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1 中國支付產業國際化提速:對外輸出技術+移動支付能力

章政華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東南亞國家整個支付體系相對落後,所以中國的支付技術在當地有很大的機會。在歐美國家則相對缺乏現代化的移動支付能力,從這兩方面來看中國的支付行業可以輸出。

今年年初,杭州市將區塊鏈寫入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將區塊鏈產業列入杭州加快培育的七大未來產業之一。

中國支付產業國際化提速:對外輸出技術+移動支付能力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獲悉,浙江大學AIF產研中心於近期引入了國信鏈合(杭州)科技有限公司。國信鏈合是打造全球支付數字信用憑證平臺的區塊鏈應用公司,通過打通國際貿易支付場景上下游產業鏈,建立全球支付機構聯盟,開放和共享全球支付機構的支付能力和資源,打造支付及數字信用憑證底層。

國信鏈合的母公司UNPay(優付全球)創始人兼CEO章政華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區塊鏈技術旨在將全球支付機構的信息打通,降低跨境支付中由於資金和信息不對稱帶來的風險和成本,從而搭建全球支付聯盟中的數字信用憑證標準。

2017 年全球跨境市場的電商成交總額為4680億美元,預計 2020 年電商跨境成交總額將達到9千億美元。目前跨境支付主要的制約在於海外支付機構落後的跨境支付能力,目前UNPay已接入500多個支付公司,覆蓋200多個國家,為眾多海外支付機構提供了技術及運營服務,是當前國際間支付服務網絡覆蓋最廣的開放平臺。

跨境支付的機遇與挑戰

“以全球的視角來看,中國的支付發展水平都是世界領先的。支付中有offline(線下) 能力的還是在中國,比如說二維碼聚合支付的系統,支付點餐,國內整個生態的配套非常完善。”章政華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中國支付產業國際化提速:對外輸出技術+移動支付能力

章政華之前是支付寶7年老兵,曾擔任支付創新事業部總經理,是支付寶TOC戰略的開創者,後來又擔任百度錢包、百度理財的創始人兼CEO。

章政華表示,東南亞國家整個支付體系相對落後,所以中國的支付技術在當地有很大的機會。在歐美國家則相對缺乏現代化的移動支付能力,從這兩方面來看中國的支付行業可以輸出。

UNPay在海外一方面服務當地的支付企業,另一方面服務中國走出去的企業,為其提供基礎支付服務,連接起整體的支付體系網絡。目前, UNPay 團隊在海外多個國家設有公司,各國國家經理(country manager)都是當地知名支付公司的核心負責人。

在他看來,移動化是大勢所趨,賬戶體系的聯動和平臺能力的一體化是支付公司未來的發展方向。但海外沒有支付寶和微信這種強場景,所以不會形成一支獨大的錢包,更多是百花齊放。雖然銀聯、支付寶、微信等也都早走出國門,但其服務基本侷限於中國人在當地使用,本地人使用的比例非常小,海外本地人用當地支付方式仍然為主流。

同時越來越多公司在做全球貿易和電商,海外本地收款怎麼解決?如果每個國家都要找一個當地的支付公司非常費時費力。

中國支付產業國際化提速:對外輸出技術+移動支付能力

所以UNPay通過輸出模塊化的可以批量快速複製的API,希望成為“服務支付平臺的平臺”。專注於技術輸出的適配性,不觸及傳統支付服務需要各國法規支持的敏感部分,為商戶進一步整合資金流和信息流,幫助支付相關數據、營銷、場景等垂直領域的企業出海,同時也維護了各國支付希望own自己品牌的價值主張。在UNPay的業務板塊裡,支付模塊能力只是一個切入點,其背後的國際化基於支付的資金和信息的交換服務網絡是更為廣闊的市場空間。目前國內對於第三方支付的監管日趨嚴格,因此UNPay並不經手資金,而是處理分析數據。但在監管越發重視保護隱私的當下,如何合法地發掘這些數據背後的商業價值上還是一個挑戰。

同時,涉及到外匯的支付業務監管要求更高,更嚴格,也會有較高的政策風險。

此外,UNPay要面臨的複雜支付生態環境的國家不在少數。以印尼為例,僅互聯網支付網關就有DOKU、iPaymu、Midtrans、TrueMoneyy、 KasPay、GoPay(GoJek App)等幾十個。同時,印尼80%的人沒有銀行賬戶,支付方式非常多樣化。

目前,UNPay的preA輪融資即將完成。在去年年底已有3家投資機構向 UNPay 一次性支付完成投資款,天使輪的估值已超 4 億元。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獲悉,UNPay即將完成對歐洲一家本土支付機構的併購,正式進軍歐洲市場,並藉助對方在全球各地的金融牌照能力和資源,進一步縮短全球佈局的時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