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2 郭大刚:互联网金融有确定的预期 是中国金融的未来

郭大刚:互联网金融有确定的预期 是中国金融的未来

9月9日,网信五周年庆典上海站,北京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秘书长郭大刚先生出席,并做了演讲。

从时间上来看,互联网金融,网贷市场是刚刚兴起的产业,经过数年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高度关注,研究这个领域,郭大刚认为,之所以网贷市场备受瞩目,根源在于网贷行业的成长性和未来的确定预期。

“什么叫未来的确定预期,中国的金融版图有250多万亿,巨大的市场。网贷在这里说得最多的数字也不过1.5万亿,在这250万亿里面只有1.5万亿是我们做的事情。但是为什么有这么多人关注它、研究它?因为那是中国金融的未来,甚至可以代表中国将来在商业上的起点。”郭大刚说。

1.5万亿的网贷市场和中国高达200多万亿的金融市场对比,这里面蕴含着巨大的机遇,郭大刚将其称作是“系统收益”,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系统收益也是增长的过程,很多网贷机构将享受“伴随性成长”。

郭大刚认为,机会确实很大,但在这个阶段整个行业要更努力地做,与投资者一同成长,才能为客户提供极致用户体验,以更好应对确定的未来。

在互金领域,有一个现象,那就像是绝大多数机构没有挣到钱,除非是头部的几个,这是什么原因呢?另外,2017年的市场降低了将近一半,机构主体数量拿到钱的降低将近一半,单笔投资金额上升了将近一倍。为什么投资的金额越来越大,数量越来越少?

对于这个问题,郭大刚认为,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科技的进步,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改变了传统金融系统的运作方式,使得投资变得更加高效,与此同时,由于中国货币制度的双轨制,使得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长期难以得到有效解决,促生了巨大的刚性需求。而随着行业的发展,那些长期维持在互金领域高投入的,有核心能力的头部平台,吸引了更多的投资者,从而赢得市场获取利润。

“互联网金融有一个特点,是要高强度投资才能形成能力。互联网金融投资初始强度非常高,我真的要做AI、beta,初始投资强度非常高。你很难想象,可用资金只有一千万的机构投资这样的东西投不起,那意味着什么?他无法获得核心能力,这意味着风险累计。所以你选你的投资机构平台的时候,你一定要注意平台的投资强度,假如平台没有投资,他跟你说风管一概不要听。网信一年在这个领域的投资,不管是人还是钱,都不是千万级,假如不花这些钱,不花这些人,能力是建立不起来的。”

当前我们正在经历一个阶段,那就是非商业变成商业运营阶段,这个阶段还要建立一个基础设施,就是社会的信用体系。中国商业的今天,尤其是需要信用体系支撑。郭大刚认为,区块链技术的横空出世,将使得我们能够更高效地建立社会信用体系。

“我们现在建立信用的时候用到的最新技术就是区块链。区块链给了我们一个弯道超车机会,用这个计划我们可以比美国更高效、更快把社会信用体系建立起来,这是我们正在经历的。”

对于普惠金融,郭大刚认为,通过互联网技术,“普”做的很到位了,但是能不能做到“惠”,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取决于机构的技术积累和服务能力,特别是平台要对投资者进行充分的教育, 让他意识到哪些资产我可以投,哪些资产我不能投,这就是所谓的KYC。

“所以你们看一个平台,评判平台的功能是否充足,你第一要看是否提供了相应的KYC工具给我们来进行相应的投资决策,这是为什么网信要建立它的AI人工智能的能力,要在每个投资者进入的平台,进入投资的时候要给大家提供足够透明性平台来提高你的投资能力。”郭大刚说。

对于监管,郭大刚认为,所有的市场都是以监管介入、监管的成熟作为市场成熟的标志,对比传统监管方式成本高,效率低的现实,用技术的手段来实现整个行业风险的监管,使得监管体系更高效,才更能发挥互联网金融的价值。

“当我们对互联网金融建立的信用基础,对互联网金融建立高效的监管体系的时候,这个效率,同样也会放大到两百万亿市场里面。所以互联网金融对中国的贡献不仅局限一点几万亿市场,而是将来放大到整个金融体系,这就是商业的不同演化。必须在基础条件下,真正做出来,才能影响到我们的未来中国经济。这就是我们在做的,这就是互联网金融的价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