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如果大和号替代围歼俾斯麦号中的俾斯麦号,会有什么结果?

我也很绝望351


从英国的角度来看,当德国海军拥有大和号上的超级战列舰,是否出动战列舰进行围剿其实都是一个问题。首先,当时的英国海军虽然拥有数量众多的战列舰。但是除去在地中海舰队,前往亚洲的Z舰队,以及在北大西洋区执行反潜任务的护航舰队,英国实际能投入到围剿大和号战列舰的有生力量其实并不多。再考虑到德国会利用大和号来引开皇家海军的主力以发动海狮登陆行动,英国是否会出动战列舰去拦截大和号可能都是一个问题。

此外,英国当时海军航空兵的主力舰剑鱼式鱼雷轰炸机也并不具备对大和号战列舰造成重大损伤的能力。相比美国海军用来设计专门打击大和号战列舰的一千公斤级重型鱼雷,当时剑鱼鱼雷攻击机装备的254公斤轻型鱼雷对于大和号战列舰来说明显只是挠痒痒般的存在。即使考虑到双手难敌四拳,大和号战列舰也具备击伤英国海军多艘舰艇之后冲入北大西洋的能力,也就是说,英国海军在没有大量舰载机的情况下,是根本不具备拦截大和号战舰能力的。


贞观防务


换了大和级也难改俾斯麦的结局。为什么?大舰巨炮思想本就落后于二战当时的那个科技飞速发展时代。飞机与相应武器弹药技术的发展,航母研发制造技术和战术运用的进步,海上侦察技术发展,加上适时的海上作战理念的转变,都已经宣告了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初期流行的,战列舰排好战队对轰的海上战术的终结!俾斯麦级是希特勒大舰巨炮梦想的产物,大和级是日本海军守旧的大舰巨炮派的企盼,都是在科技进步时代下的格格不入的落后产物。在当时海上作战,在没有护航战斗机的保护下,再强悍的巨舰,对于拥有足够多攻击飞机的对手来说,也只是一个硕大的海上标靶!战列舰对抗航母编队,就像一个穿着华丽厚重铠甲,全身裹得像一个铁蛋壳的骑士,手持锋利的巨剑重矛向对面的重机枪阵地发起冲锋一样,绝美的凄惨!有人也会反问,英美等国不也是大力建造新战列舰在?问题是人家英美造战列舰最终目的是为了保护自己的航母编队海上安全,并不是单纯当作一个独立的战斗单位独立使用。战列舰沦落为航母的保镖,而不再是海上对决的决定性攻击力量。


好名都被浪费了


如果大和号替代围歼俾斯麦号中的俾斯麦号,结局不会有任何根本性的改变。因为无论是大和号还是俾斯麦号,都是因为缺乏必要的空中掩护,才被拥有航母优势的对手击毁的。

大和号虽然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战列舰,武器装备也比同时代的任何对手要可怕,但在航母崛起的年代已经不是决定性的战力因素了。历史上大和级一共服役了2艘战列舰,无一例外都是在遭到美国海军的舰载机群攻击后战沉的。


至于在战沉前的发挥表现,都只能时站队壮大声势,没有什么实际效果。防空火力看上去强大,但是架不住舰载机的偷袭或各种强攻。对海的主炮火力看上去可怕,实际上连支援陆战部队的机会都没有获得。中途岛海战中的白跑一趟,就是这船服役期表现的最好写照。幻想中的将美国海军送入海底,永远都是自己的一厢情愿。

我们再来看看俾斯麦号覆灭的过程,与大和号相比,过程更为曲折,但结局如出一辙。尽管他在全过程中面对的英军兵力是远远少于后来的美军规模,但他自己的护卫兵力同样少的可怜。武藏号在南洋的附属兵力,几乎可以顶当时的整个德国海军规模。


俾斯麦号同样比被他击沉的胡的号要强大不少,人员齐整也胜过了刚刚服役的威尔士亲王。但因为没有空中优势和足够的保护性力量,他从波罗的海出动开始就被英军不断发现和跟踪。这种优势到了远海就转化为航母舰载机对无空中掩护战列舰的单方面攻击。

若非英军在41年已经损失了大量兵力,并要分兵不少部队去搞商船护航,俾斯麦号都没有机会和敌人周旋那么多天。英军除了乔治五世、纳尔逊这样的战列舰在搜寻狩猎,还有皇家方舟号和胜利号2艘航母在不同海区进行远距离侦查。俾斯麦号最后也没有跑到靠近法国海岸的空军出动范围内,可谓是死得其所。


