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1 苹果造车之心不死,AR或成突破口

苹果造车之心不死,AR或成突破口

不仅申请了汽车相关技术专利,还从Waymo、特斯拉挖人,苹果也许并不想只为其他企业提供汽车技术

《汽车商业评论》记者 叶无极 编译

即使没用过苹果的电子产品,大多数人也至少听过这家公司的名字,而作为第一家市值突破1万亿美元的企业,人们还有一点很好奇,那就是能不能看到苹果牌的汽车。

就在上周,苹果递交了一份专利申请,内容涉及增强现实技术,而其想要应用到的地方正是汽车,准确来说,是想把HUD与汽车前挡风玻璃结合,让未来的车辆更吸引人。

除此之外,苹果的新专利申请还包括内部感应设备功能,可以通过探测眼球动作、心率、血压等项目了解到驾驶员或乘客的情绪状况。

按照苹果对智能挡风玻璃的设想,车内乘客可以通过玻璃拨打视频电话,还可以为司机提供超速警告等信息。

苹果造车之心不死,AR或成突破口

去年,苹果CEO蒂姆·库克(Tim Cook)就说过公司正在研发汽车相关技术。虽然他没有给出具体的计划,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自行造车的方法也没有被完全排除在外。

"将来我们会视自身情况而定,从产品的角度讲,现在还无法判断将来我们会做什么。"这是库克在一次电视采访上对公司是否造车的答复。

当时,摩根士丹利分析师亚当·乔纳斯(Adam Jonas)给出的观点是:"苹果最终不会局限于软件开发,而是将设计一辆完整的汽车,也有可能为第三方公司提供一个平台。苹果认为,只有垂直整合市场,同时控制硬件和软件并打造一个完整的平台,才是最大的成功。"

其实,早在2014年就有新闻报道了苹果正在打造自己的汽车产品,其还曾寻求与宝马、梅赛德斯-奔驰、日产、迈凯伦、麦格纳、比亚迪等厂商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但未有谈判结果。

至于原因,拿苹果与宝马的谈判来看,是双方都不愿放弃对汽车用户数据和产品设计的掌控权,才最终导致合作失败的。

苹果造车之心不死,AR或成突破口

但苹果也没有就此放手,而是抓住了与大众合作的机会。双方的计划是将大众的T6面包车改为自动驾驶班车,而当项目完成后,这些车辆将会成为苹果内部员工的摆渡车,在苹果公司的园区内运行。

要说给苹果造车找线索的话,一个是近日有国内报道称苹果已经有了样车并将于本月底小批量送样。另外,曾担任苹果硬件工程副总裁、后来加入特斯拉并监督了Model 3生产的道格·菲尔德(Doug Field)的回归也可以说是重要的一点。

苹果在一份声明中确认了重新雇用道格·菲尔德的消息,但并没有透露他今后的具体工作项目。但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菲尔德的工作会与鲍勃·曼斯菲尔德(Bob Mansfield)联系起来,而后者正是苹果汽车项目"泰坦"的负责人。

除了曼斯菲尔德,苹果还从瑞士招来了知名自动驾驶和机器视觉专家保罗·富尔盖(Paul Furgale)。

虽然"泰坦"造车计划早在2016年就被苹果放弃,公司也将重点放在了自动驾驶技术开发上,但像是把退休的曼斯菲尔德召回,挖来Waymo前系统工程师杰米·维多(Jaime Waydo)以及菲尔德的回归,种种迹象表明,苹果很有可能又有了造车的打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