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8 夜空首殺:人類第一次機載雷達截擊戰果

夜空首殺:人類第一次機載雷達截擊戰果

導語:在空中力量萌芽的初期,夜間戰略轟炸是一場易攻難守的對抗,原因非常簡單:進攻方可以藉助月光/星光的指引,飛抵敵方廣袤的城市目標區上空,隨心所欲地投下炸彈。此時的戰略轟炸無法精確打擊任何軍事目標,只要殺傷對方平民、造成心理恐慌、動搖整體士氣,便大致完成了目標。與之相反,在廣袤黑暗的夜空中,防禦方很難確定入侵者的精確方位、再組織有效的高射炮或者戰機防禦。

正因為如此,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軍才能一次次出動齊柏林飛艇,在夜間飛越英吉利海峽,對英國大城市發動一系列空襲行動,給英國人民造成極大的震撼。千百年來,敵人第一次不費吹灰之力地越過海峽天塹襲擊英國本土——而且完全無法阻擋!

在英國方面,雖然組織起探照燈陣地以及夜間戰鬥機攔截,但是收效甚微。主要的問題還是截擊機無法在夜間有效的做到精確攔截,只能在探照燈陣地上空等待機會,並沒有主動攔截的能力。也就是說,一旦入侵者遠離固定的探照燈陣地,一切攔截行動都是徒勞的。

夜空首殺:人類第一次機載雷達截擊戰果

▲一戰時期齊柏林飛艇夜間空襲,給英國人帶來的恐懼一直持續到二戰

這一切,將在機載雷達出現後得到徹底的改變。隨著雷達技術的萌芽和發展,1936年,英國人開始建立本土鏈雷達站。這時,20年前齊柏林飛艇和哥塔式轟炸機光臨倫敦上空的那一幕依然深深的烙印在英國人腦海中,他們開始考慮把雷達設備搬上截擊機,以求在深邃的夜空中能夠主動尋找並殲滅入侵的轟炸機。

夜空首殺:人類第一次機載雷達截擊戰果

▲英國以及美國機載雷達之父:愛德華·“塔菲”·鮑恩

愛德華·“塔菲”·鮑恩的主持下,英國人在1939年拿出了一套全新的設計,定型為AI MKI(機載雷達一型)。1939年6月,技術人員在英國戰鬥機司令部最高領導——休·道丁上將以及眾多空軍部官員面前充分展示了這種裝備在夜間發現敵機的潛力:鮑恩讓道丁駕駛一架費爾萊“戰爭”輕型轟炸機作為目標機,而他在另外一架裝上雷達的“戰爭”中引導攔截。

在各種接敵角度上,鮑恩指揮的“戰爭”都能有效的把道丁攔截住。有一次,鮑恩甚至在雲層中追擊到近乎貼著對方正後方的距離。等到兩架飛機出雲後,道丁才驚覺原來已經被咬尾。這次驚人的演示讓在場所有人都印象深刻。

夜空首殺:人類第一次機載雷達截擊戰果

▲費爾萊“戰爭“輕型轟炸機

這次試驗給與皇家空軍極大的鼓舞。到了1939年秋天,第一個裝備夜間雷達戰鬥機布倫海姆IF戰鬥型的第25中隊加入到開發以及培訓過程來。

在這個階段,英國人的米波機載雷達存在一定技術缺陷,即地面反射干擾。雷達的地面回波會在屏幕上產生類似一顆聖誕樹的圖案、削弱雷達的有效作用距離。日後德國空軍的類似機載雷達也存在類似問題反射。這種困擾直到1942年盟軍開始裝備釐米波機械掃描雷達後才得以解決。

夜空首殺:人類第一次機載雷達截擊戰果

AIMKI的陰極射線屏,左屏是目標距離和高度偏差,右屏是目標距離和左右偏差。較為抽象地表示:目標在左上方。注意頂上像樹頂一樣的回波就是臭名昭著的“聖誕樹”

為了解決令人困擾的培訓以及新設備測試問題,在1940年,一個新的培訓/測試部隊成立了,這就是日後著名的FIU——戰鬥機截擊單位(Fighter Interception Unit)。該單位第一份任務就是測試新開發的GCI——地面截擊引導雷達,嘗試在這種雷達的指揮下,駕駛配備機載雷達的布倫海姆夜間戰鬥機攔截目標。

此時,不列顛之戰正式開始。在空戰前期,德軍不僅在日間大規模空襲皇家空軍的機場設施,並且在夜裡也有小波襲擾轟炸,根據記錄,從1940年6月開始皇家空軍的戰鬥機部隊已經開始有攔截夜間騷擾德機的記錄。對於FIU的測試機組來說,德機自己送上門了,方便他們在實戰中檢驗真理。

