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0 「暖新聞·江西2018」留守鄉村 讓愛回家——記高新區最美鄉村教師劉文彪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24年的農村生活讓他忘卻了都市的繁華,24年的傾情奉獻讓他找到了幸福的真諦,他默默耕耘在高新區教育土地上,撒下愛的種子,孕育出雨後春筍般的參天大樹……他就是昌東鎮滁槎中心小學的劉文彪老師。

「暖新聞·江西2018」留守鄉村 讓愛回家——記高新區最美鄉村教師劉文彪

「暖新聞·江西2018」留守鄉村 讓愛回家——記高新區最美鄉村教師劉文彪

不忘初心,持之以恆

劉文彪的父親就是一名人民教師,他從小受父親的薰陶,那時候他總能看到很多父親的學生在自己家裡吃飯、留宿。劉文彪說要像自己的父親一樣當一個好老師,讓他的學生也能像父親的學生一樣幸福。

1994年8月,劉文彪終於圓了教師夢,成為了一名人民教師。初為人師的他就碰到了班上一個叫彭凱的男孩子,小男孩聰明上進,但由於性格內向,沒有什麼朋友,彭凱常常悶悶不樂,成績也突然出現大滑坡,精神一蹶不振。彭凱的變化引起了劉文彪的注意,於是在一個課餘時間看到彭凱躲在角落裡發呆時,他走過去輕輕撫摸著孩子的頭說:“彭凱想玩遊戲嗎?我陪你玩!”彭凱不吭聲。為了打開孩子的內心,他犧牲週末休息時間深入孩子家裡家訪,關心孩子生活的同時分享自己的喜怒哀樂。

功夫不負有心人,一個月後彭凱開口了,第一句就是“謝謝你,劉老師,從沒有人把我當朋友,我爸媽長年在外,通書信就是問有沒有錢?身體好不好?從不關心其他的,我很苦惱,是你讓我感受到了親情的溫暖”。從那以後彭凱把劉文彪當作自己的哥哥,有什麼開心快樂、煩心的事都願意找到他訴說,他藉此機會把彭凱帶入了班級集體活動。慢慢地,彭凱的朋友多起來了,他仔細留意彭凱的動態,發現彭凱在課堂中喜歡分享自己的喜怒哀樂了,他又在班上鼓勵彭凱的表現,引導同學們相互幫助,相互進步。後來,這個孩子以優異成績考上蓮塘一中少年班,而如今已經在一家上市公司做策劃師。劉文彪經常說“每個孩子都是即將開放的花朵,只是開的時間稍有早晚,只要我們多花一點時間,晚開出的花朵一樣徇爛、多彩”。

不畏艱苦,傾情奉獻

在2000年悶熱的夏季午休時間,隔壁鄰居家傳來一段對話……男的說“這都借了8家錢了,還沒借到,中考報考費怎麼這麼貴?”孩子說“我不報考了,跟爸去學篾匠”女的說“孩子成績好,賣血也得供他讀”……劉文彪知道這是他教過的羅劉婆家庭,羅劉婆母親癱瘓,家裡靠父親一人做篾匠維持生計。即將要中考了,正為100多元的報考費發愁呢。當時月收入僅有200多元的劉文彪突然做了個決定,他來到羅劉婆家,很輕鬆地說“我這裡有錢,先拿去給孩子報考吧!”羅劉婆父親看到他的突然闖入先是驚訝,接著是驚喜,激動地說“劉老師,謝謝您,可您這錢我一時半會還不了啊!”劉文彪忙說“不急,我不缺錢,等以後劉婆出息了再說吧。”羅劉婆的父親用顫抖的雙手接過那報考費時,眼眶溼潤了,同時急忙拿出家裡做得最好的竹籃遞給他說“我家沒啥好東西,希望您不要嫌棄”。此後的每年劉文彪都能收到羅劉婆家送來的竹籃,他說“教師的幸福就是付出愛心,換回真心”。

時間轉眼來到2014年,應上級教育部門的安排,劉文彪被安排到昌東鎮嶺永小學,那是全區最偏遠的一所農村小學,這是一次重用,更是一次挑戰。當時學校面臨著 “一個全鎮倒數第一的班級沒有老師願意任教”的情況,這時候劉文彪雖已走上領導崗位但還是主動站了出來,果斷的承擔了這個班的教學任務。一年的時間,在他和學生的共同努力下,在全鎮組織的統考中,這個班級獲得了前三的好成績。

「暖新聞·江西2018」留守鄉村 讓愛回家——記高新區最美鄉村教師劉文彪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堅守鄉村24年的劉文彪把希望的種子種進了每一個孩子的心裡,鄉村的孩子們像牡丹花一樣綻放。他老笑著說“專注的人最容易尋找幸福,忘情地投入到一項事業中去才能找到幸福的真諦”。劉文彪的幸福來源於初心的堅守,來源於恆心的堅持,來源於愛的付出,來源於對教育的赤誠之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