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7 區塊鏈賦能實體經濟的商業落地》白皮書

今日,由BUMO發起的《通證經濟的模型與實踐—區塊鏈賦能實體經濟的商業落地》白皮書隆重發布,同步“通證經濟實踐聯盟”正式啟動,從而開啟了區塊鏈由理論向實踐的正式商業落地。

區塊鏈的核心在於構建新一代“價值互聯網”,實現“價值”的可信任、低成本的網絡化流通,價值的數字化符號表示被統稱為“通證”。

該白皮書由《2018中國區塊鏈產業白皮書》編委會主任於佳寧博士擔任學術顧問,由著名互聯網人方軍、BUMO聯合創始人郭強和區塊鏈技術專家朱峰主筆,BUMO、啟賦資本、創業邦、幣世界、加密谷Live等聯合發起, 由BizKey、Saturn、量子矩陣等項目方聯合推動,首次發佈為0.1版,開源發佈,由社區共同迭代,並遵循Creative Commons知識共享協議(CC BY 4.0)。

區塊鏈服務產業的商業落地的關鍵路徑是構建「通證經濟體」(Token Economy),即:以通證為核心,通過激勵機制,架設投資者、交易所環節、區塊鏈應用與用戶之間的溝通橋樑,解決價值創造和價格發現的孤立痛點,從而構建產業生態圈。

通證經濟新應用是每個通證經濟體的核心,既可以通過區塊鏈項目直接實現,也可以通過區塊鏈技術賦能傳統互聯網,實現信息與價值的融合,形成通證交易閉環。而自商業公司(DAC)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藉助區塊鏈技術和經濟手段,通過創建通證經濟新應用,打造基於通證經濟的產業生態,將會對數字內容、共享經濟、新零售、資產通證化等產業領域產生重大變革和影響。

區塊鏈賦能實體經濟的商業落地》白皮書

區塊鏈賦能實體經濟的商業落地》白皮書

作為一種創新的去分佈式信任技術,區塊鏈將讓互聯網的完成從“信息互聯”到“價值互聯”的完美跳躍。但在實際發展中,也逐漸暴露出一些問題。除高度投機性導致的價格大幅漲跌為人詬病外,主要的問題是,以通證表示的數字資產僅能在數字世界中“空轉”,不能與普通互聯網用戶產生關聯,賦能實體經濟更無從談起。

區塊鏈賦能實體經濟的商業落地》白皮書

白皮書指出,在現有的區塊鏈世界中,通證交易由投資者主導,生態圈的外圍由交易所把持。從比特幣到以太坊,儘管實現了從單層通證設計到雙層通證設計的飛躍,但其價格發現機制和具體應用是彼此分離的,通證交易和麵向用戶的核心功能不能有機交互,從而成為區塊鏈服務產業的商業應用落地的主要障礙。而通證經濟的新應用旨在利用通證作為連接媒介,將通證交換、平臺功能、產業功能、用戶社區融為一體,形成全新的通證產業生態圈。同時,在統一的通證邏輯激勵下,實現社區自治和事務治理。從而將互聯網平臺的核心業務與區塊鏈通證經濟融合成一個閉環,讓通證融入區塊鏈應用的實際業務流程。

作為國內首個主網上線的商用級公鏈,BUMO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和商業落地合作案例,目前已與上百個應用項目建立了深度合作,共同打造新一代的泛在信任用網絡,為應用項目落地提供更強大的基礎設施支持。

目前,已在BUMO公鏈上運行的項目不乏Bizkey、Delink、量子矩陣、碧盾等數十家優質企業。可見,BUMO 為真實落地的商業場景提供了良好的基礎設施,也無愧於“首個商用級公鏈”的稱號。

相信,此次白皮書的發佈和聯盟的啟動,將會助力區塊鏈賦能實體經濟的進一步完善,加速區塊鏈商業落地的速度,為傳統行業領域的區塊鏈改造升級提供新的方向,引導理論逐步走向實踐,這將是區塊鏈領域邁出的一大步。

以下是白皮書具體內容:

