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8 听书赏画丨你真的了解佛教么?

由王践(佛恩居士)所编著的《假如这样生活》是一本深受大众欢迎的畅销书,问世至今,已经引领无数朋友认识佛教,走近佛教,改变命运,得到人生的幸福。可以说,这是一本值得我们一读再读、百读不厌的好书。

为了让更多朋友们受益,我们精心制作了《听书赏画》这个栏目,以更新、更美、更有趣的形式,为您呈现这本书。

朗读:佛摄、佛迎居士

绘画:佛和、佛明居士

一个人自出生的那一天起,烦恼就跟随着他而从未离开。而我们当下所处的这个世界,灾难频繁、邪恶猖獗、迷信泛滥、烦恼炽盛、生命短促。佛陀把这样的时代称为“五浊恶世”。

听书赏画丨你真的了解佛教么?

佛陀给我们指出人生的八大苦恼:生苦,出生时的痛苦;老苦,年老体弱的痛苦;病苦,患病时的痛苦;死苦,死亡时的痛苦;爱别离苦,与所爱的人或物分离的痛苦;怨憎会苦,与仇人见面的痛苦;求不得苦,所求不遂的痛苦;五阴炽盛苦,烦恼强盛、盖覆真性的痛苦。

听书赏画丨你真的了解佛教么?

万物生灭无常,轮回生生不息,生老病死等等诸多苦恼,每一个人都难以幸免。看看这则故事:有一家人,过着平静的生活。一天,突然有位衣着华丽的美人来访。主人问道:“您是哪一位?”美人回答说:“我是给予人们富贵的财神。”主人很高兴地将她请进屋里,殷勤地款待她。

不一会儿,敲门声又响起来了。主人看时,却是一位衣衫褴褛的丑女人。她说:“我是使人贫穷的瘟神。”主人十分惊恐,想把她赶走。丑女人告诉他:“刚才来的财神是我的姐姐,我们姐妹从未分开过。把我赶走,姐姐也会离开的。”果然,她走了之后,美丽的财神也消失了。

有生就有死,有幸福就有灾祸。人们只知道追求快乐,不知道快乐的背后隐藏着痛苦。人能生存在这个世界着实不易:生活压力无处不在,灾难打击不期而至,自心的堕落令人厌烦……然而,似乎又不得不随波逐流。“难道就这样一直到老?能否摆脱苦恼?如何找到光明?”这些疑问促使我们去揭示命运,出离痛苦,超越自我。当我们在这个浊染的世界试图寻觅一方洁净的精神家园时,我们最终会走近佛教。

听书赏画丨你真的了解佛教么?

很久很久以前,迦叶佛在我们这个世界教化众生。有一位生生世世一直在追求真理的护明菩萨,他悲天悯人,刻苦精进,经过漫长时劫的修行,功德即将圆满。护明菩萨观察世间生老病死,诸苦逼迫,众生造种种恶业,受种种恶果,无法解脱,就发大誓愿,下生人间,向众生示现成佛之道。

菩萨投生到迦毗(pí)罗卫国,取名乔达摩·悉达多,父亲是净饭王,母亲是摩耶王后。悉达多太子生长在王宫,享尽人间快乐。长大后的太子观察众生的生老病死,感叹世间苦痛,起慈悲之心,经常于树下结坐冥思,试图解开生死的玄妙。

为了寻求解除苦恼的方法,太子于十九岁时悄然离开王宫,出家求道。太子首先参访当时最杰出的精神导师们,并掌握了他们的教义和修法。但他发现,这些教义无法引导他达到究竟解脱。最后,他决意凭借内力,自求解脱。

悉达多太子来到伽耶(qiéyē)城外尼连禅河边,独自于树下结坐,示现极苦之行,日食一麻一麦。六年之后,消瘦不堪的太子放弃苦行,在尼连禅河里洗去积垢,接受牧女供养的乳糜,恢复了气力,来到一棵枝叶茂盛的菩提树下,面向东方,结吉祥草为座,发大誓愿:“不证菩提(正觉),不起此座!”

