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8 宋代女子參觀外國元首畫展

<table>

宋代女子參觀外國元首畫展

邵曉峰

在中國美術史上,與浩浩蕩蕩的男畫家隊伍相比,女畫家顯得太為稀少了,而能讓女觀眾參觀畫展的例子就更為稀罕了。不過,在宋代,著實發生了一件這樣的稀罕事,而且女同胞們看的還是外國元首的畫展,這一高端的藝術策展事件與太清樓這座北宋皇家圖書館相關。

太清樓位於北宋皇宮崇政殿的西北,在迎陽門內的後苑中。此樓作為皇宮後苑主要的藏書樓,貯四庫之書,包含經、史、子、集、天文、圖畫等,其形象見於《太清觀書》,這是臺北故宮博物院所藏北宋佚名《景德四景》中的第四段。畫的是北宋景德四年三月,宋真宗召文臣觀書於皇家圖書館——太清樓的事件。圖中展現的是大臣們有些已進入殿內讀書,有些則立於庭中。此段圖描繪的重點是太清樓,這一建築為七開間,屋脊的鴟尾尚存唐代遺風。斗拱的結構較為簡樸,使建築顯得簡練有力、大方疏朗。地上鋪設散水磚,藏書樓入口由兩組臺階而上,四周均設有欄杆。樓前有太湖石,樓的兩側均種植高大的柳樹,環境雅緻。在畫法上,界畫的線條勁道,用筆雖細緻,但不刻板,設色沉穩。

太清樓作為專為皇帝設置的藏書、讀書之所,自真宗時起,也是各帝與宗室、輔臣宴飲歡娛、觀書以及閱覽太宗御製墨跡之地,《玉海》對此多有記載。在“澶淵之盟”之中發揮重要作用的名相寇準(961—1023)曾有幸登上太清樓觀書,並作《應制太清樓觀書》詩,曰:“仙禁開書府,神毫紀格言。簡編包舜禹,圍範總乾坤。稽古崇契教,斯文闢聖門。從遊觀奧秘,何以報宸恩。”北宋滅亡,隨著東京陷落和皇宮被毀,就再也不見有關這座藏書樓的記載了。

值得注意的是,北宋重要藝術文獻——郭若虛《圖畫見聞志》卷六《千角鹿圖》條中對太清樓有一段記載:“皇朝與大遼國馳禮,於今僅七十載,繼好息民之美,曠古未有。慶曆中,其主(號興宗)以五幅縑畫《千角鹿圖》為獻,旁題‘年、月、日御畫’。”上命張圖於太清樓下,召近臣縱觀,次日又敕中闈宣命婦觀之,畢藏於天章閣。

說的是,遼宋修好70年,到了宋仁宗慶曆(1141—1148)年間,遼興宗親自畫了5幅縑畫《千角鹿圖》獻給宋仁宗。由於畫上有遼興宗“年、月、日御畫”的御題,因此還是可信的。遼興宗耶律宗真(1016—1055)是遼國第七位皇帝,1031年至1055年在位。他的文化素養較高,工詩詞,擅丹青,常與宋朝皇帝以書畫相贈,儼然有中原帝王之風。曾以所畫鵝、鷹、鹿送於宋朝,點綴精妙,宛乎逼真。然而,作為皇帝的遼興宗是否真的有精力去創作《千角鹿圖》這樣的5幅工筆畫就不得而知了,因為即使像宋徽宗這樣的著名畫家皇帝也有許多所謂的“御題畫”並非自己所畫。

得到遼興宗的獻畫後,宋仁宗龍顏大悅,命令將它們展示於太清樓下,召來近臣參觀,第二日又命令享有朝廷封號的婦女前來參觀畫展。這一號令大臣、命婦皆來接受審美教育的國家舉措前所未有,使之成為中外美術展覽史上的首創。當然,毋庸置疑,宋仁宗在其間進行炫耀的成分更大。因為遼興宗不但主動接受中原大國的文化洗禮,而且將親筆畫獻給宋仁宗,仁宗當然要好好展示並宣傳一番。條目中提及的《千角鹿圖》可能是異於漢人畫風的《丹楓呦鹿圖》(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這一類的絹畫。畫展結束之後,宋仁宗將它們藏於天章閣,並作飛白書答謝遼興宗。自此,遼興宗、宋仁宗互贈書畫並召集大臣、命婦參觀的故事在畫史上傳為美談。

/<tabl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