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1 欲求卓越,先求人格——給3-15歲男孩子的精選書單

點 大約三週前,外灘君轉載了一篇“給女孩的書單”的文章,不少家長詢問,為什麼沒有給男孩的書單?為此,外灘君特別邀請香港《大公報》大公園專欄撰稿人、電子互動童書創作人徐海娜,為家有男孩的父母們準備了一份書單。在這份書單中,作者依據男孩子的成長特點和年齡進行了分類,詳細介紹了書的主旨和推薦理由。正如作者所言:欲求卓越,先求人格,而讀書其實是條捷徑。

家有男娃的看過來,你是否曾不止一次地想象過孩子長大後的模樣?但是,我相信,沒有一個家長希望孩子成為一個毫無教養的人。前一段時間,看過一個網上流傳的小視頻,是某公司高管在年會上故意摔了演藝人員,並鼓掌取樂。這種不把人當人的情況,在如今這個未富先驕的時代似乎並不少見。

望子成龍的父母,希望孩子將來是一個多金而冷酷的人嗎?希望孩子在某個專業領域成為領軍人物,卻被詬病沒有修養嗎?如果你是“土豪”,還希望孩子繼承你的“土”嗎?可是你看世界上真正頂峰的豪傑,不帶“土”,只帶“書”。連曾經的美國總統杜魯門都說過:“Not all readers are leaders, but all leaders are readers.”

讀書可以帶給一個人智慧和涵養,有助培育人的健全人格,鋪就通往卓越的道路。

世界投資大鱷沃倫·巴菲特的搭檔查理·芒格,曾經在一次演講中這樣形容這位站在世界財富巔峰上的人:“如果對著時鐘來觀察他的話,巴菲特每天一半的時間都花在了閱讀上。”巴菲特自己也曾在一次會議上,揚起手中一大疊文件告訴來訪者,“我每天至少要看500頁這樣的東西,知識就是這樣積累的,和‘複利’一樣”。

比爾·蓋茨和馬克·扎克伯格也都在不同場合表示,他們的成功離不開閱讀。比爾·蓋茨每年至少閱讀50本書;2015年時,扎克伯格還曾經成立過一個線上讀書會,帶領諸多網友每兩週閱讀一本書。

家有男孩,你可能希望他成功,希望他有出息,希望他獲得一切他想要的幸福,希望他成為一個知識豐富有涵養的人,那麼就從讀書開始吧。

讀書不能確保一個人成功,卻可以使一個人開闊心胸,豐富生命的體驗,從而擁有享受幸福生活的能力。再說,終身學習和閱讀的回報,真的難以預估……

欲求卓越,先求人格,而讀書其實是條捷徑。

以下是給3-15歲男生的精選書單。(除了書名,我也特別列出了作者和譯者,是希望孩子們看完書也能記住作者和譯者的名字,既可按圖索驥再找他們更多的書來看,也能記住自己心目中最喜歡的作者。有時候我被別人問起喜歡看什麼書時,答不出作者的那一刻,我就想找個地縫鑽進去,希望你們不要和我一樣。)

3~6 歲 心智啟蒙期

01

<table><tbody>
欲求卓越,先求人格——給3-15歲男孩子的精選書單

布魯姆博士卡住了


德國丹尼爾·納波/著

王星/譯


湖北美術出版社

2007年2月

每到星期天,布魯姆博士都要弄些蜂蜜吃吃。對了,他是一頭熊。他去架子上取蜂蜜罐子的時候摸錯了,架子上的金魚缸“啪嗒”一聲就扣在了布魯姆博士的頭上。不得了了,缸裡那條名叫“鯨魚”的小金魚轉著圈喊救命。


這叫聲把布魯姆弄得暈頭轉向,壞了,腳又踩在噴壺裡了,手又卡在牛奶鍋裡了。聰明的金魚知道怎麼辦,吐著泡泡說,“快!快!讓噴壺把你的腳噴出來!”“快!快!把你的手煮出來!”……


然而,沒有最糟,只有更糟。最後布魯姆博士是怎樣掉進河裡的呢?緊緊扣在頭上的金魚缸是如何解決的呢?小朋友不妨自己去看看。但是,不管你怎麼看,布魯姆博士真是受夠了。然而,在混亂的一天結束之時,他躺在床上想的是,“沒關係啦”,“還有下一個星期天呢”。

/<tbody>/<table>

毛手毛腳的大笨熊是不是有點像家裡的小男孩?其實讓男孩子有一定代入感的繪本很多,我為什麼獨獨推薦這一本呢?