區塊鏈賦能實體經濟的商業落地》白皮書

Version 0.1

區塊鏈商業落地的關鍵路徑是構建「通證經濟體」(Token Economy),即一個個運用通證(Token)的產業生態圈。在區塊鏈的價值表示和價值轉移功能基礎上,我們可利用通證進行激勵與治理,動員各類型用戶群體與合作伙伴,構建共享、共贏、自治的產業生態圈。

區塊鏈商業落地的關鍵形態是建立「通證經濟新應用」,新應用是每一個通證經濟體的核心應用。它可由新創的區塊鏈項目創建,也可由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產業互聯網的現有項目進行通證化改造[1](Tokenize)而來。它融合信息互聯網與價值互聯網,綜合利用互聯網平臺、線上與線下社區、區塊鏈技術與通證等工具。通證經濟新應用將徹底告別通證“空轉”,將用戶功能應用與投資者通證交易連成一個大循環。

區塊鏈商業落地的主要發起角色是「自商業公司DAC」。自商業公司(DAC)利用區塊鏈技術與經濟手段,創建通證經濟新應用,形成運用通證的產業生態圈。區塊鏈商業落地的可能領域有:網絡社區、數字內容、共享經濟、新零售及資產通證化等。

這份白皮書的目標是,探討區塊鏈商業落地與通證經濟的模型,並提供一個通證經濟設計與通證化改造的簡要指引,供業界共同在實踐中探討與迭代。

關鍵詞:區塊鏈商業落地、通證經濟體、通證經濟新應用、通證化改造(Tokenize)、自商業公司(DAC)、產業生態圈

目錄

  1. 為什麼通證化?
  2. 通證經濟系統設計:5+1種場景
  3. 通證化改造四步

2018年7月

發 起:BUMO

出 品:通證經濟實踐聯盟(籌)

實踐聯盟首批發起方:BUMO、啟賦資本、創業邦、幣世界、EnChain.Asia(東京)、快知實驗室、Astar Lab區塊鏈實驗室、Calypso Lab(硅谷)、加密谷、溫州市波普大數據研究院

編 委 會:方軍 蔣海 郭強 朱峰 顧凱 李恆 吳玲偉 楊霞清

學術顧問:於佳寧

報告執筆:方軍 郭強 朱峰

聯合推動項目方:BizKey、SLife、iVery.one、Saturn、Delink、碧盾、Utour、算力銀行、量子矩陣、AIFC、雲創生活、淘淘遊戲、MakeMountain、Wedive、HPPO、米+、Flamefy、CodingFly、BitEDU等。之後還將持續增加「標杆實踐案例」。

本白皮書由通證經濟實踐聯盟(籌)出品,首次發佈為0.1版,開源發佈,由社區共同迭代,遵循Creative Commons知識共享協議(CC BY 4.0)。

區塊鏈賦能實體經濟的商業落地》白皮書

圖:通證經濟激勵機制設計的通用模型

  1. 為什麼通證化?
  • 技術性的區塊鏈信用層,用於數字世界的“價值轉移”;
  • 經濟性的通證(Token),用於數字世界的“價值表示”。

自2008年底隨比特幣的發明出現以來,區塊鏈經過近十年的發展演變過程,並在近年展現出長期潛力。現在看,區塊鏈技術與經濟的發展可分為三個階段[2]:

  • 區塊鏈1.0:貨幣;
  • 區塊鏈2.0:資產;
  • 區塊鏈3.0:應用。

現在,隨著區塊鏈技術特別是基礎公鏈的大發展,隨著各行各業對區塊鏈應用進行廣泛探討與嘗試,區塊鏈真正商業落地的可能性在逐步呈現。

本白皮書的目標正是試圖展望區塊鏈商業落地的路徑,我們認為:

  • 區塊鏈商業落地的關鍵路徑是構建各種「通證經濟體」(Token Economy),也即一個個運用通證的產業生態圈。在區塊鏈的價值表示和價值轉移的基礎上,我們可利用通證的激勵和治理功能,動員各類用戶群體與合作伙伴,改造互聯網平臺,構建共享、共贏、自治的產業生態圈。
  • 區塊鏈商業落地的關鍵形態是建立「通證經濟新應用」,即每一個通證經濟體的核心應用。它可由新創的區塊鏈項目創建,也可由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產業互聯網的現有項目進行通證化改造(Tokenize)而來。它融合信息互聯網與價值互聯網,綜合利用互聯網平臺、線上與線下社區、區塊鏈技術與通證經濟等工具。

我們將回到源頭,探討互聯網平臺與區塊鏈通證經濟融合形成「新應用」的可能方式,並嘗試為設計通證經濟新應用提供一個供討論與迭代的框架模型。

區塊鏈賦能實體經濟的商業落地》白皮書

圖:通證經濟體= 產業生態圈

區塊鏈的商業落地,將推動區塊鏈進化到3.0即應用階段。在區塊鏈1.0(貨幣)、2.0(資產)階段,區塊鏈應用呈現為類金融式的運轉,在市場交易中進行“價格發現”——將資產用通證表示為數字資產,使其能夠流動和便於交換,並由自由市場交易對它進行定價。

但在發展中也暴露出一些問題。除了高度投機性和價格大幅漲跌外,其中的主要問題是,以通證表示的數字資產僅在數字貨幣世界中“空轉”,未能與互聯網普通用戶產生關聯,更無法賦能實體經濟。

告別“空轉”,是通證經濟新應用要解決的關鍵問題。現有的通證交易由投資者與投機者主導,其生態圈的主導者是外部交易所。而通證經濟新應用是迴歸商業落地,利用通證作為連接媒介,將通證交換、平臺功能、產業功能、用戶社區融為一體,形成一個個全新的運用通證的產業生態圈。同時,社區和治理也都在統一的通證激勵邏輯下、在區塊鏈上運轉。新應用將把互聯網平臺核心業務與區塊鏈通證經濟融合成一個閉環循環,讓通證融入業務實際流程,而非“空轉”。

區塊鏈賦能實體經濟的商業落地》白皮書

圖:通證經濟新應用的循環

圖中,項目指的是融合信息互聯網和價值互聯網的新應用發起者——自商業公司(DAC),它有三種經濟提供物(Economic Offering):通證、平臺與生態。與之形成的對比的是,互聯網公司通常重點放在建立與運轉平臺,而現有的區塊鏈應用多將重心放在通證上。

從互聯網平臺到通證經濟新應用

  • 互聯網平臺的“流量邏輯”與“精準匹配”

互聯網產業歷經多輪演變:從桌面互聯網項目,到移動互聯網項目,再到O2O與共享經濟,以及近年來互聯網與各個產業融合的“互聯網+”。不變的是,信息互聯網的基礎邏輯是“流量邏輯”,核心功能是“精準匹配”。

流量邏輯是由中心化的互聯網平臺來落實的,互聯網平臺協助各方完成精準匹配,平臺型公司亦獲得相應的收益。隨著共享經濟等平臺模式的興起,互聯網平臺到達一個高峰。但是,共享經濟和互聯網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流量邏輯的不足也開始呈現:線上流量難以和線下匹配,商業主體間的利益平衡僅靠精準匹配難以完成。同時人們也關注到,中心化的平臺對產業生態圈擁有過大的影響力,也常藉此獲取過多的利益。

區塊鏈恰好提供了相應的技術與經濟手段,可能彌補現有互聯網平臺模式的不足。區塊鏈為兩方面的問題提供瞭解決之道:

價值表示與價值轉移。現有互聯網協議本身缺乏進行價值表示和價值轉移的功能,需要依靠可信第三方(Trusted Third Party)完成。這使得現有互聯網產業是圍繞一個個中心化平臺展開的。而區塊鏈技術在基礎協議層次上提供這兩個功能,使得去中心化(或者說削弱平臺的中心化角色)成為可能。

從平臺流量邏輯到生態價值邏輯。當互聯網往線下商業與產業互聯網發展,流量邏輯的威力在減弱。在平臺建立和生態構建過程中,涉及更多利益方,區塊鏈的經濟一面,即通證與通證經濟,為利益方激勵、生態構建和治理提供了新工具。