假使在当时被围攻猎杀的是大和号而不是俾斯麦号,可能不会被2次鱼雷机攻击就瘫痪掉自己的推进系统。但随着英军缩小范围和兵力集中,大和号一样会遭到越来越强的空中打击。只需要关键部位被命中,那么俾斯麦式的命运就将从天而降。到时候,纵使大和号的装甲多么厚实,主炮射程多远,都会沦为整个皇家海军的打击目标。附近还是皇家空军远程轰炸机的覆盖范围,他们可以在大和号防空火力射程外就发起轰炸,严重扰乱大和号的正常航行与作战。

所以,大和号替换掉俾斯麦号,并不能改变最终的结果。甚至于换做当时的任何一艘战列舰或战列巡洋舰,都是这样的下场。


米南德王问道


俾斯麦号,作为德意志海军最大的水面作战舰艇,满载排水量5万余吨,装备有4座双联装380毫米舰炮。

尽管在同期战列舰主炮当中算口径小的,但其射速却非常高,为每分钟6发,是同期战列舰中最高水平,射程也不低于同期的406毫米舰炮,所以俾斯麦号战列舰战斗力非常强悍。

此舰曾创造过短暂辉煌的战绩,在大西洋丹麦海峡作战中,六分钟内就一举击沉了英海军最大的也最为著名的满载排水量4.8万余吨的胡德号战列巡洋舰,并击伤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迫使其匆忙撤离海战场,以避免和胡德号同样的命运。

(俾斯麦号战列舰)

为此,报仇心切的英海军派出罗德尼号、英王乔治五世号战列舰和胜利号、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为首的60余艘舰艇前往围剿俾斯麦号战列舰,被空投鱼雷击中,操舵系统受损,导致航速下降的俾斯麦号战列舰,最终被英海军战列舰、重型巡洋舰围攻后沉没于大西洋。

大和号,是日海军联合舰队的旗舰,作为旧帝国海军的象征,更多的时候却窝在特鲁克港内,与许多美日著名的海战失之交臂。

此舰满载排水量高达7万余吨,不仅是日海军同时也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战列舰,其舰载武器最主要的是3座3联装460毫米舰炮,也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舰炮,1发炮弹就有1.4吨,爆炸威力可谓惊人。

(大西洋海战中的俾斯麦战列舰)

此外,大和号另一个特点是,装甲防护极厚,舷侧有410毫米装甲,其炮塔正面装甲厚达650毫米,抗弹性在同期战列舰中为最强。

倘若英海军围剿的是大和号战列舰,因为其装甲厚度高,抗炮弹、抗鱼雷爆炸力强,不似俾斯麦战列舰一般操舵系统受损,保持正常的28节航速,则要彻底击沉大和号战列舰,恐怕是难上加难。

因为大和号战列舰上安装有对空和对海雷达,以及7架水上侦察机,对舰艇200公里范围都可以侦察,能及时发现庞大的英海军舰队,或主动攻击,或主动撤离,大概率是撤退,以避报仇心切的英海军舰队之锋芒。

(大和号战列舰)

即使无法主动撤离,双方在炮战时,大和号仍将处于有利地位,460毫米高爆弹或穿甲爆破弹,其威力远在英海军战列舰主炮406毫米以上,不是所有的英舰能承受得住460毫米舰炮的攻击。

换成大和号战列舰的大西洋海战,其最终海战结果,还真的不好说,即使大和号被围殴,寡不敌众,那么英海军也将损失惨重,搞沉英海军一、二艘战列舰或重型巡洋舰,大和号还是有这个实力的。

只是,历史不能假设,就其战绩而言,7万余吨的大和号战列舰明显不如5万余吨的俾斯麦号战列舰,俾斯麦好歹打沉了英海军的骄傲胡德号战列巡洋舰,并击伤了英海军最新服役的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迫使其逃之夭夭脱离海战场。

本文由“国平军史”发布。


国平军史


俾斯麦号战列舰,是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于汉斯·布洛姆造船厂建造,以德国前首相俾斯麦名字命名的战列舰首舰。

该舰舰长241米,舰宽36米,满载排水量50,300吨,最高航速30节,最大续航力8,500海里。舰上装备8门380毫米主炮,12门105毫米副炮和36门机关炮,是二战时期著名的战列舰之一。

1941年5月26日,俾斯麦号遭到英国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起飞的剑鱼攻击机的空袭,遭鱼雷击伤舵机后被英军以优势兵力击沉。

