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0 潭口一老奶奶賣艾米果,月入過萬!

摘艾草、煮艾草、和米漿……在潭口鎮江壩村一處農家小院,6個人正按工序手腳麻利地製作艾米果。

潭口一老奶奶賣艾米果,月入過萬!

“沒想到我做的艾米果會有那麼多人喜歡,還銷往了全國各地。”說起這些,今年已經67歲的劉福全頗感意外,臉上洋溢著滿滿的自豪。

潭口一老奶奶賣艾米果,月入過萬!

潭口一老奶奶賣艾米果,月入過萬!

歲歲春草生,踏青二三月。初春時節,贛南人家家戶戶都有做艾米果、吃艾米果的傳統習俗。自七十年代開始,勤快的劉福荃每到這個時節,便會田野裡採摘艾草,製作兩蒸籠艾米果給家人品嚐。

40多年來,劉奶奶做艾米果的習慣一直沒落下,並且通過自身摸索,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配方和做法。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劉奶奶每年會多做一些艾米果,分享給鄉里鄰居,得到了四鄉八鄰的群眾喜愛。

潭口一老奶奶賣艾米果,月入過萬!

2014年初春,來村裡觀光的5名外地遊客路過劉奶奶家,瞧見了她正在家門口製作艾米果,都好奇地過來圍觀。熱情的劉奶奶拿出剛蒸熟的艾米果給遊客嚐鮮。“本來我只打算做到來自己一家人吃的,但他們每個人吃了後,都問我能不能賣點給他們,我就想,反正我明天也還可以做給家人吃,就同意了。”

5名遊客一次性每人買了50個艾米果,沒過幾天,這5名遊客又託人買走了250個艾米果。沒想到,賣兩次艾米果就賺了300多元。沒多久,這事在村裡傳開了,劉奶奶自己也萌生了靠做艾米果補貼家用的想法。

潭口一老奶奶賣艾米果,月入過萬!

周邊飯店、附近鄰居紛紛找上門來購買艾米果,打開了劉奶奶艾米果的銷路。後來,女兒無意間把劉奶奶製作艾米果的視頻發到了微信朋友圈,立刻吸引了朋友圈裡好友訂購。

對智能手機、微信一竅不通的劉奶奶,發現靠兒女們微信朋友圈賣艾米果,遠比飯店、朋友需求更大。劉奶奶自己買了一部智能手機,利用閒暇時,向年輕人學習如何使用,還用筆紙記下每個步驟。漸漸地,六旬劉奶奶學會了把艾米果製作視頻、與艾米果的自拍發微信朋友圈,這還一度成了村裡的一件新鮮事。

“媽,你就不要搞這個了,起早貪黑,這麼辛苦,你就在家好好享清福。”大女兒邱豔玲看到母親挑大米、打米漿、摘艾草各種工序忙個不停,擔心母親身體吃不消,多次勸母親。劉奶奶笑著回答她的子女們,說她現在做艾米果,就如同她的微信暱稱一樣,是“樂在其中”。

潭口一老奶奶賣艾米果,月入過萬!

做艾米果,儼然成了劉奶奶的最大樂趣。可畢竟製作的是食物,因此在製作的每道工序上,劉奶奶都一絲不苟,同時,為了讓客人品嚐到新鮮的美食,劉奶奶也總是第一時間送貨上門。

一天傍晚,鎮裡一家酒店下了個大單,劉奶奶不顧夜色騎車出門了,下班回來後女兒邱豔玲在家門口來回焦急等待,直到晚上9點多,才見到微弱的燈光緩緩駛來,“媽,你這是幹嘛去了這麼晚才回,我們擔心死了…..”劉奶奶卻滿臉微笑春風得意說道,“今天賺大了!但我想著如果訂單一旦增多,艾草肯定供不應求,還是要自己種才能滿足量大的訂單。”說幹就幹!聰明的劉奶奶通過移栽艾草,撒艾草種子,在家門口騰出了一百多平米的菜地,打造成了一片艾草園, 一眼望去,一片碧綠。

潭口一老奶奶賣艾米果,月入過萬!

銷路好了,劉奶奶還是沒停止“鬧騰”。為了讓艾米果做的更加美觀、美味。自己設計請當地木工製作了艾米果的壓模工具,堅持天然食材、傳統工藝,並在醃菜餡口味上,創新地增加了蘿蔔乾臘肉、豆沙餡口味。由於艾草季節性比較強,從春分到清明時節生長出的艾草口感最佳,劉奶奶為此增購了冰箱,將艾草保鮮存儲,同時便於其他季節制作艾米果。細心周到的服務以及艾米果口感給劉奶奶贏得了良好的口碑,回頭客越來越多。

潭口一老奶奶賣艾米果,月入過萬!

一次,遠在雲南的贛南籍食客,通過朋友圈看到劉奶奶家的艾米果,一下子定了200個艾米果。劉奶奶既高興又發愁:如何才能保鮮確保艾米果的口感呢。

劉奶奶通過網上自學買來設備,把艾米果做成了真空包裝,如今已遠銷北京、上海、廣東、福建等地,訂單量最多時一天達2000多個,每年光2、3月便能賺得5萬餘元。

訂單多了,劉奶奶一個人忙活不過來,她手把手地將手藝教給兒女及周邊鄰居,並請了六七個村民,每月付工錢,帶動村民就業增收。


看著自己的艾米果銷往全國,還帶動了村民們增收,67的劉奶奶還藏著一個大膽的想法:“我還是想把自己的艾米果做成品牌,讓更多贛南遊子嚐到家鄉的味道,帶動更多村民增收致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