區塊鏈賦能實體經濟的商業落地》白皮書

圖:從傳統企業到互聯網平臺:互聯網平臺連接企業與用戶

  • 現有區塊鏈項目:通證經濟的原型

從比特幣到以太坊上發行的通證,從幣幣交易所到各種基礎公鏈(通用類、功能類、行業類),通證經濟原型逐漸在試驗中逐漸成型。

比特幣是單層通證設計,僅包括比特幣這單一通證[3]。比特幣系統是一個圍繞比特幣的閉環“競爭-記賬-獎勵”的經濟系統。以太坊則是典型的雙層通證設計:底層是作為系統燃料的以太幣(Ether/ETH),以太幣初期進行了代幣眾籌,之後以太幣的分配與激勵邏輯與比特幣相似。上一層是各項目方通過編寫以太坊智能合約、按其ERC20通證標準、對標其他資產發行出來的各種通證,這些通證是數字資產的價值表示。

對比特幣系統來說,區塊鏈社區(特別是其中的幣幣交易所)共同完成了比特幣的“價格發現”。在比特幣挖礦難度增加、競爭日趨激烈之後,礦工仍願意挖礦是因為,比特幣的市場價格和激勵對他們有吸引力。

但是,當越來越多的數字資產被表示為通證,大量通證僅在交易所中進行交易,一個問題開始呈現出來,它反映的正是比特幣、以太坊等區塊鏈的原生數字貨幣與用智能合約發行的通證的區別:以太坊、比特幣的價格發現循環與自身業務系統是在同一閉環中完成的。而用智能合約編寫創建的通證,它的通證價格發現循環和通證的用戶應用循環,是分離的。

現在,絕大多數發行通證的項目,其通證交易和麵向用戶的核心功能是分離的,通證是通證,應用是應用。雖然也有一些項目在嘗試把通證融入自己的用戶應用中去,但仍是弱聯繫。

當區塊鏈位於2.0階段,通證主要用於價值表示和資產交換,通證和應用的分離可以接受。但當我們試圖推進區塊鏈商業落地時,分離和空轉成為迫切需要解決的議題。

區塊鏈賦能實體經濟的商業落地》白皮書

圖:比特幣系統vs 發行通證的項目

  • 通證經濟新應用:核心業務與通證交易的重新融合

區塊鏈自身一直是其應用的試驗田,而通證經濟新應用的首個有規模化用戶的原型,正是發生在幣幣交易所領域。

現有的幣幣交易所是典型的中心化互聯網應用,它運行一個互聯網平臺,連接項目方、機構投資者、二級市場投資者等。迄今為止,主要交易所都有發行交易所平臺幣的嘗試,平臺幣有一定的使用場景,但通常交易所並未把平臺幣完全融合自身核心業務即二級市場交易中去。平臺幣的市場交易定價和交易所核心業務的運轉處在兩個分離的循環。

近期,某創新型交易進行了一個創新嘗試,它每日向平臺幣持有者分配交易佣金,把核心業務和通證循環完全耦合到一起,形成了一個大循環(如圖)。一時間,這種做法在交易所領域中被廣泛地關注、跟進,引發一系列創新嘗試。

區塊鏈賦能實體經濟的商業落地》白皮書

圖:幣幣交易所將平臺幣融入自身核心業務,形成大循環

如圖所示,原本分立的兩環——用戶應用與通證交易連成一個大循環。在其中,既用互聯網的方式完成用戶的功能服務,又完成通證的定價,並用通證進行社區的激勵與治理。我們認為,這可能是通證經濟新應用到目前為止的最佳原型:項目、互聯網平臺、用戶、通證交易連成一個大循環。

區塊鏈賦能實體經濟的商業落地》白皮書

圖:通證經濟新應用:一個大循環

用戶應用和通證交易連成一個大循環,這可能是現在的信息互聯網走向未來的價值互聯網的方式。從信息互聯網到價值互聯網,項目的邏輯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從關注平臺,到關注生態;從平臺的流量邏輯,到同時關注生態的價值邏輯;從生產者與消費者的精準匹配,到生態成員的有效激勵。但是,價值互聯網可能並不是一套新的體系,而是要找到與現有互聯網產品融合的路徑,現在融合之路正逐步變得清晰。

