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6 新中式尚处“少年期”

今年3月,广州家博会、东莞名家具展、深圳家具展出现了很多新中式的品牌,如“井喷般”爆发。有人认为,新中式家具市场从蓝海发展到红海。如何看待这一现象?又应该怎样破局?《品牌红木》杂志专访了全联艺术红木家具专业委员会专家顾问、教育部教学改革示范专业“家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带头人彭亮。

新中式尚处“少年期”

全联艺术红木家具专业委员会专家顾问、教育部教学改革示范专业“家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带头人彭亮

这是一个好现象,是新中式家具繁荣的一种具体表现,不能说是进入了红海。其实,现在进入红海的应该是定制家具市场,款式单一,缺乏设计。新中式经过早期学术界的传播推广到企业的跟进,到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中式家具。目前,新中式还处于兴起的阶段,但需警惕的是产品设计良莠不齐,同质化严重的现象。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及综合国力提高,国家提出“美丽中国梦”,国民的民族自尊心与生活水平不断增强,人们越来越崇尚民族文化,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与当代生活方式及态度加以融合创新的新中式家具,已成为一种设计和生活的时尚。新中式家具市场目前也出现了抄袭、模仿、跟风等“怪圈”,存在着材质、名称同质化的问题。不少新中式家具都是在明式家具的基础上做减法,在结构、工艺、材质上都有雷同的现象。比如,材质多以紫檀、酸枝、鸡翅或者非洲花梨与北美黑胡桃为主;名字也互相抄袭,涌现出不少以“*梨”为命名的产品,新中式家具发展到现在才十几年,尚处在“少年期”,还在探索发展阶段。

新中式的未来会慢慢朝着当代中式发展,设计会更加符合新生代,特别是符合当代中国人衣食住行的生活方式、适应当代建筑空间、环保、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新中式不会再停留在“简单的减法”、“简约”+“中式图案”这样的符号化设计,而是与当代生活方式发生关联,逐步将传统文化中的高雅品位等精华提炼,摒弃糟粕的“畸形美”。

过去“琴棋书画诗酒花茶”的雅致生活方式会将进一步与当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融合。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慢下来”的生活,伴随着民族文化的回归和文化自信,更多的人更加喜欢品茶喝茶的休闲生活,喜爱琴棋书画等传统文化,所以会有更多的茶室空间与茶文化家具,会有更多的书案、画案、琴桌、琴凳、博古架、书画楹联等中国式书斋空间与家具会重新回归,我们就会形成中国特有的书斋文化;而伴随着榻、罗汉床、禅椅等中式家具回归,我们的客厅空间也会去“电视化”,回归中国式的休闲会友雅集的客厅空间文化。甚至我们的卧房空间也会重新认知中国传统架子床与拔步床独有的微建筑空间与装饰文化的美。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定文化自信,满足我们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追求。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中国经济的崛起,刚刚起步的新中式正在重新定义当代生活,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来源:第四十六期《

品牌红木》杂志 张星∕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