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1 新密古城寨城址考古发掘始末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 我市考古工作有了重大突破, 改革开放前仅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1处;现在我市有国保9处,省保13处,郑州市保35处,新密市保53处,还有历史价值较高的不可移动文物144处。我在政协工作期间和退休后,对研究新密历史和文物考古工作都很有兴趣,因此,参加了对古城寨城址的考古发掘工作。现作如下回忆:


新密古城寨城址考古发掘始末


1997年前,新密市一批热爱乡土文化的离退休老同志和在职的有识之士,魏殿臣、齐宗善、刘辛酉(三人均已故)、郑观州、范金中、刘峰亭、郑国顺、李顺卿、郑林甫、郭佳川、李富裕、杨建敏和我等,人称“十二愚”( 石尔愚),用六年多的时间,在“干活自觉分工,吃饭轮流作东,出差自费交通”的条件下,跑遍了全市各地,对文物古迹进行了普查、拍照,归纳汇总成册。

共调查与黄帝有关的地名、山水、庙宇、遗址等46处,尤以市中东部较为集中,特别是曲梁镇古城寨、交流寨、程庄等地,地表面陶片随处可见。因古城寨城址是春秋时期郑国笫二代国君郑武公灭掉的郐国都城,河南省人民政府于1986年公布为笫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新密古城寨城址考古发掘始末


根据文献记载,黄帝的出生地轩辕丘就在这一带,为了寻找轩辕丘,弄清郐国的真实面貌,以及它与黄帝都城轩辕丘的关系,郑观州、魏殿臣等同志向新密市委市政府进行汇报,提出发掘古城寨城址的设想。当时市政府没有明确表态,后来听河南省博物馆原馆长许顺湛先生说:“你们市里派宣传部部长乔建宏来我家,问古城寨发掘有没有价值?有价值我们市里就支持,没有价值就算了。”许老态度很明确,他说:“有价值!应当进行调查开发,把古城寨城址的文物内涵弄清楚,你到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去找安金槐先生汇报,他们是专搞考古发掘的,他会帮助你们调查。”

新密古城寨城址考古发掘始末

安金槐(左一)、许顺湛(左三)

在鉴定古城寨城址出土文物


新密古城寨城址考古发掘始末


安金槐(中)、蔡全法(左)、郑观州

在查看古城寨城址地图

1997年10月7日,由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新郑工作站站长蔡全法同志带队,马俊才、李玉山、郁宏亮、刘群、陈桂香等专家和工作人员,进驻曲梁镇大樊庄村,当时决定由魏殿臣、李顺卿和我三人,协助他们开展工作。

刚开始吃住都在村部,分别对程庄、交流寨、古城寨进行了全面调查。最后都搬到古城寨内一家宅院办公、吃住,开始了考古发掘工作。


新密古城寨城址考古发掘始末


对考古发掘我是门外汉,行话、术语不懂,更谈不上理论知识。发掘开始,我和李顺卿同志与当地村委和生产队协调关系,安排好工地上所需劳力,同时管理和安排好发掘人员生活。我们经常到工地,向专家和师傅们询问和学习考古知识。


新密古城寨城址考古发掘始末

古城寨城址南城墙探沟

回忆那三年多我在工地上的学习和实践,提高了我对考古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在普查的基础上,专家们先从古城寨南城墙中部偏东侧挖探沟,长35.5米,宽2米,深6米,探方文化层共分10层,基本上弄清了这座古城的年代,为龙山早期城池,距今4600年左右。特别是在城墙基础的中部发现了二座瓮棺葬,其中一座,瓮棺内有小孩子骨架一具,已朽,这是筑城奠基时,用人或动物举行隆重祭祀仪式的奠基坑。

古城寨城址的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专家们为搞清筑城技术,先在东城墙最南部挖探沟,发现先民们先将城址东南部低洼地带,用红粘土掺小卵石和礓石,筑成宽阔的墙基,基础深达10米左右,为笫一层基础,然后在上面用纯净的灰黑色粘土,夯打出极为坚固的笫二层基础层,而后,层层夯打出地面,再用板筑法夯筑城墙主体。


新密古城寨城址考古发掘始末

古城寨城址北城墙西段剖面

板筑法在北城门西侧最为明显,外行人一看就懂,筑一板,隔一板,成“品”字形排列,最后,将空着的地方填土夯实。这种先进的筑城技术,说明在当时这个群体生产力比较先进,科学技术比较发达。