區塊鏈賦能實體經濟的商業落地》白皮書

圖:從流量邏輯到價值邏輯

相應地,產業生態中核心角色也將重新定義自己:從提供產品與服務的企業,到互聯網時代的平臺,再到新應用的生態構建者——自商業公司(DAC)。在商業功能上,互聯網平臺是連接者、匹配者與市場機制設計者。而作為一個生態構建者,DAC將需要同時完成三項任務:運行平臺;創建通證;運營社區。

要推進區塊鏈商業落地,首要挑戰是“通證經濟系統設計”,這是下一部分要討論的議題。

  1. 通證經濟系統設計:5+1種場景

通證(Token),是區塊鏈上進行價值表示的記賬單位。它是去中心化的,這使得它可用於生態的構建;它是有價格的,這使得它具有更好的激勵效果;它具有流動性,可用於儲藏價值,更可實際應用。從區塊鏈商業落地的角度看,通證是核心連接點,有效地設計通證模型,方可激勵與治理一個產業生態圈。

區塊鏈賦能實體經濟的商業落地》白皮書

  • 通證經濟系統設計通常包括三個主要方面:1)場景設計;2)通證設計;3)流通設計。這裡將重點關注場景設計,我們討論“5+1”中場景設計,其中“1”是幣幣交易所的場景,而“5”分別是五種典型區塊鏈商業落地場景:網絡社區、數字內容、分享經濟、新零售及資產通證化。其中,互聯網社區不涉及法幣交易,數字內容則部分涉及法幣交易,分享經濟是典型的法幣交易場景,新零售場景關注資源的價值,資產通證化場景重點是智能資產應用。
  • 區塊鏈通證場景參照系:幣幣交易所
  • 是新出現的創新型交易所,它創造性地將平臺幣的交易和用戶應用(對其來講是二級市場交易)結合了起來,形成一個閉環。現在它處在“交易即挖礦”階段,以分享交易佣金的方式分發自身平臺幣FT。
  • 用戶可以通過購買持有FT,參與每日佣金的分配;
  • 其自身作為交易所,通過二級市場交易確定FT的價格。
區塊鏈賦能實體經濟的商業落地》白皮書


  • 商業化落地典型場景之一:不涉及法幣交易的網絡社區

互聯網內容社區/ 案例:Steemit / 參考:貨幣

區塊鏈賦能實體經濟的商業落地》白皮書

  • 博客平臺是早期區塊鏈項目之一,它的核心功能是常見的互聯網內容創作社區,不同的是,它引入通證以形成鼓勵內容貢獻者的激勵機制。
  • 底層是一個內容專用公鏈Steem。Steem區塊鏈的通證設計較為複雜,包括三種主要通證:STEEM幣,SP(Steem Power), SBD (Steem Blockchain Dollars)。此外,它還擬提供一套發行通證的標準SMT。其中,STEEM幣可以存為SP,SBD是系統內價格錨定在一美元的穩定幣。
  • 內容貢獻者(撰寫內容和為內容點贊),可以獲得通證獎勵(一半為SP,一半為SBD)。
  • 該區塊鏈上設定了一套定價機制,由見證人確定SBD與STEEM幣的兌換匯率,即為STEEM幣定價。
  • 商業化落地典型場景之二:部分涉及法幣交易的數字內容

數字內容案例:知識付費參考:互聯網積分

數字內容相關產業是高度數字化,業務流程都在數字世界中運轉,是適用於通證化改造的典型領域。對文字、音頻、視頻等數字內容,目前已經形成第三方付費的廣告、用戶付費的付費內容等商業化方式。對遊戲等數字內容,遊戲金幣、道具等虛擬貨幣是常見的設計。

以知識付費為例進行討論通證化改造的可能性,可以設想這樣的場景,這個系統的一個循環是由用戶支付法幣,完成金錢的閉環;而另一循環是,用戶在產品與社區中活動,我們可以用通證來激勵其行為。