我們可以簡單對比一下繪本《凱能行》,這本書裡的凱也是笨手笨腳總出狀況,書裡大量細節描繪令人捧腹。他的媽媽總是說,“你就不能小心一點嗎?”直到出現了一隻大灰貓不斷鼓勵和肯定他,他才發現,原來“凱,能行!”這是一個從“否定”到“肯定”的過程。

但是,布魯姆一書不是這樣,而是從來沒有“否定”過,看書的孩子會將這些笨手笨腳帶來的一切視為生活的一部分,自然而然地就接受了自己本來的樣子,這是作者高明的地方,人只有首先接納自己才有自我人格的覺醒

這本書看上去什麼道理也沒有講,然而卻隱含著智慧。同時,這也是一本飽涵幽默的書,而幽默的背後是作者對兒童心理的洞察。“沒關係啦,還有下一個星期天呢”,我們不需要否定自己,需要的只是成長。

02

<table><tbody>
欲求卓越,先求人格——給3-15歲男孩子的精選書單

蠟筆小黑


日本中屋美和/著

朱自強/譯


新星出版社

2014年11月1日

有一盒沒用過的蠟筆,它們閒待著,煩透了,於是都從蠟筆盒裡溜了出來。當它們遇到一張大白紙的時候,簡直樂瘋了,開始各展神通,作起畫來。可是大家就是不讓黑蠟筆來畫,“這麼好看的畫,弄黑了可不行”。


就在黑蠟筆沮喪之時,發現大家把紙已經塗滿了,還吵起架來。後來小黑在鉛筆哥哥的建議下,做了一件令人吃驚的事,想知道是什麼嗎?快去看書吧!最後,“我們的畫變成了煙花”,它不僅挽救了大家的畫,還展示了自己的獨特之處。

/<tbody>/<table>

人總是難免要和別人比較,特別是在我們的小朋友進入幼兒園之後。那麼對於大多數爭強好勝的男娃們來說,這個繪本特別適宜。

同時,這也是一本一句“說教”都沒有的繪本,在柳暗花明的的故事情節中,小朋友自然就會領略到,原來每個人都是獨特的,每個人都是值得尊重的。並且人們找到時機,善用自己最獨特的地方,還可以一起創造出更美好的世界。

03

<table><tbody>
欲求卓越,先求人格——給3-15歲男孩子的精選書單

小房子變大房子


英國朱莉婭·唐納森/文

德國 阿克塞爾·舍夫勒/圖

任溶溶/譯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017年8月

“我家地方真是小。聰明老先生,請你幫幫忙,我家實在擠得慌!”一看到書裡那個託著腮幫子,獨自坐在桌子前發愁的小老太太,我就忍俊不止。你知道聰明老先生出了哪些主意來令房子變大嗎?


“把你的母雞抱進屋。”可是,“一個待著已經小,兩個待著就更加小”。那就再把山羊牽進屋……天吶,最後奶牛也進了屋。孩子們猜猜看,聰明老先生又做了什麼,才令小老太太說,“五個待著小得不能再小,一個待著真是寬敞”,“我的房子大得不得了”。

/<tbody>/<table>

這個繪本也是一句多餘的話也沒有,卻不但令小朋友讀來捧腹,還可久久回味。有人說這個繪本是告訴人要滿足,我討厭這樣的論調,對於男孩子來說,其中的幽默和智慧,怎麼能用如此簡單的幾個字去概括呢?當男孩子們從故事中學來的幽默和智慧成為他們生命的一部分的時候,從小到大都是會被仰慕的啊!

