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9 华严寺佛教典故《十行》

【十行】

﹝出楞严经﹞

十行者,谓由前十住进修,功满已成,佛子自得己利,而利他之行未成,是故广行饶益,随顺众生,令其欢喜。然行有浅深,故始自欢喜,终至真实,而成十种也。

[一、欢喜行],谓由前十住进修,功满已成,佛子具佛妙德,能于十方刹土,随顺饶益众生,自他俱喜。经云:成佛子已,具足无量如来妙德,十方随顺,名欢喜行。(刹,梵语具云刹摩,华言土田。)

[二、饶益行],谓善推妙德,饶益众生,使得法利,不生猒想。经云:善能利益一切众生,名饶益行。

[三、无嗔恨行],谓嗔恨生于违拒,既能自觉,又能觉他;自他之利兼成,则嗔恨自无也。经云:自觉觉他,得无违拒,名无嗔恨行。

华严寺佛教典故《十行》

华严寺佛教典故《十行》

[四、无尽行],谓随众生之类,化现其身,转化无穷,而益物无尽,竖遍三际,横周十方,通达无碍。经云:种类出生,穷未来际,三世平等,十方通达,名无尽行。(三际者,即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也。)

[五、离痴乱行],谓妙智了达一切法门,虽各不同,悉皆归于一理,而无差误。经云:一切合同,种种法门,得无差误,名离痴乱行。

[六、善现行],谓由无痴乱行,故能于同类中,显现异相;于异相中,不见有异;同异圆融,互现自在。经云:则于同中显现群异,一一异相,各各见同,名善现行。

[七、无著行],无著,即无碍之义也。谓由善现之行,充扩圆融,以满空微尘,一一尘中,现十方界,而尘相不坏;尘界交现,小大无碍。经云:现尘现界,不相留碍,名无著行。

华严寺佛教典故《十行》

华严寺佛教典故《十行》

[八、尊重行],谓前无著行中,现尘现界,皆是般若观照之力;然般若于六度中称为第一,可谓至尊至重矣。经云:种种现前,咸是第一波罗蜜多,名尊重行。(梵语般若,华言智慧。六度者,一布施、二持戒、三忍辱、四精进、五禅定、六智慧也。梵语波罗蜜多,华言到彼岸。)

[九、善法行],谓于妙观慧中,种种明现,以显圆融之德。十方诸佛,莫不依此圆融而为法则。经云:如是圆融,能成十方诸佛轨则,名善法行。

华严寺佛教典故《十行》

华严寺佛教典故《十行》

[十、真实行],谓前圆融德相,一一皆是无为真实之性,然依性起修,则所修之行,无非真实矣。经云:一一皆是清净无漏,一真无为,性本然故,名真实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