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6 市房管局推进殷都片区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侧记

原标题:改善小环境 服务大民生 ——市房管局推进殷都片区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侧记

房屋破败、设施老旧、公共管理服务落后……老旧小区作为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经历了城市成长过程中的“诸多烦恼”。助力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为城市发展补短板、添动力,使发展更平衡、更充分,是让居民享受发展成果的应有之义。今年4月下旬以来,我市针对市区老旧小区物业管理缺失、服务不到位等问题提出总体要求,结合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创建等工作,搭建统筹协调平台,动员各方力量参与老旧小区改造,进一步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先民生再提升 补齐民生短板

当日,在殷都区政府家属院内,记者看到一辆钩机正在对该家属院3号院进行地面整修。

“这段时间老旧小区改造,新粉刷了楼道的墙壁,终于没有小广告了。”8月24日,家住殷都区政府家属院7号楼的侯保生告诉记者,“我们这个家属院里的楼有的已经有三四十年历史了。以前,楼道里的墙壁都黑乎乎的,院子里空地上要么是居民种的菜、要么是杂草,煤棚的顶上私搭乱建很严重,别提多糟心了。现在,这些脏乱景象统统不见了!”在这个老小区里居住了26年,如今,幸福和笑容写在侯保生的脸上。

殷都区政府家属院是20世纪70年代建成的。改造前,小区硬件设施较差,道路破损,私人占地种菜、堆放杂物,居民生活极不方便。

“先民生再提升,小区改造就是要往老百姓最关注的点上发力,把改造资金用在刀刃上。”梅园庄街道梅园社区党支部书记张新爱向记者介绍,“我们一开始就着力解决小区脏、乱、差的问题,对小区道路、楼道墙壁、庭院外墙等进行翻修,解决道路破损、围墙破旧、外墙脱落等严重影响小区外观的问题;变乱为整,对小区乱搭盖、乱堆放等问题进行集中清理治理,还居民一个整洁优美、舒适宜居的生活环境。”

“小区道路平整了,院子里的路灯亮了,房顶的违章建筑也不见了……楼院环境好了,居民生活在其中,心情也会更好。”侯保生夸赞。

“老旧小区改造,首先要以为民惠民为出发点,重在补齐民生短板。小区缺什么就补什么、群众需要什么就完善什么、什么问题突出就解决什么。要以人为本,精准适用,根据社区实际,侧重解决群众特别关注的问题。”张新爱说。

抓服务定标准

防偏差定细则

“我们经过认真排查,摸清了底数,殷都区辖区内老旧小区有162个。按照全市实施方案要求,经过第一、第二阶段工作,我辖区零散老旧小区已实现物业管理全覆盖。其中,由街道办事处管理的小区有100个,由单位管理的小区有9个,实行自治管理的小区有27个,由物业公司管理的小区有26个。”市房产管理局殷都分局副局长田震向记者介绍。

市房产管理局殷都分局成立了专门的管理小组,制订了方案并加快推进。方案提出了物业服务内容、收费标准,政府给予资金扶持,对封闭式老旧小区的扶持运营期为半年,零散的老旧小区扶持运营期为三年,按照收多补少、收少多补的原则,按照户数给予实施物业企业专业化管理的小区补贴(第一年为8元,第二年为6元,第三年为4元),逐步实现市场化的物业服务管理。

在现场核查过程中,由市房产管理局殷都分局牵头,会同各乡镇、街道办事处摸底排查需要提质老旧小区的改造项目及数量,并组成核查小组,对各街道办事处上报的改造项目及数量进行审核。

市房产管理局殷都分局还协调筹措资金,保障投入。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根据核查小区审核后老旧小区的改造项目及数量拿出改造预算,列出2018年度《老旧小区设施提升改造汇总表》,制定《老旧小区改造资金申报流程》,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保证专款专用。

激发内在动力

各方参与共建

“老旧小区改造是我们大家的事儿,每个居民都愿意出力。”今年79岁的乔凤先是殷都区政府家属院7号楼的居民。回忆起一起动手扮靓家园的过程,乔凤先无比自豪,“我们每一位居民可以说都是小区的美丽缔造者,一起出力出汗,有成就感,更有幸福感。”

“改造前,殷都区政府家属院的私搭乱建现象很严重。当时,侯保生从外地老家赶回来,主动提出把自己在公共区域种的菜清理干净,给大家带了个好头,不少居民也纷纷清理了自己的‘小菜园’。”梅园庄街道梅园社区主任徐燕敏向记者介绍。

“除此之外,很多居民积极献策,帮助施工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徐燕敏告诉记者,乔凤先每天早上都会烧一壶开水,拿着杯子给施工人员送水,在施工队遇到麻烦的时候还主动帮忙协调。“大家有力出力,有智献策。老旧小区改造最直接的受益者就是我们居民,大家都愿意让小区变得更好、更美。”乔凤先说。

“共同建设是老旧小区改造能够顺利推进的内在力量。动员各方力量参与共建,居民从原本不关心小区建设的局外人变成了为小区建设贡献力量的主人翁,也从共同建设中感受到了更多获得感。”徐燕敏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