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2 脫貧故事|張瑞君:七蘇木不脫貧,堅決不撤“兵”

烏蘭察布市察右中旗烏蘭哈頁蘇木七蘇木行政村,屬於深度貧困村,長久以來的積弱積貧,讓這裡成為精準扶貧重點區域。

去年7月,察右中旗公安局特警大隊教導員張瑞君,受命為七蘇木行政村基層黨組織第一書記兼任駐村工作隊長。於張瑞君而言,這裡並不陌生,而且非常熟悉,帶著“回家”的心情來到七蘇木村的張瑞君,等待他的卻是一盆“冷水”和無盡的難題。

要救濟款還是要扶貧思路?

“什麼第一書記,我看也是個擺設,你來帶了多少救濟款?每戶能分多少?可以辦個低保不?能給我們要來救濟款我們能分到錢,你就是縣委書記,鬧不來錢第五書記我們也不稀罕……”,駐村第一天,張瑞君在村支書的陪同下在村裡走訪,被村民一盆“涼水”澆透了心,卻澆醒大腦裡的扶貧思路。

“村民們話糙理不糙,他們問我帶來多少救濟款,我沒有帶來一分救濟款,但我想,如果我能帶來一些創造財富的思路,讓村民們熱火朝天地幹起來,抵得上萬千的救濟款。”6月28日,在七蘇木村委會,張瑞君向記者回憶起去年剛駐村發生的一幕幕,靦腆地笑著。一年的時間過去了,張瑞君的脫貧思路,正在七蘇木村落地開花。

說起七蘇木村,張瑞君正是從這裡成長起來的。2006年,他在烏蘭哈頁蘇木派出所任戶籍內勤,一干就是九年的時間,派出所所在地正在七蘇木村。在當地,哪家哪戶什麼情況,他都清清楚楚,這為他在村裡開展工作打下了良好的群眾基礎。

駐村第一年,擺在張瑞君面前最直接的就是5個自然村86戶143人的深度脫貧問題。

讓閒置的土地和“閒置”的村民動起來

“數千畝的耕地因為過去傳統的靠天吃飯吃不上,一年年的撂荒著,賴以生存的土地生不出錢,村民的鐵飯碗自然就丟了。”去年春季,張瑞君開始組織開展土地流轉。土地流轉給誰能讓它動起來生錢?成立專業的種養合作社!

結合村裡實際情況,張瑞君因地制宜,與村支兩委溝通,及時制定村產業項目發展規劃,先後建立起來3家合作社。經過一番工作,村裡流轉閒置撂荒土地1300畝,全部改良為滴灌水地。根據土地質量,按照每畝每年20元到40元的價格,村民們不僅收起了租金,還能在合作社打工,年底還有分紅。整個村子的村民們動了起來,張瑞君用流轉土地和成立合作社的方式把死氣沉沉的村子“盤活”,讓土地動起來,讓村民動起來。

脱贫故事|张瑞君:七苏木不脱贫,坚决不撤“兵”

張瑞君和村民在流轉後的耕地上除草談心

“土地流轉後,我光在合作社幹活,一天就能拿到100元錢,整個農忙季節,我們的收入確實挺可觀的,撂荒的土地又成了綠油油的莊稼地,張書記‘有兩下’。”正在合作社的小麥地裡清理雜草的村民張滿有打著自己的收入小算盤,對張瑞君開始信服起來。

“合作社成立運營起來,50戶農戶受益,帶動了一部分農戶增收。後期我們計劃要建設一個綠色無公害的食品加工廠和藥材初加工車間,投資100萬元。建成以後長期僱用村民,促使更多貧困戶穩定脫貧。”張瑞君告訴記者。

同時,在張瑞君的帶領下,村裡引進返鄉創業人員,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大局下,發展集生態治理、新農村建設、種植養殖業、觀光農業產業化為一體的農村發展新模式。現流轉土地90畝,試種經濟型林果56畝,樟子松34畝,先期投入了43萬元,臨時僱工費用及土地流轉費用3萬元左右,再次帶動一部分農戶增收。