04

<table><tbody>
欲求卓越,先求人格——給3-15歲男孩子的精選書單

敵人


意大利大衛·卡利/文

法國 塞爾日·布洛克/圖

梅思繁/譯


明天出版社

2011年7月

這是一場戰爭,卻不是每個男孩子都夢想過的戰爭遊戲。一片荒涼的土地上,棲息著兩個洞。每個洞裡都駐守著一個士兵,他們是敵人。“我和他之間,有著天壤之別。他毫無同情心,殘忍如野獸”——這是“我”眼中的敵人。


直到有一天“我”想快點結束戰爭,因此偷襲到敵人的洞穴,可是敵人卻不在,“我”看到了他的全家福照片和其他私人物品。最可怕的是那裡也有一本“戰爭手冊”,手冊上畫的敵人的臉正是“我”,並且居然跟“我”的如出一轍。


“我”忿忿不平,“敵人的手冊裡充滿了謊言。發動戰爭的絕不是我,我是一個有人性的士兵!……我一定不會殘殺動物,焚燒森林,在水裡下毒。……我從來沒有殺過女人和小孩。”……

/<tbody>/<table>

戰爭的荒誕就這樣暴露在作者淺顯詼諧的語言中。這其實絕不僅僅是一本描述戰爭的書,而是啟發人們獨立思考的書。面對“戰爭手冊”,你可知哪些是事實?哪些是偏見?哪些是糅合了少許真相的謊言?世界上很多激烈的衝突都源自於彼此的“看不見”,我們常常對於所謂“敵人”充滿偏激的想像而不自知。

所以我們的下一代,一定要擦亮自己的雙眼,用思辨裝備自己的頭腦,就從一本簡單的繪本開始吧。但是大人切記不要代替孩子去思考,他們自有他們的看法,做一個擁有睿智頭腦的男生,離不開思辨能力和獨立思考。

05

<table><tbody>
欲求卓越,先求人格——給3-15歲男孩子的精選書單

愛心樹


美國謝爾·希爾弗斯坦/著

傅惟慈/譯


南海出版公司

2013年11月

比起前幾本來,這本書大家可能更為熟悉。雖然在整理這份書單時,我有意避開了大家耳熟能詳的那些著名作品,但是卻避不開這一本。這是一個一棵大樹為了一個小男孩兒傾盡所有的故事,直到大樹變成老樹墩,小男孩也到了耄耋之年。

/<tbody>/<table>

有人說,這個繪本“有毒”,不能給孩子看,涉嫌道德和情感綁架。但是,“有毒”的哪是這個繪本本身,而是父母頭腦中陳腐的思想。甚至我見過有孩子讀完之後,父母見孩子沒有“領略”其中“真意”,就禁不住揮起袖子,現身說法的,直到兒女表示要磕頭報恩為止。

如果你什麼都不說,安靜地讓孩子自己享受這個故事,情感道德綁架又從何談起?我們細細看這個故事,雖然有淡淡的憂傷縈繞,可是最後孩子坐下了,“大樹很快樂”,一如既往的快樂。

這是個很有爭議的繪本,你不需要硬往代際關係上套,更不需要找一個標準答案去詮釋它。相信家裡那些小男孩的心靈,會因為看了這個繪本,格外柔軟起來,去體會、去思索,我們的目的就已經達到了。

比爾·蓋茨曾在回答記者關於什麼是成功的提問時,引用過巴菲特的看法,他說,成功之一種就是“你親近的人能夠開心,並且喜歡你”。而我認為《愛心樹》這本書就是對於這種能力的回應。