因而,對一個知識付費平臺進行通證化改造,做法可以是,在法幣購買之外,增加積分功能——用戶購買、完成學習及其他貢獻,可獲得積分,用戶因自己的行為而獲得積分,積分可兌換商品。它一部分與博客平臺的寫作獲得獎金相似,另一方面,知識付費平臺又可以提供更好的積分消耗機制。同時,積分可在內部或外部交易所交易,從而一定程度上在生態內部確定其與法幣的價格對應關係。

區塊鏈賦能實體經濟的商業落地》白皮書

  • 商業化落地典型場景之三:法幣交易的共享經濟
  • 共享經濟/ 案例:假設的打車應用/ 參考:華為虛擬股權
  • 假設某打車應用,創建一種表示權益的通證來用於司機的激勵,將平臺的長期收益與司機分享。可以分享平臺收益,將吸引司機加入這一打車生態提供服務,解決共享經濟平臺的服務供給問題。這裡假設普通用戶不參與這一通證的循環,仍以法幣形式使用平臺與叫車服務。
  • 設想這樣的場景:
  • 項目團隊及早期投資人保留20%的所有權,而將80%的股權映射成通證,擬按照一定的規則進行發放。(簡單起見,團隊及早期投資人也持有通證,但鎖定不交易。)
  • 面向司機的通證發放規則示例:
  • 當日發放總量,按720天發放完成平均發放;
  • 一個司機所獲得的通證量= 當日發放總量* 司機打車收入/當日打車總收入
區塊鏈賦能實體經濟的商業落地》白皮書

對比、滴滴,這樣做就是將平臺的權益分配給服務提供者——司機,帶來的好處是:司機通過加入自治經濟體,享受了生態發展的權益。這樣做加大了平臺對司機的吸引力,增加車輛供給,從而提高平臺價值。可用來對照的案例是華為的虛擬股權設計,華為的虛擬股權是,“華為單方認可的員工股權,不是法律上員工具有所有權的股權,是華為和員工通過契約方式約定的一種虛擬股權。”

另假設該分享經濟平臺每季度分配收益,所有通證持有者將按比例分配的淨收益。由此,可按照打車業務的淨收益預測、通證的分配機制來建立模型,測算每枚通證所對應的價值。

關於分享經濟,以上討論的是表示權益的通證,未涉及普通打車用戶可用的表示功能的通證。一般來說,分享經濟也可以同時採用權益通證、功能通證,形成雙通證機制。但值得討論的是,在法幣作為貨幣進行得很好的支付方面,實用性通證()要發揮作用,需要有更有力的新特性。現在在打車應用中,已經有了用戶儲值等常用工具,並有多種激勵方式如“充返”“邀請返現”等。

  • 商業化落地典型場景之四:線上線下融合的新零售
  • 新零售/ 案例:新零售服務商/ 參考:渠道商參股
  • 假設一種場景,在線下,某新零售技術服務公司為零售商提供軟件平臺。通常,說服商家加入的理由包括:便利性,低費率(甚至免費),客流導流,導入廣告(獲得分成收入)等。技術服務公司則通過增值服務獲得收益。引入通證後,商家可按交易量獲得通證,分享平臺增長的長期收益。
  • 設想這樣的場景:
  • 通證對應的是平臺50%的股權權益,未來退出時可參與分配。
  • 發放規則:
  • 當日發放總量,按720天發放完成平均發放
  • 一個商家所獲得的通證數量= 當日發放總量* 商家交易單數/總交易單數
區塊鏈賦能實體經濟的商業落地》白皮書

由此類似地,採用通證可減少商家獲取成本,形成良性的共生狀態。讓小商家以通證形式獲得平臺發展的長期收益,這相當於是渠道商參股的做法,共同分享成長收益。

這裡的假設是,服務商所形成的生態的收益,最終將由服務商公司獲取,並體現它的估值之中,並在通證持有者中進行分配。這種做法,其核心含義是以通證來收集原本在產業生態圈中散落的價值,將之歸集,並變成更大的價值。