“後期我們要開發廟溝村和周邊自然村閒置耕地和荒山荒坡、灘塗等2000畝以上,種植經濟林果樹木、觀光采摘大棚為主的農業生態旅遊項目。”在張瑞君大腦裡,正在描繪著一幅山水新農村的新畫卷。

扶貧扶進人心:一碗鹹菜和一頓炸糕

白天忙扶貧,晚上學扶貧。在張瑞君的辦公桌上,放著一本厚厚的筆記本。每天晚上等其他空餘的時間,張瑞君就開始抓緊時間“補課”。深研精準扶貧一攬子的政策;追著向老幹部、老黨員及有經驗的群眾學習基層工作經驗;向其他地區的駐村第一書記取經……

“在農村工作,即使你學歷再高,書本知識再多,也要加強學習,特別要向群眾學習。入鄉隨俗,懂得人情世故,才能贏得群眾的尊重和支持。”張瑞君通過一點一滴的學習,一步步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充分發揮著黨員模範帶頭作用,從裡到面改變著群眾等、靠、要的懶散思想,同時紮紮實實的扶貧工作,贏得了村民的真心。

張瑞君向記者回憶起前段時間發生的一件暖心事兒,眼角泛起了感動的淚光。“那天大清早我們就開始信息採集彙總測算,不知不覺已經下午1點多鐘了,大家就開始做飯,說是做飯,其實一群大男人也不會做,我打算給大家煮碗掛麵,當我們正要吃的時候,一位貧困戶來村委會複印戶口,我說坐下一起吃,這位村民看著我們一人一碗掛麵,說要回去給我們做一頓好吃的,被我以違反組織紀律為由攔下了。但是沒過幾分鐘,村民端著一碗鹹菜進來了。”

“看我還有推辭的態度,他朝我嚷起來‘這碗鹹菜如果違反了紀律我去找領導說去,要不是你們這麼辛苦,我們能有現在的生活?’”

“我拿出十元錢給他,結果村民當場就發火了,說‘你們給我找活幹,我掙了多少錢了,要不是你們,我連鹹菜都沒有,要是看不起我,我就拿出去倒了……’大家沒有再說話,都低著頭就著鹹菜吃起了面。”張瑞君向記者說,這是他吃過最香的一碗鹹菜。

在記者採訪的當日,張瑞君正在忙著做危房改造的工作。在一戶正在蓋新房的村民家,66歲的老人白林枝拉著張瑞君的手說:“大媽以前不理解你們,不讓他們動我的老房子,今天大媽想通了,給你們添麻煩了。”

原來,白林枝老人和老伴的住房達到了危房改造的要求,張瑞君一年時間多次來做兩位老人的工作,但老人以“歲數大了不想折騰”為由拒絕危改。“一來,老人不相信政府拆了老房子能免費給他蓋新房,二來老人確實對住了一輩子的房子心有不捨,開始來做工作直接被轟出去了,後來我開始給老人講政策、講扶貧故事,有時間就來嘮家常。”

看著距離老房子幾十米距離的新房子根基已經落成,老人拉著張瑞君告訴他新房子建成以後,哪個位置做炕、哪個位置要做廚房……

老人還拿出半袋子糕面給張瑞君看,“等新房子蓋起來,你們都來,大媽給你們‘油哄哄’地炸一頓糕吃!”看著老人開心的樣子,張瑞君被曬得黝黑的臉上綻放著幸福的笑容。

剛剛過去的6月,張瑞君被烏蘭察布市委組織部評為“優秀駐村幹部”,比起政府的嘉獎與肯定,他可能更喜歡村民給的一碗鹹菜和一頓炸糕。

在記者採訪結束時,張瑞君說:“目前村裡還有50戶沒有脫貧,還有危房改造項目沒有做完,還有農業生態旅遊項目等待資金的投入……”

“七蘇木不脫貧,我堅決不撤‘兵’,一定要讓這裡徹底脫貧、徹底小康!”張瑞君向七蘇木的父老鄉親立下了戰鬥到底的“軍令狀”。

脱贫故事|张瑞君:七苏木不脱贫,坚决不撤“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