612歲 思維發展期

01

<table><tbody>
欲求卓越,先求人格——給3-15歲男孩子的精選書單

小兔子的鋸齒耳朵


日本寮美千子/文

金尾惠子/圖

湯心怡/譯


大穎文化

很多6、7歲的孩子依然喜歡看繪本,因此挑選了這本主題略微深刻的繪本,推薦給這個年齡段的男孩子。男孩子天性活潑好動,未必能做到常常聽話。這本書裡的小兔子就是這樣,沒有完全聽從媽媽的囑咐,陷自己於危險之中,就在它即將被大蛇吞吃之際,媽媽即時救了它,但它的耳朵卻被咬成了“鋸齒狀”,然而故事卻還遠遠沒有結束。


兔子媽媽在接下來的日子裡一直在教小兔子保護自己的本領,直到有一天遇上了狐狸。兔子媽媽為了引開了狐狸,飄雪的薄暮裡,“跳進了浮著冰塊、很冰很冰的水裡。”“鋸齒耳朵在雪中不斷地叫著媽媽,可是,兔子媽媽再也沒有回來了。

/<tbody>/<table>

讀到這裡,想必孩子們心裡有些沉重。然而,這卻是個哀而不傷的好故事。故事的結尾充滿著明亮的色彩,春天又來了,此時的“鋸齒耳朵”已經是一群小兔子的爸爸了,它對著天空說,“媽媽,我已經把您教我的,全都教給小兔子們了。”

封底最後還有一句話,“雖然媽媽不在他身邊了,小兔子一樣勇敢地生活,長大成大兔子嘍!”有時候母子關係對於男孩子們來說影響更為深刻,母性的堅忍和勇敢也會默默激勵著他們前行。

02

<table><tbody>
欲求卓越,先求人格——給3-15歲男孩子的精選書單


金子美玲物語


日本金子美玲/著

吳菲/譯


新星出版社

2012年7月

人活在這個世界上,無非是處理兩種關係,人與人,以及人與物,而詩歌,兩者皆有。6-12歲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很多人開始寫詩,為什麼我要推薦金子美玲的詩歌給男孩子來讀呢?是因為金子美玲的很多詩歌,和男孩子們對世界萬物的觀察角度頗為契合,容易有共鳴。


來看其中一首《魚滿艙》,“朝霞映紅了天空/漁船滿載而歸啦。/大尾的沙丁魚/載滿艙啦。/ 海灘上熱鬧得像趕廟會一樣/可是大海里/成千上萬沙丁魚的葬禮/正要舉行吧。”從漁夫的角度去看,和從魚的角度去看,同一件事情有著天壤之別。

/<tbody>/<table>

北京有位12歲的小男生叫“鐵頭”,已出版詩集《月亮讀書》、《柳樹是個臭小子》等。他寫的詩中,有時也會有那麼一點點金子美玲的味道。

比如有一首叫《雪花結婚記》“雪花撲向大地/和大地結婚/準備生兒育女/懷孕的時間很漫長/需要整整一個冬季/春天的萬物/ 就是他們的兒女”。

還有《做菜》:“菜在鍋裡受刑/它受到了各種痛苦/被火燒/被鏟打/被水淹/但是他們從不抱怨/也不叫疼/因為/它們的結果很不錯”。

還有《原諒》:“春天來了/我去小溪邊砸冰/把春天砸得頭破血流/直淌眼淚/到了花開的時候/它就把那些事兒忘了/真正原諒了我。”

這些小詩裡,有人的視角,也有物的視角,而且有想象、有思考。讀詩多的孩子,心靈也會比較豐富。家有男孩,要鼓勵他多讀詩,因為讀詩寫詩既是一種思維的鍛鍊,也是情感上的探索。現實生活中一些男生在處理人際關係上可能較為笨拙,如果多讀詩,從小豐富自己的感受,不僅有助於理解自己,也能更好地理解他人。

03

<table><tbody>
欲求卓越,先求人格——給3-15歲男孩子的精選書單

冰龍


美國 喬治·RR·馬丁/著

屈暢/譯


長江少年兒童出版社

2016年4月

冰龍是一種美麗又令人生畏的生物,沒有人馴服過它,除了阿黛拉。阿黛拉出生在一個寒冷的冬天,媽媽生下她之後就去世了。冬之子阿黛拉和所有人之間有著深深的隔膜,她只愛冰龍。他的父親甚少抱她,她認為父親並不愛她,然而父親只是訥於表達。因此,他們彼此感受到的只有徹骨的寒意。

