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7 太平軍更強大,為何最終滅亡清朝的,卻是人數並不多的辛亥革命

太平天國軍隊與辛亥革命軍隊比較起來,太平天國軍隊無疑是更強大的。太平天國軍隊當時轟轟烈烈,轉戰十數個省,人數最少也有好幾十萬。而辛亥革命當時雖然也有各種暴動,但起效果的,也就是武昌起義。而武昌起義,不但人數少,時間也短。可是辛亥革命很快就把清政府給推翻了,而太平天國戰鬥了十多年,卻把清政府無可奈何。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太平軍更強大,為何最終滅亡清朝的,卻是人數並不多的辛亥革命

(太平軍起義)

有人可能會說,這是因為在太平天國的時候,朝廷軍隊還非常強大。而在辛亥革命的時候,朝廷軍隊已經變得十分弱小了。

這個說法並不是很有道理,尤其是清朝的八旗軍,在太平天國運動的時候,其實已經非常腐敗的,基本上沒有什麼戰鬥力了。反而在清朝末年辛亥革命的時候,由於一些朝中大臣包括袁世凱等人積極訓練新兵。因此,當時朝廷軍隊的力量,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有增無減的。

革命軍的力量不如大平軍,先前的清軍不如此後的清軍,此消彼長,為何結果反而有那麼大的不同?究竟是什麼東西發生了變化呢?

我認為變化的東西不是別的,而是民心。

我們先來看看太平天國運動時候的情況。

太平天國運動,雖然在南方的民間,獲得了極大的支持。但在官僚地主階層,以及整個社會的輿論導向上,太平天國是不受支持的。

當時的官僚地主們,都把太平天國運動當山賊草寇鬧事來看待,認為他們是“謀大逆”的大逆不道之人。他們稱呼洪秀全為“洪逆”,稱呼石達開為“石逆”,認為太平天國信奉的拜上帝教是邪教,是毒害老百姓的。他們把太平天國的人,看作是牛鬼蛇神,說他們是“長毛賊”。而且對太平天國所做的那些事情,極盡嘲諷。對太平天國實行“男女分營”,對洪秀全進天京以後當皇帝的那些事情,乃至對洪秀全對他兒子的教育,都極盡妖魔化。

太平軍更強大,為何最終滅亡清朝的,卻是人數並不多的辛亥革命

(洪秀全畫像)

地主官僚這麼說,一般老百姓並不瞭解真相,也是這麼認為的。所以輿論對太平天國是極為不利的。

當時的清軍確實已經腐敗,其戰鬥力確實很成問題。除了僧格林沁指揮的軍隊,還有一定的戰鬥力外,其他清朝八旗軍,完全不堪一擊。不過地方官僚地主積極組織武裝政權,和太平軍作戰。曾國藩組織了湘軍,李鴻章主持了淮軍,左宗棠左職了楚軍等等。而太平軍實際上就是被這些地方武裝給消滅的。

更為重要的一點是,照一般的情形,官僚地主組織武裝力量後,接下來就是擁兵自立,割據一方。比如東漢末年,袁紹、劉表、孫堅、曹操等人都成了一方諸侯,國家也跟著分裂了。

但是在太平天國運動被撲滅後,這種情況卻完全不存在,沒有哪個地方武裝擁兵自重。由此可見,清朝當時事實上是具有強大控制力的。

我們再來看看辛亥革命時候的情況。

我們也從官僚地主階層的支持,和輿論導向兩個方面來分析。

太平軍更強大,為何最終滅亡清朝的,卻是人數並不多的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

當時辛亥革命爆發後,在輿論上,幾乎沒有任何人說辛亥革命是“謀大逆”,說他們是“山賊草寇”。就算那些思想守舊的保皇黨們,他們也不這樣認為。由此可見,輿論上已經發生了徹底的改變。

再來看看官僚地主們的態度,幾乎沒有人組織軍隊保衛清朝,連當時最忠實的張勳這樣的人,和革命黨人作戰,態度也不是十分堅決。更沒有像之前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那樣,直覺組織地主武裝和革民黨人作戰。反而是名省的總督、巡撫,以及一些其他的武裝力量,紛紛宣佈獨立,不受朝廷控制。

而清政府最後看到國家已經處在分崩離析的狀態下,不得不宣佈退位,從此清朝走出了中國的歷史舞臺。

那麼,這種變化是怎麼發生的呢?只能說,是清政府自己造成的。

本來在太平天國運動的時候,清政府在全國還具有極大的號召力,但是此後清政府的一系列不作為,把中國推向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深淵。無論是老百姓,還是地主武裝,還是社會的其他階層,對這個腐朽的政府都感到越來越失望,擁護他們的人越來越少。所以,辛亥革命的力量看起來雖然很弱,但清政府就像一座瀕臨崩潰的大堤,只要輕輕一碰,這座大堤就垮了。

正所謂“自作孽不可活”,清政府實際上是被自己給作死的。

(參考資料:《清史稿》《辛亥革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