夜空首殺:人類第一次機載雷達截擊戰果

▲布倫海姆夜間戰鬥機,注意機翼下面的雷達接收機天線

夜空首殺:人類第一次機載雷達截擊戰果

布倫海姆IF夜間戰鬥型的AI MKIII型雷達發射機在機頭位置,接受天線位於機身左方引擎上以及機翼上下兩端,依靠接收器的三角定位測定目標方位。

1940年7月22—23日夜間,一架由FIU測試單位機組駕駛的布倫海姆在蘇賽克斯海岸外圍做飛行巡邏。在這之前,該單位為了實戰測試,已經在這個空域伏擊好幾天了。但是,要麼德國空軍的夜間轟炸編隊沒有經過該空域,要不就是截擊的時機不好跟丟了目標。總之,到目前為止FIU測試單位的成績單還是白板一塊。

夜空首殺:人類第一次機載雷達截擊戰果

▲一個布倫海姆夜間截擊機組正在登機

幾天的蹲守得到了回報,接近午夜時分,蘇賽克斯附近代號為“樁子”的本土鏈雷達站傳來消息:發現正在飛越海峽的敵機編隊!布倫海姆機組立刻被引導到截擊航向上。但是,最初德軍意圖矇騙雷達站的操作手,把航向定在西南方向,假裝是路過一樣。

於是布倫海姆被召回到海岸巡邏航線上。幾分鐘後,德軍編隊改變航向、氣勢洶洶地往北殺來。這一幕雖然矇蔽了本土鏈雷達站的操作員,但是同樣部署在附近、用於測試的GCI雷達站缺看的清清楚楚:

GCI雷達站擁有PPI顯示器,能清晰地展現德軍編隊的動態!於是,布倫海姆機組再次被引導到截擊航向上。

夜空首殺:人類第一次機載雷達截擊戰果

▲PPI顯示屏,相比本土鏈雷達的陰極射線屏簡直是一項跨越式進步

回到截擊航向後,布倫海姆機組立刻打開了自己的機載雷達,2分鐘後便鎖定了其中一個目標。他們悄悄尾隨著目標到接近500英尺的距離,識別出目標為一架Do 17

。接近到400英尺的距離後,布倫海姆機組猛烈開火,並一直打到100英尺之內距離方才停火。由於受損嚴重,敵機立刻向右偏航墜落。英軍機組試圖尾隨繼續攻擊,但是由於攻擊距離實在太近,飛機的前風擋被敵機洩露出的油料噴了個滿滿登登,導致飛行員視野遮蔽、空間迷航。

布倫海姆呼嘯著向下俯衝,在接近700英尺的高度才改平拉起。隨後,該機被地面雷達引導返航。在敵軍方面,那架被擊落的Do17屬於KG 3轟炸機聯隊,墜落在距離伯格諾5英里的外海,機組隨後被救起。到墜機時,他們都不知道是什麼東西擊中了Do 17,因而從頭到尾都沒有做出任何還擊。這一夜戰鬥結束,英國皇家空軍的布倫海姆機組創造了世界上首個機載雷達引導的擊落記錄!

夜空首殺:人類第一次機載雷達截擊戰果

▲藝術圖:布倫海姆擊落一架道尼爾Do 17,機載雷達在一夜之間證明了自己的存在價值

從這一天起,英國皇家空軍內部再也沒有人質疑機載雷達的實用性。對比古老的探照燈搜索-引導戰術,地面雷達引導雷達截擊機的戰術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技術飛躍,能更有效地獵殺敵方的夜間轟炸機編隊。很快,更多配備機載雷達的夜間戰鬥機生產出來,裝備皇家空軍的專業夜間截擊中隊,而火力貧弱的布倫海姆也被新型的英俊戰士所替代。

夜空首殺:人類第一次機載雷達截擊戰果

▲裝備多門20炮的英俊戰士夜間戰鬥機,無疑是德軍轟炸機的噩夢

1940年年末到1941年年中的“冬季閃電攻勢”中,德國空軍動用大量的轟炸機進行夜間空襲。與之相對應,皇家空軍攔截力量的中堅從高炮逐漸變為夜間戰鬥機。僅僅在1941年5月一個月,裝備雷達的夜間戰鬥機便打下了至少100架敵機!與之相比,同期的高炮部隊只有30個戰績。在這之後,德軍再也無力發動針對英國的大規模夜間空襲行動,重點開始向東線轉移。

不過,隨著更先進的戰機以及釐米波雷達的入役,英國皇家空軍的夜空獵殺行動還將持續下去,一直到戰爭的最後一年。1940年7月22—23日夜間的這場戰鬥,僅僅是一個開始。

夜空首殺:人類第一次機載雷達截擊戰果

▲在冬季閃電攻勢中,皇家空軍的布倫海姆夜間戰鬥機部隊力挽狂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