另外,還可能有另一種含義,即將產業生態圈中除現金之外的其他有價值的資產或資源變得易於交換,從而在交換中創造價值。通證經濟場景的設計其實與之前平臺的設計沒有發生多大的變化,關鍵點仍然是價值創造與價值分配。

  • 商業化落地典型場景之五:資產通證化
  • 線下資產上鍊/ 案例:假設的智能資產案例/ 參考:ABS
  • 將線下資產上鍊,以可互換通證(FT)還是以不可互換通證(NFT)進行價值表示,然後在區塊鏈上進行交換,是典型的區塊鏈應用場景之一。
  • 資產上鍊通證化,可以借鑑資產證券化(ABS)思路,形成ABT(Asset Backed Tokenization)。資產證券化通常指的是,將某種特定資產組合打包,以其未來產生的現金流作為償付支持,發行債券來募集資金。將區塊鏈和通證應用到這一類領域,所形成的ABT有一些新特點:
  • 通過將資產數字化變成可以由智能合約控制的智能財產(smart property),賦予投資者更大的財產管控權;
  • 底層資產的持有者和使用者也可以進入這個循環之中,其智能財產受到管控,他們亦可以直接參與交易;
  • 財產的收益分配,可直接由智能合約自動處理。

如圖所示,在場景中,前四種場景中的互聯網平臺將被智能財產平臺所取代,它的角色是將資產通證化與將資產智能化。

區塊鏈賦能實體經濟的商業落地》白皮書

更多場景與案例,有待進一步補充。對區塊鏈商業落地項目的最佳實踐(),除我們將增加的獨立案例分析外,歡迎項目方將以獨立案例的形式自主提交與發佈。

  1. 通證化改造四步

通證化的核心推動者是自商業公司(DAC),它在生態中以去中心化的角色,協調推動互聯網平臺的改造、區塊鏈技術的實施、通證的發行管理與產業生態圈的建立。它將是全新的法律實體和組織實體,協調各方共同推進三個核心事務:

  • 鏈,區塊鏈技術的落實;
  • 通證,通證的建立、分配與管理;
  • 社群,用戶社區與投資社區等以價值共識形成的社群。
區塊鏈賦能實體經濟的商業落地》白皮書

圖:通證化的核心推動者:DAC

我們認為,可以用一個七層架構來解讀區塊鏈商業落地的邏輯,這個七層框架可分成基礎的三層與應用的四層:

區塊鏈構建於網絡之上,它們是最基礎的兩層。我們認為,現有的基礎公鏈、聯盟鏈技術在商業應用時,仍需要增加一層商業落地工具層。

區塊鏈商業落地,是以DAC為發起人建立通證經濟體,在這裡,DAC的角色分佈在四層中:治理、激勵、仲裁與經濟體。

區塊鏈賦能實體經濟的商業落地》白皮書

圖:區塊鏈商業落地七層架構

例如,定位於工具層、服務於自商業的系統(,區塊鏈即組織)將實現了以下大項能力,這些能力均可以在系統裡直接使用,而不需要進行額外的技術開發,從而大大降低了自商業實施的難度,並有效控制了開發過程中的安全風險:

表格::一個工具層的示例

1.賬戶與權限

賬戶的創建和角色管理

與公鏈解耦的賬戶系統,支持更詳細角色定義的OAuth支持

2.上鍊實施

Token架構的設計和定義,智能合約發佈

支持多幣架構,可設定幣幣兌換規則

3.流通管理

除常規的轉賬能力外,還為有需要的客戶提供了糖果系統,提供API可以與Telegram等社群工具鏈接

4.增發與分紅

可靈活定義增發和分紅規則,有定向增發和分紅式增發兩種選項

5.期權與限制幣

提供鎖倉能力,以及“在某個時間點以某價格購買“的期權能力實現

6.算法定價模型

基於算法的定價模式,根據發行、流通情況,動態對Token進行定價,系統提供了多種變量供用戶自行定義定價算法,無需編程實現

7.競價模型

通過集合購買、博弈論理論進行競價的能力提供,適合強勢資源用於對Token進行預先定價,以最大化Token價值

8.決策與投票

決策與投票能力是自商業的組織核心,BAO提供了多種選項來保證決策能力的有效實施。該項能力實際上是傳統商業中股東會(董事會)決議的替代品

在完成通證化改造之後,一個項目包括四種核心角色:

  • 投資者,包括了外部投資者、新投資者、團隊、二級市場投資者等。
  • 互聯網平臺,即原信息互聯網應用。
  • 社區與用戶,包括生態機構、社區個人、機構用戶、個人用戶等。
  • 項目管理的通證,包括回收利用的部分、項目留存的部分、待發行的部分。
區塊鏈賦能實體經濟的商業落地》白皮書

圖:區塊鏈新應用架構

一般而言,一個項目的通證化改造包括四個階段:項目篩選、模式設計、啟動實施以及交易所交易。在啟動實施階段,DAC冷啟動,以進行項目的概念驗證(Proof of Concept),並在一級市場進行通證的價值驗證。

區塊鏈賦能實體經濟的商業落地》白皮書

通證化改造四步

通證化改造是利用區塊鏈與通證建立全新的應用,由價值互聯網部分負責“激勵+治理”,信息互聯網部分負責“連接+匹配”。

區塊鏈賦能實體經濟的商業落地》白皮書

1.從合適的互聯網項目開始

1.A 是否適合進行通證化改造?

適合通證化改造的項目,其實質應當是運行一個有著眾多主體的產業生態圈。通證化改造,是為了利用區塊鏈和通證經濟更好地構建生態。

過去,互聯網公司培育生態,然後從中儘可能多地榨取收入。現在,DAC(自商業公司)可將生態利益與自身利益協調一致。

過去,互聯網公司作為平臺,獲得巨大的收益。現在,DAC作為生態的創建者,可利用通證更好地建立生態、擴展生態、治理生態,並獲得相應的回報。

1.B 是否準備好?

DAC作為生態發起者,要承擔三種角色,對應地需要回答一些問題:

- 運行平臺,建立連接。平臺的業務邏輯是什麼?

- 創建通證,形成社群。通證的流轉邏輯是什麼?

- 運營社群,進行治理。是否可用有經濟價值的通證進行生態的鏈上治理?

從互聯網公司到DAC,可能最具挑戰性的問題是:在你所發起的產業生態圈中,你是否允許其他的DAC出現?這個問題是通證化改造的試金石,它可以用來判斷:你是否準備好以開放、共建、共享的方式建立產業生態圈?

2. 通證化戰略規劃

2.A 通證場景

- 通證所對應的資產;

- 確認主要參與方的角色;

- 設計通證應用場景流程圖;

- 確認用通證進行社區治理的規則。

2.B 設計通證

- 包括幾種通證,分別是什麼?

- 各通證的價值設計;

- 各通證的數量設計(如總量、分配、增發);

- 各通證的合規性設計。

2.C 區塊鏈與通證技術方案

- 區塊鏈與通證技術方案;

- 區塊鏈、通證與互聯網平臺的連接技術方案。

2.D 互聯網平臺的設計(若需要 )

- 互聯網平臺的業務架構;

- 互聯網平臺的技術架構。

3. 融資與法律

3.A 改造與引入新投資者

- 原有投資人如何加入?

- 引入新投資者(機構與個人);

- 團隊及顧問的分配;

- 引入生態機構;

- 引入普通用戶(或面向現有用戶分配)。

3.B 確定通證方案與法律架構

- 確定最終通證分配結構;

- 建立相應的法律架構;

- 進行相應的合規安排。

3.C 數字資產管理規則

- 項目通證的管理規則;

- 其他數字資產的管理規則。

4. 項目上線與交易

- 進行項目的互聯網技術產品的開發;

- 進行項目的區塊鏈技術開發(自主開發、選用合適的公鏈或聯盟鏈);

- 推進項目商業合作;

- 項目上線試運行;

- 用戶社區的運營;

- 合作伙伴或商戶社區的運營;

- 交易所交易與投資者關係(如果適用)。

以上在大類之內各小項並無明確的順序,可按需調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