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30 遵义桐梓:桐城故事丨《魁岩的传说》

《 魁岩的传说 》

—— 娄义顺 黄光荣 

遵义桐梓:桐城故事丨《魁岩的传说》

魁岩位于桐梓县县政府所在地东1千米处,海拔最高处1276米,岩高200余米,是造山运动,自然之力如剑斩斧劈,使魁山轰然断裂,形成的一道天然绝壁,与由东向西的天门河之隔的马鞍山遥遥相对,横劈在两绝壁之间的天门河,俨然一柄斩龙利剑。飞龙被斩断头颅,身首异处。两山山麓坡地有血红色岩层和土壤出露,似龙血所染;魁岩仙女洞与马鞍山北、南两个省级旧石器晚期文化遗址遥相呼应。从唐设置夜郎郡、县治以来,桐梓境内就流传着一个个美丽动人的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

传说之一:

仙女慷慨借碗,愚民失信成憾。在魁岩绝壁半崖的中下方,离地面大约50米处有一个洞,洞内可容纳百人左右。相传在很久以前,这洞中住着一位仙女,有一首题名《魁岩夕照》的诗是这样写的:“浮岚匝树斗斜阳,万仞屏风玉色苍,最是晚霞明灭处,洞中仙女曝衣裳。”

遵义桐梓:桐城故事丨《魁岩的传说》

据说仙女乐施好善,常与附近百姓来往。一年,山脚下王姓家办喜事,来仙女处借碗。仙女慷慨而热情地借给了他,强调要尊重佛家之戒,不能用碗装油荤一类菜肴。王姓为了借到碗,爽快答应了。

王姓在操办宴席时,将仙女的碗装了肉,又在宴会上大肆炫耀,说宴席不一般,所用之碗是仙女所借。当然客人们倍感荣幸,抢着吃喝,好不风光。

席散后,王姓将碗洗干净送还仙女,仙女察觉碗已装过肉荤。王姓失信,仙女十分气愤,飞离仙女洞,不再回来。当地的老百姓时时念慕仙女,将此洞称之为“仙女洞”。

传说之二:

九子不葬父,一女打荆棺。在魁岩绝顶上有一古墓,这就是广为传说的古荆棺墓。相传明朝初期有一个四川木匠来时为溱溪驿站的魁岩山下安了家,前后在此地生了九子和一女。年老体衰的木匠归天后,九个儿子互相推诿,都不愿安葬父亲,并相继溜走。唯有小女儿独守老父遗体,孑然哀泣。孤苦无助之下,她只得一人采集魁岩荆条,用了整整七昼夜,编成一个荆棺,拖着荆棺将慈父运上魁岩之顶,悲伤安葬。她的孝行事迹感动了方圆几十里的人们。人们争相传说孝女打荆棺葬父之事,县志作了专条记载。

遵义桐梓:桐城故事丨《魁岩的传说》

传说之三:

红军打富济贫,智取仙女洞。1935年1月10日下午,中央红军一军团保卫局进驻桐梓周公馆;在发动当地群众打土豪了解到,魁岩仙女洞,当地官僚和土豪躲进洞内,藏了很多财物,认为红军无法攻入。16日,局长罗瑞卿同志派童小鹏率一个连兵力的保卫队,攻打仙女洞。这个洞很险,躲进洞内的人把楼梯拿上去,下边无法打进去。红军战士在岩沿下躲藏起来,一边派神枪手瞄准石洞,一边向洞内喊话,宣传红军的政策。藏在洞里的杨冠群团长的老婆在洞口刚伸出头观察,就被红军神枪手击毙,洞内大乱。洞内群众惊呼“红军天兵来了!”,杨冠群团长被吓昏了,下令打开仙女洞。红军上洞缴获团长杨树坪、杨冠群藏在洞里的子弹1300余发,大烟9箱和大批粮食,还有金叶子(黄金打造的)、银元、衣服、几支枪。打开仙女洞后,金子、银元、大烟、枪弹交给部队处理,其它东西分给贫苦老百姓了。

遵义桐梓:桐城故事丨《魁岩的传说》

魁岩,膨湃着岁月的年轮,蓬勃着生命的意象。魁岩以它久远的历史、苍茫的情调、赤诚的山魂水韵和磊落坦荡的人格力量,传递给人们原始的神秘感、浓重的历史感、沉重的责任感,从而激起桐梓人民百折不挠、奋斗不止的开拓精神。

魁岩是自然界中一壁雄峙万古的自然景观。一个个有关魁岩的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作为一种艺术创作,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有利于传承历史传统文化和人们记住乡愁。

遵义桐梓:桐城故事丨《魁岩的传说》

在桐梓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今天,充满神秘魅力的魁岩,是我县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其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既提升了东山森林公园旅游文化的品位,又丰富了桐梓旅游文化的内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