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8 看樣中行要在村鎮銀行界獨孤求敗啊

最近,關於一種“小”銀行——村鎮銀行的事挺受各界關注。為啥受關注呢,並不是因為其本身創造了什麼輝煌戰績,而是因為一些村鎮銀行牛比“爸爸”(大股東)的變更。並且主要這“爸爸”還都是國有大行。

說起村鎮銀行,有些人可能不太熟悉,其實就是農村金融機構的一種類型,為農戶和鄉鎮企業等服務。當時2006年底,原銀監會選了6個省開始進行村鎮銀行試點。之後,2007年3月,全國第一家村鎮銀行在四川儀隴正式掛牌成立。至此,村鎮銀行已走過了11個年頭。截至2017年末,村鎮銀行機構組建數量已達1601家。在銀行界數量可謂龐大。

那這麼龐大數量的銀行設立有什麼要求呢。別的不談,主要談談股東,按照2007年發佈的《村鎮銀行管理暫行規定》,村鎮銀行最大股東或惟一股東必須是銀行業金融機構。最大銀行業金融機構股東持股比例不得低於村鎮銀行股本總額的20%。在2012年5月,銀監會印發《關於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入銀行業的實施意見》,將村鎮銀行主發起行最低持股比例由20%降低到15%。

看樣中行要在村鎮銀行界獨孤求敗啊

扯了這麼一大堆,什麼意思呢?就是說,這個村鎮銀行吧,最大股東還是銀行。那就引出了今天的話題,一家國有大行收購另一家國有大行甩賣的村鎮銀行股權。

經常看銀行新聞的朋友可能早就知道這個事,在上月建行在北京金融資產交易所掛牌出售其控股持有的27家村鎮銀行股權,也是全部村鎮銀行股權,一時引起轟動。這是甩賣的節奏。為此,業內的還是非業內的人士,紛紛發表自己的觀點,有唱衰村鎮銀行的,還有出來反駁的,熱鬧非凡。在小編看來,其實都有道理,但也不能絕對。村鎮銀行的確也存在一些問題,但建行出售也是出於一些戰略層面的考慮。

況且,你再怎麼唱衰,也有買家。這不,中國銀行就接手了。28日消息,中行及新加坡富登金控已與建行簽訂股權轉讓協議,聯合收購了這27家村鎮銀行股權,收購價16.06億元。這是中行繼2017年成功收購國家開發銀行持有的15家村鎮銀行股權後,強化村鎮銀行佈局的又一舉措。

看樣中行要在村鎮銀行界獨孤求敗啊

其實,早在2011年,中行與新加坡淡馬錫下屬的富登金控合作,規模化、批量化發起設立中銀富登村鎮銀行,目前已形成獨具品牌特色的信貸產品和經營模式,初步探索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大型銀行發展普惠金融之路。截至今年6月末,中行在縣域設立村鎮銀行法人機構就近100家。數量佔所有大型銀行發起村鎮銀行數量的72%。本來就是全國最大的村鎮銀行集團,這麼再一收購簡直就是獨孤求敗啊。

但話說回來,在國開行、建行等大行紛紛甩賣村鎮銀行的情況下,同樣作為國有大行的中行為何頻頻出手收購,原因何在?用意何在?

其實,無論是出售還是收購,首先的原因都是銀行各自戰略定位不同的體現。出售方拿建行來說,其有揚長避短之意。建行要做的“雙小”(小行業、小企業),是金融科技支撐下的“雙小”。同時,其村鎮銀行發展也未形成規模效應。而收購方中行對於國家發展普惠金融的政策,其選擇是:搭建普惠金融事業部的“1+2”框架(中行+中銀富登及中銀消費金融公司),並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做優做強中銀富登村鎮銀行。可以說,中銀富登村鎮銀行已成為中行踐行普惠金融的重要抓手。為此,儘管中銀富登已經成為全國最大的村鎮銀行集團,但其仍有進一步集約管理、規模經營的需要。進行收購,能快速擴大村鎮銀行機構覆蓋範圍,鞏固了在村鎮銀行領域的領先地位。

看樣中行要在村鎮銀行界獨孤求敗啊

其次,為什麼併購要先從國有大行中選擇呢?按照中銀富登的看法,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經營理念相同、基因相似;二是資產狀況整合難度相對較低;三是雖然併購的家數多且法人不同,但無論開行還是建行做的都是最基礎的存貸匯業務——“在這一點上,國有銀行確實是堅持得比較好”——因而產品結構簡單、客戶結構相同。

那麼收購完了,下一步該怎麼搞?按照中銀富登的工作安排,今後將多舉措狠抓存款,抓住機會做大貸款;優化管理機制,提升激勵約束水平;突出風險前瞻性指導,提高不良貸款回收率;堅持科技引領,實施創新驅動;加強內控合規管理,嚴防道德風險與操作風險;提升效率產能,增強運用科技保障功能等。

總之,無論村鎮銀行的買與賣,其實與村鎮銀行本身好與壞沒有什麼關係,主要還是其主發起行的經營戰略調整。不能服務於主發起行的整體戰略,就賣之,相反,就買之,僅此而已。比如中行,就想用村鎮銀行笑傲江湖,你能咋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