大和号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海军建造的大和级战列舰的一号舰,是历史上最大的战列舰,长263.米,宽38.9米,满载排水量7.28万吨,最高航速28节,主炮为三联装94式45倍径460毫米口径舰炮,发射速度2分钟三个齐射,1.8发/每分;炮弹基数每门炮100发,每发炮弹重1.5吨,实现了装弹机械化。还有副炮155毫米口径舰炮12门(四座三联装),最大射程(45度仰角)27,400米,最大射高12,600米,可以用于对空射击,射速5-7发/分,每门炮备弹150发。

装备了电波探信仪的对空雷达,可探测120公里处的机群,70公里处的的单机。角度误差大。以及对海电波雷达,对战列舰探测距离35公里,对巡洋舰20公里,对驱逐舰17公里,但相对精度较差。

另外还搭载有零式双座水上观测机和零式三座水上侦察机共计7架。

1945年4月7日,大和号战列舰在冲绳岛战役中被美军58特混编队的飞机击沉于日本九州西南50海里处。

这两艘二战中最著名的战列舰,都是被飞机击沉。但相较于两舰的性能,大和号要明显优于俾斯麦号。首先大和号的吨位大于俾斯麦,火力配备更强,其副炮的对空射击能力要强,尤其是配备了对空雷达,尽管精度差强人意,但在当时也算是比较先进。再有就是大和号的装甲厚度大于俾斯麦号,抗击沉强度要大。如果当时英国围歼的是大和号,可能会付出成倍的代价,但即便如此,面对有巨大优势的英国舰队,大和号也难免被击沉的结果。


无奈且向上


先给定条件:

皇家海军的兵力部署和历史上相同

海况与历史上一致

大和为45年状态,但补给充足

战场限定于俾斯麦围歼战,与丹麦海峡无关

剩下的就得分情况来看了

①大和的舵机完好无损

由于当天海况不错,以KGV和罗德尼的防护水平,对94式的免疫区为零,而且大和对两舰的主炮有着充足的免疫区,两舰大概率会被大和在远距离挨个点名,以94式的后效,个位数的命中弹就能造成严重的后果;

在场唯一能威胁到大和的只有诺福克和多特塞郡的鱼雷,但同理,因为两舰的防护,极大可能会被大和的三年式6寸副炮怼的无法靠近(毕竟英国人的鱼雷不是93,射程有限)

结果:大和很有可能全身而退/非核心区轻度受损但成功撤退,皇家海军很有可能付出巨大代价

②大和的舵机和历史上BSM一样卡死

注:这种情况的可能性极小,大和的主副双舵+4轴推进的抗损冗余极强,基本不可能出现一雷断腿的情况,数发鱼雷命中才有可能

大和得益于四轴的设计,通过差速来抵消舵面卡死的效果要比首相好得多,航线不至于歪七扭八,应该能维持最基本的火控需求,但肯定还是有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KGV罗德尼两舰冲破大和免疫区的概率要更大一些,并很有可能对大和造成一定的损失,比如进水掉速,但点弹药是基本不可能了,突破大和的免疫区后,弹道过于平直根本够不到舰底的发射药库;

两条重巡的鱼雷也有可能取得命中,但由于大和的防雷能力,虽有威胁但不至于致命

结果:两败俱伤,英军舰艇被重创撤出战场,大和被重创但仍能勉强到达圣纳泽尔


赤松贞明


大和将面对四分之一的皇家海军,对于7万吨的战舰来说,它的主要对手有这么几个: 战列舰 英王乔治五世、威尔士亲王、拉米伊、罗德尼,战巡声望,航母皇家方舟、胜利。

按历史修改下,早8:43,乔五对大和开火,连续打出打出339枚14寸炮弹,命中三发,自己主炮坏了一半.........

大和主炮射程45km,射程内,乔五级最厚处149mm的水平装甲对于94式舰炮没有免疫区,主装最厚374mm,根据经验式粗略计算,免疫范围大概在28km外。

乔五的356口径的MK Ⅶ主炮,在14km距离的穿甲深度只有335mm,23km只有285。大和主装甲带410,加上内倾20°的等效,确实零距离也无法击穿。大和200的水平装甲,免疫区在25km外。

机动性其实没有太大差别。

很明显,KGV完全打不过

罗德尼也是这情况,而且机动性还是劣势,处于完全压倒的局面。

不提战斗力比较弱的拉米伊和声望,俩乔五加罗德尼的主炮火力投掷量是45.5吨/分钟,大和只有大约23吨/分。虽然有点猛虎不敌群狼的样子,但如果发挥稳定,打出训练时的命中率,将距离保持在25km左右,对面的战列舰队估计要团灭。