考古工作队在城址中心部位发掘时,发现大型宫殿基址,坐西向东,南北长28.4米,东西宽13.5米,分隔成7间,面积达383.4平方米,并建有大型廊庑式建筑群。


新密古城寨城址考古发掘始末


古城寨城址发现的大型宫殿建筑基址

许顺湛、安金槐、曹桂岑、张维华、郑杰祥等省市考古专家到工地考察,听领队蔡全法的汇报后,都认为:宫殿基址和廊庑建筑,是当时的政治中心,是统治者举行各种政治活动的场所,这为确定古城寨城址具有都邑性质起到了重大作用。

新密古城寨城址的考古发掘和出土文物(文物都在新郑工作站库房内保存),揭开了黄帝古都轩辕丘的面纱,成为震惊世界的奇迹。2000年5月19日,河南省文物局和新密市政府联合召开“古城寨城址重大考古发现新闻发布会”。

新密古城寨城址考古发掘始末


新密古城寨城址考古发掘始末


会后,美国、日本、澳士利亚、墨西哥等国家,及北京、河北、内蒙、辽宁、山东、深圳、四川等省市文物部门的专家、学者百余人,纷纷到古城寨城址发掘工地参观考察,并作出中肯的评价,认为它是一座全国面积最大(城内外27万多平方米)、城址保存最好、建筑规模最为宏伟的龙山文化时期古城址。


新密古城寨城址考古发掘始末


古城寨城址被列入200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于2001年6月2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笫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古城寨城址成为国家重大社科项目“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四个预研究项目之一。


新密古城寨城址考古发掘始末


2003年11月1日至4日,中国古都学会、河南省文物考古学会、新密市人民政府,在新密青屏宾馆联合召开“黄帝古都轩辕丘学术研讨会”。研讨会上,许多专家学者认为,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的中华民族人文初祖黄帝所居之轩辕丘,前代诸多学人考定在“新郑西北”,而当今之研究表明,实在今新密市境,具体而言就是今大樊庄村古城寨城址,该城址就是黄帝古都轩辕丘。

新密古城寨城址考古发掘始末

时任中国古都学会会长朱士光(左)

到古城寨城址考察

中国古都学会会长朱士光同志说:“古城寨城址是华夏文明的源头,是龙山文化时期带有都邑性质的古城址,其规模之大,地面城垣保存之完整,在国内独一无二,堪称中华笫一都。新密市境内不仅有黄帝都邑轩辕丘,还有补国城遗址、郐国城遗址、古密城遗址、古郑城遗址等大小带有都邑性质的城址9个之多,这里是开展古都学和中华文明起源研究最重要的地方,是中华文明起源的基点和起始点,中华民族进入文明时期是从这里起步的。”


新密古城寨城址考古发掘始末


在会上专家学者认为,中国历史进入文明时期从新密起步,因此,新密要在世界范围内形成这样的共识:“中华文明一千年看北京,三千年看西安,五千年看新密。”这些惊世的评价,引起了国内新闻媒体的关注,纷纷发表文章和消息予以报道,《新华每日电讯》的标题是《华夏文明从这里起步》,《光明日报》的标题是《专家认为黄帝古都在河南新密》,《河南日报》的标题是《黄帝古都在新密》,河南人民广播电台早7点新闻播出:“新密古城寨古城址就是黄帝城”,河南电视台卫星频道《晚间新闻》报道:“新密古城寨被专家确定是黄帝古都轩辕丘”,《郑州日报》报道:《黄帝古都就在新密溱洧,中华民族由此走向文明》,《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黄帝古都在新密》,《大河报》《河南商报》《郑州晚报》《郑州电视台》等,均作了类似报道。


新密古城寨城址考古发掘始末


古城寨城址航拍图(王羿 摄影)

今年10月,是古城寨城址考古发掘21周年。目前,古城寨城址仍保存完好,南北城墙中部各有一个缺口,为原南北城门。南城墙长500米,基础宽62.6米,城墙高5—15米;东城墙长353米,基础最宽处125米,城墙高13.8米—15米;北城墙长500米,基础宽53.4米,城墙高7—16.5米;西城墙全部被溱水冲毁,现已进行了加固保护。城内总面积达17.65万平方米。

新密古城寨城址考古发掘始末


新密古城寨城址考古发掘始末



新密古城寨城址考古发掘始末


古城寨城址出土器物

城四周原有护城河,东城墙下的护城河发掘保护已经结束,南城墙加固保护也已竣工,北城墙加固保护正在施工。最近,全国著名考古学家李伯谦先生在《郑州商城是商朝的笫一个都城》的讲座中说:“对古人几千年留下来的遗址,一定要充满敬畏之心,把祖宗留下来的宝地看好,不要破坏了。”因此,我们新密人要有雄心壮志,保护好、建设好古城寨城址这一宝地,建成全国大遗址保护公园,成为展示中国早期国家形成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的基地。


新密古城寨城址考古发掘始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