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3 新手爸媽“百犯不厭”的二十種誤區,都是出了問題才醒悟!

大部分的新手爸媽總是感到焦慮,尤其是媽媽,明明全心全意的照顧著寶寶,卻還是經常出現各種小病小痛。像紅屁屁、溼疹、發燒、鼻塞、咳嗽、便秘、嗆奶等等,看似是小問題卻一點不能馬虎。很多新手媽媽覺得我照顧得不錯,什麼都想著孩子,可孩子還是接二連三的出現問題,就是因為他們犯了那些看似正確其實非常不科學的育兒誤區。

新手爸媽“百犯不厭”的二十種誤區,都是出了問題才醒悟!

寶寶從出生就一直在成長,但爸媽同樣要跟寶寶一同跟著成長,不然寶寶到了每個月該學什麼,該教什麼自己卻毫不知情,那寶寶如何變得優秀?0-3歲是寶寶一生中學習和成長最關鍵的時期,爸媽一定要抓住這段寶寶發育黃金期給予指導,寶寶才能在幼兒園出類拔萃。添qwertyu809900我育兒師朋友微信,可以領《0-3歲寶寶分月齡成長專項培養指南》,裡面對寶寶0-3歲每個月齡每個動作和能力學習,以及性格培養、習慣養成、獨立性等方面都有專項的指導方法,我就是通過它每個月都對我的寶寶進行專項訓練,現在比同齡孩子優秀太多,一直被身邊的寶媽誇讚,拿來當榜樣學習。育兒不怕晚,就怕你不去做。

新手爸媽“百犯不厭”的二十種誤區,都是出了問題才醒悟!

下面開始為大家介紹一下這些新手爸媽“百犯不厭的育兒誤區”,而這些誤區即便不是新手寶媽也可能會犯。

誤區一:靠手溫判斷冷不冷,怕孩子著涼捂得嚴嚴實實

孩子手腳體溫低都是正常的生理現象,只是因為孩子本身心臟力量弱,血壓低所導致的,和孩子冷不冷沒有直接關係。捂得太厲害,反而使孩子煩躁,睡得不安穩,還可能悟出痱子、溼疹。

正解:瞭解孩子的冷熱情況,應該摸孩子的後背或者前胸這些軀幹部位,溫熱但沒出汗,就是最恰當的。

誤區二:動不動就補鈣

出汗多——缺鈣,枕禿——缺鈣,頭型不好看——缺鈣,半夜哭——缺鈣,走路晚——缺鈣,不愛吃飯——缺鈣……其實,出汗多最大可能就是給孩子捂太多了;枕禿大部分孩子都會有,如果過早使用枕頭或者床品選擇不好更明顯;頭型問題更可能因為睡覺姿勢不對,俯臥時間過少導致……

正解:0-6個月無論是母乳、配方奶還是混合餵養的寶寶,只要奶量夠喝,鈣都是充足的。6個月後,如果寶寶飲食平衡,就沒可能缺鈣。

誤區三:母乳6個月以後就沒有營養

迄今為止,沒有任何科學依據證明母乳再任何階段會失去營養價值。母乳會根據寶寶的生長情況,自動調節每一次的分泌,滿足寶寶的需求。

新手爸媽“百犯不厭”的二十種誤區,都是出了問題才醒悟!

正解:2015年中國營養學會發布的《嬰幼兒餵養指南》中建議6個月齡內純母乳餵養。順應餵養,儘可能延長母乳餵養的時間。

誤區四:給母乳寶寶喂水

母乳中80%以上是水,只要觀察嬰兒在非吃藥狀況下的排尿為無色透明或微黃,就說明體內水分充足。給母乳寶寶喝水,不僅會增加其腎臟負擔,還會影響其吃奶量。

正解:母乳中含有水分,不建議家長每天刻意給孩子喂水。除非寶寶有缺水的現象,例如尿液

偏黃等。

誤區五、多捏孩子鼻子能使鼻子變挺

這也是毫無科學依據的!而且孩子鼻腔粘膜嬌嫩,如果沒把握好力度,還會對他的鼻粘膜造成損傷。

新手爸媽“百犯不厭”的二十種誤區,都是出了問題才醒悟!

正解:五官多與遺傳有關,順其自然就好啦~

誤區六:母乳抹臉能使孩子皮膚嫩白

乳汁變質後會產生細菌,容易導致孩子臉上產生紅暈,甚至變成小包,繼而化膿。

正解:

嬰兒臉不幹燥的話不用塗抹任何東西,如果要用,就用嬰兒專用的潤膚霜吧~

誤區七:拔乳牙使恆牙長齊

大多數孩子換牙的過程是自然更替,不需要拔掉乳牙。

正解:當乳牙沒掉,恆牙卻已經長出的時候,為了以後恆牙能更整齊,可以考慮將乳牙拔掉。

誤區八:剃胎髮使頭髮更多

新生兒的胎髮到了三四個月時會自然脫落,並且孩子的毛髮狀況是跟遺傳、營養狀況相關。可以給孩子把頭髮剪短,但切記不要剃光啊!!!

新手爸媽“百犯不厭”的二十種誤區,都是出了問題才醒悟!

