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2 二三線城市住房空置率這麼高,房價還漲得動嗎?


二三線城市住房空置率這麼高,房價還漲得動嗎?


1.對中國房地產來說,1998年是一個重要的分水嶺,隨著當年福利分房制度的取消,樓市迎來了爆發式的增長。

數據顯示,自1998年起,房地產開發投資持續保持了17年的兩位數增長,其中,2003年的增速更是突破30%,2010年再次攀升至33.2%的高位。

商品房銷售面積也從2000年的1.86億平方米,上升到2017年的16.94億平方米;同期商品房銷售額則從0.39萬億上升到13.37萬億,分別上漲8倍、33倍。

與此同時,房價也是一路高漲,1998年全國商品房銷售均價2063元/平方米,到了2017年銷售均價上漲到7892元/平方米,漲了近3倍。

樓市量價齊漲20年後,則是一個新拐點的到來。

12月21日,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發佈報告稱,

2017年全國家庭住房擁有率為92.8%,城鎮家庭住房擁有率為90.2%,農村家庭住房擁有率為97.2%。

與此同時,2017年二線城市、三線城市空置率分別高達22.2%和21.8%,遠高於一線城市的 16.8%。此外,商品房的空置率在所有住房類型中位居第一,且呈持續上升趨勢,達 26.6%。

這意味著通過20年的高速發展,公眾的住房需求已基本得到了滿足,部分地區甚至出現了一定程度的過剩,中國樓市正在逐步進入存量時代。

2

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是,從變化趨勢來看,2015-2017 年間二線城市空置率大幅上升,三線城市空置率略有上漲,一線城市住房空置持續下降。其中,一線城市空置率從 17.4%下降至 16.8%,二線城市從 20.3%大幅增長至 22.2%,三線城市從 21.3%上漲至 21.8%。

為什麼二三線城市會在本輪樓市調整期勝出,成為空置率上升最快的地區呢?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是自2015年被喚醒的樓市。

過去很多年,房價上漲最快的地區均是人口流動較大的城市,比如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因為過多的流動人口,導致住房市場上的供需失衡,有限的資源被競價爭搶,價格自然成為最重要的調控工具。

而到了2015年、2016年,在北上深等城市的強勢帶動下,沉寂多年的二三線樓市被捲入這輪上漲潮,其成交量迅速躥升,成為房地產市場的主力軍。

這裡有兩個重要背景。一是那段時期正值股市低迷,在資本市場遭遇挫敗的人們紛紛將錢撒向了樓市;二是大水漫灌,導致錢大量流入了房地產。

恆大研究院數據顯示,過去四十年,廣義貨幣供應量M2年均增速15%,1998-2017年M2增長了16倍,從各類資產價格表現看,絕大部分的工業品、大宗商品、債券、銀行理財等收益率都大幅跑輸,一二線地價、房價、醫療教育等收益率跑贏印鈔機。

貨幣供需指標顯示,2008年以來的近十年M2廣義貨幣從40萬億上翻4倍至167萬億,而GDP在此期間累計上漲不到一倍,過量的貨幣最終流入實體市場和以房產為代表的金融市場。

在這種背景下,人們普遍信奉房子是最優質的資產。二三城市的樓市最終在沉寂中爆發。

3

一直以來,由於二三線城市缺乏競爭力,其人口基本是外流或者是少量的流入,這不足以攪動樓市翻江倒海,正是這種供需可以得到滿足,這些城市的房價一直相對平穩。

不過,對於投資性需求而言,作為房價窪地的二三線城市恰恰最具有吸引力。於是,二三線城市成為投資者佈局的重要戰場,也由此帶來了高空置率的問題。

也就是說,過去那兩年,二三線城市的住房需求並非剛需製造的,而是投資溢出來的。環京樓市就是典型。比如燕郊從一萬出頭到最高四萬多,並不是剛需集中搶房導致的,而是大量投資客進場,攪動了當地樓市。有報道稱,在廊坊的購房人群中,投資客佔比高達60%-70%。

當然,另外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因素就是棚改貨幣化,尤其是三四線城市,大量的棚戶改造製造出了需求,一方面是被拆遷者需要購置新房,二是多出來的補償款變成了投資需求。

為什麼錢更願意投進二三線城市,導致其房屋空置率更高呢?當然是一線城市的投資門檻過高,比如北京,需要繳納5年的社保或納稅,房子不是你想買就能買,而且價格也高。而二三城市就不一樣了,比如2015年長沙的均價才6000元左右,一套100平米的房子成本不過60萬,這對投資客來說無疑很有吸引力,如果用槓桿,初期投入才20萬左右。

不過,隨著2017年最嚴調控政策的出臺,投資客的房子被限售令鎖死,其資產徹底失去了流動性,他們的投入能否獲得高回報目前真不好說。

4

那麼,很多人可能要問,既然很多城市都已經進入飽和狀態,甚至出現了超過20%的空置率,未來的房價還漲得動嗎?

一個普遍的共識是,大漲大跌的時代可能已經過去了,平穩可能是未來相當長時間內樓市的趨勢。

不過,人口始終是研究中國房市關鍵路徑。這幾年房價上漲較快,還有一個很容易忽視的細節就是全面放開二胎,隨著這一政策的放寬,迎來了一波改善性需求。2014年實行單獨二胎,出生人口曾大幅增加,出生率也小幅上升。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有1687萬嬰兒出生,人口出生率達到12.37‰,高於2013年的12.08‰。2016年全面放開二胎,出生人口增加131萬人,出生率上漲至12.95‰。

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全國一孩出生人數724萬人,比2016年減少249萬人。二孩出生人數883萬人,比2016年增加162萬。2016年一孩出生人數佔比54.5%,2017年則以二孩為主,二孩出生人數佔比高達51.2%。也就是說隨著政策放開,二胎在這兩年集中釋放。

不過,如同某些人的戲稱,“高房價是最有效的避孕藥”,

較為發達的地區江蘇、北京、上海、天津,出生率都偏低,排在倒數幾名,人口出生率均不足10‰。其中,北京出生率9.06‰,上海出生率8.10‰。此外,東北地區經濟衰落,人口外流嚴重,老齡化問題嚴重。吉林、遼寧、黑龍江三省生育率墊底,生育率分別為6.76‰、6.49‰、6.22‰,低於全國平均水平5.67個千分點、5.94個千分點、6.21個千分點。東三省如此低的出生率,顯然無法支撐房價大漲

與此同時,在二胎被釋放了幾年後,進入2018年,出生率也出現了拐點。根據2018年上半年的數據顯示,江蘇上半年出生38.3萬人,同比下降高達12.8%。就連近兩年成為生育大省的山東,今年各市公佈的數據都呈下降趨勢,比如煙臺、濰坊降幅分別為16%、18.1%。

二三線城市,本身樓市需求就不大,也不是人口流入地區,出生率再一下降,房價自然會失去大漲的動力,畢竟,房子是用來住的,沒有人口支撐,一切都是虛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