淪落為“三線”產品的

國內方便麵市場的“霸主地位”

轉眼,就快要到了奔3的年齡,有哪些東西是我們童年時期最難忘的呢?在那個零食種類較為匱乏的時代,一袋方便麵、一根辣條以及一粒泡泡糖都可以讓我們樂上一會的。尤其是方便麵,那會還沒有流行康師傅、統一等,而三鮮伊麵、熊毅武方便麵,還有小當家(幾乎都是為了收集卡片),而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華豐的三鮮伊麵,那是多少人童年中最難忘的味道。

它是如何從方便麵“大佬”淪落為“三線”產品的

在康師傅、統一等進軍內地之前,華豐一直是我國方便市場的領導者以及霸主地位,在90年代初,更是獲得了印度尼西亞金光集團的資助,隨著金光集團的資金注入,華豐相繼推出了華豐2000、華豐麵館、幹拌一族、掌上脆等系列產品。但隨後一直是不溫不火,受不到市場的追捧。

它是如何從方便麵“大佬”淪落為“三線”產品的

資本空降:新官上任三把火卻沒有燒亮前方

其實,在金光入駐華豐後,“新官上任三把火”的換掉了華豐原來的大批高層管理人員,轉而重金從港臺地區招聘市場營銷專家。但這些專家們只是熟悉當地的市場環境和運作手法,對國內負責的市場瞭解甚少,但又不願意放下高傲的身段去研究一番。

它是如何從方便麵“大佬”淪落為“三線”產品的

這些新來的“空降者”,重新制定了市場開發和管理運營政策,在全國各地迅速建立眾多分支機構,華豐之前是經銷商的模式,而這些“空降者”想要繞開經銷商轉而推行直營模式。這些從表面上看來完全符合現代營銷理論的做法,卻偏偏忽略了經銷商的巨大推動作用。而與之形成對比的是,康師傅以及統一在深入瞭解內地複雜市場的基礎上,處處強調著經銷商的作用,步步為營,穩紮穩打,市場份額不斷擴大。

錯誤的市場分析

那當時中國有哪些特殊之處呢?首先,在方便麵這樣的消費品市場上,那會依舊是渠道導向為主、產品導向為輔。產品做得好更要會吆喝,才能吸引消費者的目光。而華豐新管理層卻固守於原來的成功經驗和思維方式,認為只要產品質量好就能打開市場,相繼開發了一些高檔方便麵。

90年代以後,中高端方便麵市場已經是康師傅和統一的天下。華豐原來的銷售網絡已經萎靡,退守在2-3線城市和農村市場,根本無法承擔高檔產品的銷售任務。而新的高檔方便麵的推出,沒有一套配套的銷售模式,而沿用老方式進行行銷。此時,不管從消費者,還是華豐的員工以及經銷商,對新產品能否打開一片天下都是持有觀察保留態度的。

它是如何從方便麵“大佬”淪落為“三線”產品的

如今,在方便麵市場,華豐早已經淪為三線產品,國內一線早已經被康師傅以及統一佔據。如果當時的華豐能循序漸進,從佔領低端市場然後到中高端市場慢慢前進,雖然花費的時間會比較長,但戒躁戒傲穩紮穩打,相信會有不錯的市場回報的。但華豐的高層卻沒有認識和考慮到中國市場的複雜性,新產品一上市,就要在全國市場上以全渠道方式進行全線推廣,但結果卻是全線推廣很快就變成了全線退貨。這樣迅猛的轉型,顯然是失敗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