然而在她7歲的那年夏天,家園受到了火龍的襲擊,她本來想跟著冰龍一去不復返,可是當聽到爸爸痛苦的尖叫聲時,她求冰龍把她帶回去。當她看到三條龍正在享用烤焦的羊群,而那些羊都是爸爸勤勞的成果,阿黛拉和冰龍毫不猶豫投入了戰鬥。


爸爸和其他人都得救了。可是沒有人知道是已經化為一泓池水的冰龍救了他們,夏天本來就不應該是冰龍出現的時候啊,更沒有人相信阿黛拉曾經駕馭過它。然而經歷過這些劫難之後,爸爸說,“我的女兒終於回來了。”冬天的印記從她身上徹底消失了,她就像別的小姑娘一樣會笑、會鬧,甚至會哭了。

/<tbody>/<table>

有人說這是孩子內心責任感的覺醒,然而“責任”兩個字總感覺少了幾分溫度,不如說是愛的覺醒,只有愛才能讓人不顧一切。

阿黛拉原本以為自己愛的只有冰龍,然而在受難的一刻,她才驚覺她愛家人遠勝冰龍。親人間的疏離,可以令人既寒且痛,而回轉走近是如此不易,所以說,只有真正領略到愛之真意的人,才能放下、和解、突破堅冰,勇敢前行,這個故事對於不善表達自己的男生來說尤其具有啟發性。

04

<table><tbody>
欲求卓越,先求人格——給3-15歲男孩子的精選書單

馴龍高手:如何馴服你的龍


英國 克蕾西達·考威爾/著

羅婉妮/譯


青島出版社

2014年4月

在一個虛構的世界裡,維京人深受那裡的龍族困擾,龍群與部落對立的情況下,每個人都希望成為“屠龍高手”。維京部落的首領是一位身強力壯的屠龍勇士,然而他的兒子卻是個瘦弱的受氣包,沒有半點英雄氣概,他如何能繼承父親的屠龍偉業呢?然而誰也沒有想到,首領的兒子小嗝嗝卻發現可以用“馴龍”來代替“屠龍”,這一切都是從小嗝嗝遇到“無牙”這隻龍開始的。

/<tbody>/<table>

不以暴制暴,讓自己成為真正的英雄,我想這正是作者想要傳達的核心價值。

在小嗝嗝的開場白裡,他說,“我可不是那種連眼皮也不用抬就能把龍馴服的男孩,我也不是生下來就能創造英雄偉業。我必須非常努力才能實現自己的夢想。這個故事,講述了我如何成為英雄的艱難歷程……”

所以,自認為有勇氣和有夢想的小男生們,不防都來看一看這個故事。故事裡還有很多細節值得我們思考,包括小嗝的成長過程中父子關係的變化和部落生活的改變。這本書寫完後,作者還寫了許多本後續,一本比一本厚,但第一本始終都是最好的。

05

<table><tbody>
欲求卓越,先求人格——給3-15歲男孩子的精選書單

DK編程真好玩:6歲開始學Scratch


英國 喬恩·伍德科克/著

餘宙華/譯


南海出版公司

2017年8月

先說明,標題中的6歲完全是譯者的杜撰,原作標題為《Coding Games in Scratch》。Scratch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設計開發的一套可視化的少兒編程工具。跟著這本完全可以自學的書,孩子就能夠設計出許多種屬於自己的小遊戲。還可以學會設計男生最愛的賽車小遊戲,邀請同學來一起玩。

/<tbody>/<table>

DK出版的少兒編程書的種類非常之多,但可惜大都還沒有被譯成中文。DK的另一本《Coding Projects in Python》也是寫給孩子們用的。當小朋友玩Scratch玩夠的的時候,通常10歲以上,就可以開始嘗試使用Python,這可是目前世界上最受歡迎的編程語言之一,很多大人也在努力地學習它呢!編程也是人類表達自己想法的一種方式,我想很多男孩子都會感興趣吧。