正解:最好別給太小的嬰兒刮光頭,因為很容易損傷毛囊,然後就會出現頭髮暫時不生長的現象。

誤區九:孩子吃粥好消化

不給寶寶的腸胃適應硬一點的食物,會影響寶寶的消化能力的發展。而且由於口腔缺乏咀嚼和吞嚥練習,可能影響寶寶口腔發育和麵部肌肉發育。

正解:給孩子添加輔食時,可遵循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細到粗的原則。可逐步添加米粉、蔬果、魚類、肉類讓營養更均衡,也讓寶寶的咀嚼和消化能力逐步得到鍛鍊。


誤區十:用酒精給孩子擦身降溫、捂汗能退燒

孩子皮膚非常幼嫩,很容易吸收甲醇,而這種物質對腦部神經系統的危害可以說是致命的。而且即使是醫用酒精或白酒擦浴,依然可能導致孩子酒精中毒;多穿捂汗的方法極易造成“捂熱綜合徵”,還可能導致高熱驚厥。

正解:孩子發燒應少穿蓋不要捂,可以洗溫水澡、多喝水,體溫達到38.5°以上建議就可以喂退燒藥啦。

誤區十一:奶水太稀寶寶吃不飽

我們看到清淡的奶是“前奶”,成分大部分是水分,是給寶寶解渴的,寶寶越吃,母乳越濃,到最後,會分泌奶油一樣的“後奶”,是給寶寶解餓的。

正解:母乳餵養,只要媽媽奶水充足,是不用擔心寶寶吃不飽的。

誤區十二:過早添加輔食

母乳能夠在六個月以內滿足嬰兒的全部需求(純母乳餵養的寶寶只需要每天額外添加400國際單位的維生素D即可)。提前添加輔食,不但無助於事,反而會給孩子造成過重的腎負荷,並且破壞孩子對母乳的吸收,適得其反。

新手爸媽“百犯不厭”的二十種誤區,都是出了問題才醒悟!

正解:寶寶六個月之前母乳餵養完全能滿足寶寶的營養,所以是不必添加任何輔助食品的喲。

誤區十三:堅決不給用安撫奶嘴

如果寶寶頻繁吃手,建議給用安撫奶嘴,因為:①吸吮安撫奶嘴,可有效避免今後牙齒變形,因為安撫奶嘴外面的圓片有效抵抗並緩解吸吮帶來的向內的吸力;②吸吮手指會比吸吮安撫奶嘴更難戒。

正解:建議儘可能讓頻繁吸吮手指的嬰兒接受安撫奶嘴。

誤區十四:過早讓寶寶學坐

寶寶天生頭大身子小,每個寶寶必須經過足夠的俯趴和爬行,頸部和背部肌肉和骨骼才能支撐他那顆大腦袋。因為早學坐而導致彎腰駝背、脊椎變形的寶寶數不勝數。

正解:從小鼓勵孩子醒著多趴,鍛鍊其頸部和背部肌肉,抬頭、爬、坐、站、走都是水到渠成的事。

誤區十五:過早學走路、用學步車

給孩子過早學走路,用學步車等,會造成孩子骨骺發育異常,形成O型腿。學步車會阻礙臀肌的發展,加上多數小孩使用學步車時,是以墊腳尖方式行走、站立,小孩子自然無法學習將腳放平,以支撐身體。

新手爸媽“百犯不厭”的二十種誤區,都是出了問題才醒悟!

正解:要讓孩子在順其自然的環境中學會走路。

誤區十六:嘴對嘴餵食

家長通過嘴對嘴給寶寶餵食,容易使寶寶感染幽門螺桿菌,引起寶寶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等疾病,甚至會導致寶寶生長髮育遲緩。

正解:給寶寶喂的食物,建議親愛的家長們一定不要用唾液接觸哦。

誤區十七:過分逗寶寶笑

寶寶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如果逗得笑聲不絕,會造成瞬間窒息、缺氧,引起暫時性腦缺血,有損腦功能,還可能引起口吃。

新手爸媽“百犯不厭”的二十種誤區,都是出了問題才醒悟!

正解:逗笑要適可而止哦。

誤區十八:隨意喂寶寶吃東西

①異物卡喉:幼兒吞嚥反射發育還不完善,一旦發生異物卡喉窒息,可在幾分鐘內造成大腦不可逆損傷,甚至死亡;

②引起過敏:花生、核桃等堅果和水產品等是常見的過敏原。

正解:給小寶寶餵食要選容易咀嚼吞嚥、不容易致敏的食物。

誤區十九:嬉戲時搖晃和高拋寶寶

寶寶的頭部體積和重量佔全身的比重較大,但頸部肌肉對頭部的支撐力很弱,劇烈搖晃和高拋很容易引起幼兒腦震盪,更甚者會使視網膜毛細血管充血,導致視網膜脫落。

正解:

輕輕搖晃並沒有問題,但一定要用手掌托住孩子的頸部。

誤區二十:隨便親吻寶寶

①傳染疾病:感冒、患口腔疾病或肝炎、結核等傳染疾病的人親孩子,很容易導致孩子得病;

②造成皮炎:成人臉上的化妝品、口紅大部分含香料和各種化學物質,直接與孩子接觸,會傷害孩子稚嫩的皮膚。

新手爸媽“百犯不厭”的二十種誤區,都是出了問題才醒悟!

正解:與寶寶親密接觸時請確保大人的衛生和健康。

育兒是一門極具研究性的課程,即時媽媽們在育兒路上碰壁或者“犯了錯誤”也無需焦慮跟自責,誰生來就是天生的母親呢?孩子的成長跟媽媽的身份本就是相輔相成的,孩子的成長快慢在於父母對於育兒知識的認知程度,父母想要更瞭解寶寶變得優秀別忘記加文章第二段的微信,領取讓寶寶變得更優秀的指南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