太子于菩提座上出入禅定,圆证神通,降伏魔怨,放大光明,目睹明星,豁然大悟,彻证无上正等正觉,成为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佛陀。从此以后,太子就以释迦牟尼佛、世尊(被世人尊重)、如来(乘如实道,来成正觉)、天人师(一切天、人的导师)等十种尊号闻名于世。

世尊观察十方世界,喟然慨叹: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唯以妄想执著,不能证得。意思是:世间一切生命,本体都无比奇妙,都具有佛的智慧与功德,只是因为众生抱持自己的虚妄想象,以为真实,所以不能亲身证得。

听书赏画丨你真的了解佛教么?

世尊的开示道破了宇宙的玄妙,也道尽了宇宙的玄妙。这是十方如来的心髓,是一切佛法的源泉,一切经论、一切法门莫不以此为根本,莫不由此推演而成。世尊共说法四十九年,难以计数的众生因听闻了他的教法而从苦恼中解脱出来,获得永久的快乐。

世尊在八十岁时,观察世间度缘已尽,教化之事已毕,就舍弃肉身,在拘尸那城外的双树林示现涅槃(nièpán,超越生死,常住法身),回到原来不生不灭、永恒、快乐、寂静的境界。

佛教自世尊创始以来,历经两千五百多年,一直影响着东方人的精神生活。它涉及哲学、科学、文学、艺术、教育学、心理学、伦理道德等诸多方面,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们所熟知的古典名著,比如《西游记》《红楼梦》等,无一不是植根于佛教土壤;“不可思议”“皆大欢喜”等很多常用词汇都源自佛教典籍;作为幸福吉祥的象征,很多家庭都供奉观世音菩萨;进入寺院,尽管人们不一定信仰佛教,但大都会做庄严的礼拜。

听书赏画丨你真的了解佛教么?

可是,我们并不一定真正了解佛教。我们会想:烧香拜佛不就是为了祈求平安吗?信佛不就是为了有个精神寄托吗?佛所说的那些不可思议的事情,我们没必要反对它,仅此而已……总之,很少有人想真正加入佛教的行列,因为一般人脑海中的佛教人物形象,多半被文学作品肆意歪曲,比如唐僧的懦弱迂腐,又如法海的不近人情,还有,贾宝玉因家道败落才遁入空门……

《现代汉语词典》对“宗教”一词作了这样的解释:“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虚幻、歪曲的反映,要求人们信仰上帝、神道、精灵、因果报应等,把希望寄托于所谓天国或来世,从精神上解除人们的武装。在阶级社会里,剥削阶级利用它来麻醉人民,以维护其统治。”所有这些,使我们这一代人对佛教产生了负面印象:消极、愚昧、另类、不合时宜。

当我们突破种种成见,庆幸自己由迷入悟,并热心向朋友们宣说心得的时候,一些朋友却以为我们误入歧途,走到了消极逃世的极端。他们对佛教并不一定了解多少,但却有很多见解,比如:“在科技发达的今天,提倡佛教是一种落伍的迷信思想,只有那些悲观逃世的人才遁入空门。”“佛教大谈玄妙高深的理论,不能与实际人生相结合,空谈无补。”“好人没得好报,恶人却福寿双全。所以,因果报应并不可信,其实质就是宿命论,无非是劝人为善而已。”“人死如灯灭,一了百了,不可能有轮回,不可能有天堂、地狱,不可能有极乐世界。而且,生前死后都是渺茫之事,享受现实人生才是最重要的。”

听书赏画丨你真的了解佛教么?

那么,佛教真的如同人们所说的这样吗?

一天,一只海蛙造访一只终生没有离开水井的老蛙。

“你是从哪里来的?”老井蛙问。

“来自大海。”海蛙回答。

“你的海有多大?”

“大得很。”

“你是说像我的井四分之一大?”

“大多了。”

“大多了?你是说像我的井二分之一大?”

“不!大多了。”

“像……我的井这么大?”

“不能相比。”

“绝不可能!我要亲自去看看。”

他们一起出发。

当老井蛙看到大海时,竟吓得脑袋爆炸了。

听书赏画丨你真的了解佛教么?

不了解佛教的人,就如同这只井底之蛙啊!

听书赏画丨你真的了解佛教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