12~15歲 邁向成熟的思索期

01

<table><tbody>
欲求卓越,先求人格——給3-15歲男孩子的精選書單

戰馬


英國邁克爾·莫波格/著

李晉/譯


南海出版公司

2016年1月

這本書完全是從馬的視角去寫的,平靜的敘述中卻有一種深沉的力量。喬伊是一匹紅慄馬,鼻樑上還有個完美的白十字,它的買主的兒子艾伯特對它一見傾心。然而戰爭開始的時候,喬伊就被賣作為戰馬,它先是呆在英國騎兵隊,然後又被德軍俘獲,它經歷了許多分離和苦痛,從一匹馬的角度見證了這場戰爭的殘酷。


經過曠日持久的戰爭,人或馬都疲憊不堪,處處可見大批傷亡。當它流落在“無人區”的時候,已經是戰爭的尾聲,一邊是德國人,一邊是威爾士人,他們不像是彼此為敵,竟用拋硬幣的方式決定這匹馬的歸屬。


同時它聽到德國人說,“大概再過一小時,也許兩小時,我們會竭盡全力地互相屠殺。只有上帝知道我們為什麼要這樣做,我估計上帝大概都忘記為什麼了。”是啊,為什麼一定要用戰爭的方式去解決問題呢?很可貴,這本書沒有從任何一個民族角度去看戰爭,而是把人類當成一個個具有共性的有血肉的人來悲憫。

/<tbody>/<table>

除了關於戰爭的思考之外,其中最感人的是人們與這匹戰馬的關係,無論是每日畫它的尼科爾斯上尉,還是短暫照顧過它的小女孩埃米莉,戰爭中結下的友誼,像磐石一樣堅固。當然還包括艾伯特,如果沒有他和喬伊的重逢,喬伊這匹最後受傷瀕死的戰馬也無法活下來。

這是一個以第一次世界大戰為背景而展開的故事。然而還有一本書,要順便一提。就是美國作家洛伊斯·勞裡的《數星星》,是一本以二戰為背景的兒童小說。想要了解什麼是戰爭,什麼是真正的勇氣和友誼的男孩子們,這兩本書都要讀一讀。

02

<table><tbody>
欲求卓越,先求人格——給3-15歲男孩子的精選書單


動物莊園


英國喬治·奧威爾/著

張毅、高孝先/譯


時代文藝出版社

2018年3月


這是喬治·奧威爾的經典之作。“故事發生在曼納莊園裡。這天晚上,莊園的主人瓊斯先生說是已經鎖好了雞棚,但由於他喝得醉意十足,竟把裡面的那些小門都忘了關上,”莊園動物的“自由和革命”之旅就這樣萌芽了,終於有一天他們趕走了人類,將莊園改稱為“動物莊園”。


接著三頭豬制定了“動物主義”,宣佈了“七誡”,要求所有動物必須永遠遵循。然而他們期望的美好生活並沒有來臨,神秘消失的牛奶原來被摻到了豬飼料裡,被風吹落的蘋果也要單獨分配給豬。

/<tbody>/<table>

這個動物莊園幾乎沒有平靜的日子,種種爭權奪利中,其中一頭豬被視為叛徒被處決,而另一頭豬卻逐步將權力集中在自己手中,對動物們的統治日益嚴苛,最終成為與人類一樣的統治者和剝削者。

七誡也因屢被修改而早已名存實亡,你看這段描寫,“穆麗爾自己在看到七誡時注意到,又有另外一條誡律動物們都記錯了,他們本來以為,第五條誡律是‘任何動物不得飲酒’,但有兩個字他們都忘了,實際上那條誡律是‘任何動物不得飲酒過度’”。

