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0 "我再也不玩了",6歲男童因沉迷手機遊戲,被媽媽打得跪地求饒

教育孩子,需要父母有足夠的耐心和恆心,因為孩子一般都是活潑好動的,有的時候會聽不進去父母說的話。而一些理性的父母,會耐著性子,和自己的孩子好好講道理,希望孩子能夠聽話懂事。但有一些脾氣暴躁的父母,看到孩子不聽話,就直接"棍棒教育",通過打罵孩子,讓孩子聽話。

通過打的方式讓孩子聽話,效果可謂是立竿見影。但是希望各位父母明白,孩子是被打怕了,而不是真的聽話了。


沉迷手機被媽媽"棍棒教育",兒子哭喊求饒

前些日子,一則關於母親打罵兒子的消息上了熱搜。小華今年6歲了,剛剛上小學。小華還小的時候,父母要出門上班,為了讓孩子能夠安靜地待在家,母親張麗(化名)把自己的手機留在家,讓孩子玩。因為長時間接觸手機,小華一下就上癮了,經常抱著手機看動畫片玩遊戲。

小華上學以後,一放學回家就纏著張麗要手機。週末,小華和往常一樣,拿著媽媽的手機躺在沙發上玩遊戲。而張麗正在準備午餐,因為一時間忙不過來,她就讓小華過來幫忙,但是小華打遊戲正興起,被打擾到很不開心,就說了句:"我正打遊戲呢,別喊我"。過了一會之後,張麗見兒子還沒放下手機,原本因為忙碌就很煩躁的她,頓時就怒火中燒,隨即拿起掃帚就去揍小華。

小華被打得哇哇大哭,但張麗沒有停手的意思,一邊打一邊說:"死孩子,讓你玩手機,喊你幫忙你當沒聽見還頂嘴,你眼裡有沒有我這個媽媽。"而小華已經被打得滿地打滾,他跪在地上向媽媽痛哭求饒:"媽媽,我錯了,饒了我吧,我再也不玩了。"

對孩子進行了一頓"棍棒教育"之後,張麗就接著去忙活了,只留下已經哭得沒有力氣小華在原地抽泣。而被母親打的陰影,將有可能會伴隨孩子一生。


"棍棒教育"不應該成為家庭教育失敗的掩飾。很多父母對不聽話的孩子,都會選擇採取武力,維護自己家長的權威,這樣的做法萬萬不可取:

1.打罵孩子會給孩子留下陰影

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真的很大。如果父母脾氣暴躁,動輒就打罵孩子,那麼孩子可能會對自己的父母產生很大的陰影,甚至會有恐懼的心理。而這個陰影,有可能會影響孩子一生。所以,教育孩子應該以引導為主,而不是通過"武力強權",逼迫孩子聽話。

2.長期生活在父母"暴力"下的孩子性格大多懦弱

一直被父母打罵的孩子,在性格上都會有些缺陷。因為出於對父母的恐懼,這些長期被打罵的孩子,在父母面前表現得唯唯諾諾,然後影響到了性格的形成。最終,孩子的性格也就會變得懦弱,不敢違抗父母。和別人相處時,也一點主見都沒有。

3.打罵孩子影響家庭關係

長期被父母打罵的孩子,要麼性格變得軟弱,唯父母命是從;要麼變得極其叛逆,時時刻刻都要反抗自己的父母。不管是哪一種情況,都對孩子和父母的關係有影響,甚至會導致孩子在心裡,埋下了怨恨父母的種子。而這顆種子,不知道將來哪一天就發芽,然後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

也許有的父母打孩子是出於對孩子的愛,希望能把孩子教育好。但是不是可以換一個更好的形式呢?

今日互動話題:您有沒有打過自己的孩子呢?覺得什麼時候孩子非打不可?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