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1 沙风少将:攻打青阳救了张爱萍

沙风少将:攻打青阳救了张爱萍

沙风,原名吕济人。1918年9月生于浙江省新昌县梅林山村。193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全民族抗战时期,任热河省第一游击支队参谋,豫皖苏边区萧县常备队第五营政治教导员兼营长,八路军苏皖纵队第一团副团长,新四军第三师第九旅(同年9月调归第四师)第二十五团副团长,第九旅司令部作战科科长、参谋处处长等职。解放战争时期,任山东野战军第二纵队九旅二十七团团长,华东野战军第二纵队六师十八团团长兼政委,第六师参谋长,第五师副师长,第三野战军第二十一军第六十二师副师长,特种兵纵队战车第一团团长。1964年晋升少将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和独立功勋崇誉章。2013年12月15日在北京逝世。

全民族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沙风将军长期在宿迁境内战斗生活。

攻打青阳救了张爱萍

1940年晚秋,张爱萍率八路军第五纵队三支队开辟淮海抗日民主根据地,驻扎在泗阳县六塘河北岸。一天傍晚,有人报告张爱萍:“村后六塘河的河水都变红了,还有几具断头缺腿的尸体顺流而下。”张爱萍问:“尸体和血水是从什么方向流下的?”回答说是从第七团驻地方向,并报告说有人传言第七团在驻地周围烧杀抢掠,当地老百姓正四处奔逃。

张爱萍想,第七团由副团长沙风率领,离这儿有20里远,他政策观念很强,怎么会滥杀无辜呢?张爱萍了解沙风,他俩还是在一个特殊情况下认识的。那是在三支队开赴苏北之前,沙风任国民党萧县常备队教导员。在一次行军中,沙风突然听到前边有激烈的枪声,当得知是张爱萍与日本鬼子遭遇交火时,当即带队接应。张爱萍对这突然杀过来援助自己的常备队小个子青年很是感激,便交谈起来。在沙风坚决要求下,张爱萍收编了他所带的队伍。作为见面礼,张爱萍把视若珍宝的一份抗大油印讲义——毛泽东《论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送给了沙风。也许是因为有这样一段特殊交往,张爱萍对沙风十分信赖,不相信沙风会做出违反党的政策的事情。翌日一早,他便带着警卫员赶到第七团驻地。两人见面,张爱萍劈头就问:“昨天河里流下去的尸体是你们杀的?”“是我们杀的。”“你们也烧老百姓的房子了?”“烧了,烧得不多。”沙风摇了摇脑袋说。

原来第七团驻地附近有一个道会门组织小刀会,在国民党顽固派挑唆下,小刀会头目视八路军为仇敌,伺机向第七团进攻。前一天的上午,小刀会头目集合100多人,喝了朱砂酒,前胸后背贴上用黄裱纸写的符,每人手里举着一把大砍刀,嘴里念着“刀枪不入刀枪不入”,犹如狼群嗷嗷叫着向第七团三营驻地冲击。三营两个连队在村外设了一道防线,营长在村头的一个炮楼里指挥。这是他们第一次接触小刀会,没把小刀会当成敌人,战士们没有放枪,营长在炮楼上把手握成喇叭筒喊:“小刀会的老乡们,我们是八路军,咱们都是自己人,我们不会向你们开枪,你们也不要冲破我们的防线。”小刀会冲破防线后,战士们便对天放枪。小刀会众人相信自己真的“刀枪不入”,对战士们乱杀乱砍,有的战士被劈开了脑袋,有的战士被砍掉了手臂,有两挺机枪也被他们抢去。在炮楼里负责指挥的营长赶紧向上级报告。沙风接到报告,立即率两个连队及团骑兵连一个班赶到还击,风卷残云般打退了小刀会众人,骑兵连乘胜追击,跑在最前边的十几个, 包括两个扛机枪的都跳进了六塘河,企图涉水逃跑,都被骑兵们消灭在河里,两挺机枪也被打捞出来。还有几个战士跑到村里,烧了小刀会的经堂。张爱萍听完沙风汇报,没有批评他,也没再查问什么,回来后即颁发一个布告,通报这里小刀会与八路军为敌被消灭的情况,规定包括小刀会在内的所有道会门组织一律不得与八路军、新四军为敌,并号召道会门成员自觉地把武器缴到乡政府,由政府统一组织武装使用。

1940年下半年,八路军第五纵队主力从皖东北开赴淮海地区后,皖东北根据地力量空虚,日伪军乘机占领了青阳一带,并在青阳修建据点,使皖东北抗日根据地受到严重威胁。1941年初,新四军第三师决定第九旅旅长张爱萍率第二十五、二十七团回师皖东北,收复和巩固根据地。张爱萍决心首先拔除敌青阳据点。战斗开始后,沙风率部趁着黑夜趟过齐腰深河水,前进至青阳西北角的一栋空房里,棉裤成了铁甲冰衣。沙风安排点燃一堆柴火,一边烤棉裤,一边指挥战斗。这时,张爱萍赶来检查战斗情况,看着沙风说:“你当心着凉了!”沙风说:“这总比老裹在铁甲里冰着好。”