故事結局,七誡被棄,動物莊園更回為原名。整個故事情節緊湊,似乎沒有一句廢話,但其中大有深意。希望每一個男孩子都能真正讀懂這本重要的書。

03

<table><tbody>
欲求卓越,先求人格——給3-15歲男孩子的精選書單


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


巴西保羅··柯艾略/著

丁文林/譯


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2018年1月

有位西班牙男孩兒名叫聖地亞哥,他是一個牧羊人,然而他人生最大的夢想就是雲遊四方。在兩次做了相同的夢之後,一個解夢的老婦人告訴他那預示著在埃及金字塔那裡,有埋藏的寶藏。一位“撒冷之王”也告訴他“天命就是你一直期望去做的事情”。


於是這個男孩兒在“已經習以為常的東西”和“意欲得到的東西”之間做出了艱難的抉擇,踏上了離家的道路。


可是一開始彷彿就不順利,他在失去盤纏之後,不得不為一個水晶店老闆工作。在他終於踏入沙漠,穿越綠洲,經歷了眾多艱難險阻和種種誘惑之後,他終於來到了埃及金字塔。結局難料,不是在埃及,而是在他開始的地方,找到了他一直追尋的寶藏。

/<tbody>/<table>

這是一個耐人尋味的故事,在聖地亞哥的旅途中,鍊金術士和男孩兒的對話都很精彩。例如,

“要想學到本事,只有一種方式,那就是行動。”

當男孩兒問道,“我為什麼要傾聽自己的心聲呢?”,鍊金術士說,“因為你永遠不能讓它沉默。即使你佯裝不停它的話,它還是會在你的胸膛裡,反覆傾訴它對生活和世界的看法。”

細細品味這本書吧,每一個懷揣夢想的孩子都應該讀到它。

04

<table><tbody>
欲求卓越,先求人格——給3-15歲男孩子的精選書單

湯姆斯河


美國丹·費金/著

王雯/譯


上海譯文出版社

2015年5月

整部書從一週要吃掉138片藥的邁克爾的故事開始,他幾乎不用知道過到了哪一天,看一下他的藥盒就知道了,他的藥盒被分為7個區,每個區對應一週中的一天……這是一個真實的美國“癌症村”的故事。


它從煤焦油化工工業的興起開始談到環境醫學的建立。我們以為造成汙染的只是那些工廠,事實卻不是這樣。因為“儘管人人都向往田園生活,恐怕沒有人願意過得像印第安人”。當湯姆斯河的供水系統第一次被發現汙染時,民意調查卻顯示,只有4%的人反對化工廠擴建,其餘96%的人支持了工廠擴建。


……最後,一切就像作者聲稱的那樣,“我們挑戰的是公司、政客和政府部門全部的社會結構”。如今的湯姆斯河已經淨化了,但類似的悲劇還在世界其他地方上演。

/<tbody>/<table>

這是一部美國記者丹·費金歷時7年寫成的紀實作品,也是這份書單裡唯一的一本非虛構類作品,曾獲2014年普利策圖書獎。我推薦它,不僅因為它寫的內容足夠觸目驚心,而且因為它給人們帶來的思考是多方面和有深度的。

它不僅令人看到,在政府規管化工業的過程中,科學是怎樣可以既做武器,又當靶子的,而且,在現實面前,它令人們不得不重新思考人性、政治和經濟的意義。

這本書翻譯的不錯,語言生動流暢,儘管有很多化學術語和數據,卻都能緊抓住讀者的興趣,相信這也是一本會令男孩子著迷的書。

05

<table><tbody>
欲求卓越,先求人格——給3-15歲男孩子的精選書單

神曲


意大利但丁/著

王維克/譯


上海文藝出版社

2016年9月

“但丁用區區三層腳手架就撐起了中世紀這座沉重宏偉的工廠”,馬爾克斯這位諾獎獲得者說的這句話一點都沒錯。(“三層腳手架”指的就是地獄、煉獄/淨界、天堂。)但是如果你的眼睛只停留在“中世紀”上,就實在低估了但丁。