虽然大和的的3联机关炮性能差劲,但数量繁多且排列密集,防空火力其实相当可观。慢吞吞的断腿鱼也许找不到机会,并且它的鱼雷体型实在是小,只有700kg,有多大作用还难说,而当时英航没有其他的俯冲轰炸机,可以说航母的作用聊胜于无,在历史上,它们的实际战果也仅限于卡舵。

在场的十几艘驱逐冲锋拼雷应该是仅有的希望,如果它们不愿意上,估计大和能取得15万吨的击沉吨位,然后溜之大吉。

然后长途跋涉抵达印度洋,和南云的舰队汇合,打道回府。


曼施坦因帝国元帅


结果会一样,首先战列舰这种产物存在的基础是舰队决战,依赖阵型取得特定时段火力优势来打击对手。任何单独行动基本都是取死之道。

很多巨舰主义者特别推崇大和的460炮,认为靠这个就能横扫一切,而对其缺点选择性回避。18吋的巨炮只有45倍径,导致其可控的有效射程并不理想,同时精度非常低。这么大口径对膛压惊人,对材料要求高,同时使用寿命却很短,因寿命很短导致训练量不足,观瞄人员无法深入掌握火炮特性。变态的装甲带来巨大的排水量,同时带来了数倍于长门级的燃油消耗量,恐怕无论日本还是德国都无法满足让大和去搞破交战的巨大成本。为了保证变态的火力和防御,大和级的机动能力是短板,也根本无法适应北大西洋的高海况环境。理智来看,大和级更多是个大而无功的吉祥物。

俾斯麦的覆灭很大程度是德国人自己造成的,德国军界历来存在重战术轻战略的弊病,陶醉于沙恩霍斯特两舰取得的优异战果,想当然的认为更加强大的俾斯麦必定更上一层楼,而忽视之前对皇家海军的羞辱必然引起对方注意力的转移。俾斯麦启航时,多次被幸运女神垂青的吕特晏斯将军就断言这次有去无回。

面对皇家海军的围剿,完全按照北大西洋环境特点设计的俾斯麦都在劫难逃。换成大和来分析一下会遇到的情况,为保持燃料与任务的平衡大和航速会很慢,这就会给皇家海军充裕的时间合围,根本不需要先用胡德去牵制,等双方遭遇时,皇家海军已经做足了准备。不仅大和,欧根亲王号也没有任何逃跑的可能性。


约翰的甲壳虫


我认为如果围歼俾斯麦号战斗中出现日本的大和号战列舰的话,最大概率发生的情况就是大和号升起日本海军军旗,皇家海军就会望风而逃,一炮也不敢发,原因很简单。

围歼俾斯麦号发生在在1941年5月,大英帝国在德国潜艇绞杀下气若游丝,海外殖民地完全无暇顾及,这种情况下冒然开火激怒日本、英国在远东就崩盘了。这时招惹日本纯属找死行为。

当然,半年后日本炸了珍珠港,情况就不一样了,美帝大佬参战后,大英帝国就不怕和日本海军摊牌了。事实也是如此,英国派了两个Z舰队去新加坡,日本也干沉了两支Z舰队


陈某某4754


前提把受到包围的“俾斯麦”换成“大和”是吧!

需要争吗?绝对“凉”!“冰凉”!

以二战时期,英国大舰队的实力,配合飞机、航母、潜艇,在冲不出北海的情况下,就要面对英国大舰队的打击,“大和”管子再粗,也只有9根,罗德尼、纳尔逊虽然是406的管子,人家有18根,速度慢,可旁边还有一战老兵“伊丽莎白”支持和航母,你告诉我就凭单舰,怎么突围?下面是地图,不要以为北海口宽,一、二战除了提前跑出去的袭击舰、潜艇,德国人战舰出去过没?没有,就算你重创罗德尼、纳尔逊,自己逃回来,那不还是一个“日德兰”有意义吗?还是没法切断英国的大动脉!纳尔逊、罗德尼可以修复,“大和”呢?怎么修?不造飞机和坦克了,老毛子的T-34“大和”开上陆地去挡?洗洗睡吧!“大和”要真是凭着460的管子和装甲就可以无敌,美国海军早“凉”了,结果还不是“大和”沉海底当“旅馆”去了,只不过住的是海洋生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