沙风陪张爱萍登上一个已被我军占领的小炮楼里观察敌情。对面的大炮楼依然被敌人占领着。小炮楼临街的一面有一个长方形的瞭望孔,有块砖头堵着,要通过它观察敌情,必须把砖头抽开,看过之后再堵上。这一抽一堵要特别迅速,稍微有点间隙,对面就有可能射子弹过来。张爱萍不顾危险,连续抽堵三次都未达到目的。当他第四次刚把砖头拉开,整个脑袋要往瞭望孔靠时,沙风一下子把他拉了过来。张爱萍不禁吼了声:“你搞什么鬼?”说时迟那时快,一颗子弹自孔外射入,打到了后边的墙壁上。青阳战斗胜利后,张爱萍曾多次说:“沙风救了我一命!”

沙风少将:攻打青阳救了张爱萍

1940年在淮海区合影。左起:周纯麟、康志强、沙风、张爱萍。

宿北战役立大功

宿北战役,是在解放战争初期战略防御阶段,我华东人民解放军部队在宿迁地区进行的一次对全国战局产生重要影响的战役,也是沙风将军作为团级主官率部在宿迁地区参加的最大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战役。

1946年12月中旬,蒋介石为“迅速解决苏北战事”,兵分四路对华东解放区发动进攻,实施南北夹击。其中第三路以整编第十一师、整编第六十九师6个半旅兵力,由宿迁向沭阳、新安镇进攻。在中共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主席指导下,针对国民党军进攻态势,陈毅、粟裕等华东野战军首长决定集中山东野战军第一纵队、第二纵队、第八师和华中野战军第九纵队、第七师主力共25个团发起宿北战役,决心对敌第十一师坚决阻击,集中优势兵力歼灭较弱的敌第六十九师。

此时,沙风已经升任山东野战军第二纵队九旅二十七团团长。宿北战役发起后,沙风奉命率部在第二纵队编成内从涟水茭菱镇地区赶赴宿北参战。12月18日零时,第二纵队司令员韦国清接到命令:九纵配合二纵,务限18日拂晓前坚决攻下人和圩,消灭敌第六十九师师部。4时,各部发起攻击,由第九旅二十六团一营和二营从东南、正南两个方向发起主攻。但由于仓促发起攻击,遭到敌火力严重杀伤,4位营长、教导员有3位负伤,1位牺牲。鉴于第二十六团伤亡较大,韦国清决定由沙风率第二十七团接替第二十六团,担任主攻任务,仍从正南、东南两个方向向人和圩突击;第二十五团仍从西南方向突击。

沙风认真吸取攻击失利教训,在深入进行战前观察基础上,对攻击作了周密布置,以一营从正南、三营从东南角并肩突击,二营为预备队;各营组织的爆破队由专人负责,准备一批分别为5斤、30斤的大小炸药包和手雷,用以爆破敌鹿砦、铁丝网和地堡;挖交通壕,迫近敌人圩壕;各营将轻重机枪组成火力队,将旅、团的山炮、迫击炮集中编成炮群,支援步兵冲锋,并将旅的山炮推到距敌几百米处构筑阵地,实施抵近射击。

18日22时30分,韦国清司令员下令发起最后攻击。突击队员们踏着牺牲战友的血迹,穿过牺牲战友的遗体冲击时,悲愤填膺,决心为烈士们报仇雪恨。在炮火支援下,担任主攻任务的一营爆破队迅速进行连续爆破,并以枪托砸断铁丝网,开辟通道,形成突破口。突击队紧跟着冲上去,越过敌人设置的鹿砦、铁丝网,冲过外壕,占领敌前沿阵地,打退敌多次反扑,守住突破口,后续连队与敌展开激烈巷战。激战到19日2时,将敌第六十九师师部及直属队、第二七六团和军士团、野炮营等全部歼灭,第六十九师师长戴之奇被迫自杀,少将副师长饶少伟、少将参谋长张东彝等以下3000余人被俘。

19日,硝烟未散,陈毅司令员亲临战场,慰问参战指战员。正在指挥清理战场的沙风看到陈毅到来,跑步向前给首长敬礼问好。陈毅爽朗大笑说:“沙风,我们又见面了,我们打了个大胜仗,你带的这个团立了一大功。”后战役结束的庆功会上,沙风因战斗中攻占敌第六十九师戴之奇指挥部有功,上级将缴获的戴之奇的派克金笔奖给了他。现在,这支派克金笔由沙风将军夫人周瑾赠送给了宿迁市宿北战役纪念馆,在馆中展出供大家参观。

沙风少将:攻打青阳救了张爱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