你看《神曲》裡,詩人表達的那些厭惡,我們今天依然在厭惡,詩人表達的那些渴慕,我們今天依然在渴慕。到今天,我們也依然在談論人具有的“自由選擇的權利”和相應地“要為自己的行為負上的道德責任”——這就是這本書穿越700多年時空仍然具有的現代性。

/<tbody>/<table>

此外,《神曲》未讀之前,你想象不到它有多酷。不要只抱著哈利波特和魔戒不放,你看七百多年前的詩人具有怎樣瑰麗的想象力——他描寫撒旦龐大無比,每一根汗毛都像是一層階梯,但丁和維吉爾就踩著撒旦的汗毛一路走下去。趁撒旦張翅時,降到他的臀部,便到達地心。於是兩人頭朝下腳朝上地到達了另一個世界。穿過黑暗的通道,在洞口,他們看到燦爛的群星……

“堅韌不撥”大概是每個家庭都希望男孩子們擁有的品質,而但丁這一路行來播撒到人內心的種子,便是你永遠都要朝著你的“正鵠”前行,就算要穿越地獄之門,也不怯懦。

面對名著大部頭,人們總是抱怨“愛你不容易”,其實是打開方式不正確。《神曲》的譯本很多,有黃國彬、朱維基的詩歌體,也有田德望、王維克的散文譯本等等。我建議中學生還是要從最容易開始的王維克譯本去讀,慢慢再進深。

欲求卓越,先求人格——给3-15岁男孩子的精选书单

以上這個精選書單,是獻給所有男孩子的,裡面包含了從我個人角度去看的未來社會對於男孩子品質養成的期望。你不一定要卓越,但讀書至少會令你的精神世界變得不同。

這是一個閱讀的重要性被反覆強調的時代,在這件事上,很多父母都表現出一定程度的焦慮。但是別忘了,任何書目都僅僅是一個參考,而不是拿來衡量自己孩子的一個準繩。

現代教育已經越來越注重個性化,在書山之上,每個孩子都有他自己的速度和選擇,而且任何時候開始讀書都不晚。

Malcolm X是1960年代美國最著名的民權運動領袖之一,他於1964年發表的《選票還是子彈》曾被評為20世紀最偉大的演講之一。很多人可能都對他有印象——“現在是你和我在政治上變得更加成熟、明白選票的意義——明白投下選票時可以得到什麼的時候了。如果我們不投一張選票,最終我們必將須要投下一顆子彈。要麼是選票,要麼是子彈”。

但是他的自傳中說,所有接觸過他的人和聽過他的演說的人都不會想到,他是一個8年級就輟學的人。他還曾經因為搶劫被判入獄7年。然而就是在監獄裡,他開始對讀書產生興趣。

幾乎沒有任何讀寫基礎的他,就從抄寫字典開始,認識了大量的字。然後開始閱讀所有他能得到的書。在監獄裡的可自由支配的時段,他不是在監獄圖書館,就是在他的鋪位上讀書,什麼也無法將他與書撬離。甚至熄燈之後,他每晚利用門縫漏出的走廊裡的微光來讀書,每58分鐘就要假裝上床睡一次以免被巡監發現,直到凌晨三、四點鐘。

他說有書相伴的那段日子,他幾乎忘了自己是在被囚禁,反而前所未有地感受到了真實的自由。

如果不是讀書,他不過還是街上的盲流,讀書卻賦予了他一切他原先沒有的東西,尤其是他的領袖氣質。這個改變是顯而易見的,從個性到人格的轉變,再到卓越,這條路的鋪就,少不了書籍這些路磚。假如說,你覺得自己怎麼讀了很多書,還是沒有什麼改變,那一定是書讀的還不夠多。

欲求卓越,先求人格——给3-15岁男孩子的精选书单

徐海娜

外灘教育特約作者

前電視媒體人。香港BROADLEARNING教育機構電子互動童書創作人。目前在香港eClass發行的電子互動童書有《媽媽說,快點》,《小妹妹不是美人魚》等10本。香港《大公報》大公園專欄撰稿人。現居新加坡,服務於新加坡一兒童特殊教育機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