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5 事業單位改革不可逆,變化多福利多,“鐵飯碗”要變“金飯碗”

事業單位改革一直箭在弦上,2020年將如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樣,成為不可逆轉之勢。事業單位改革是否意味著鐵飯碗即將不保?

事業單位按照社會功能將現有事業單位劃分為承擔行政職能、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和從事公益服務三個類別;

對承擔行政職能的,逐步將其行政職能劃歸行政機構或轉為行政機構;

對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逐步將其轉為企業;

對從事公益服務的,繼續將其保留在事業單位序列、強化其公益屬性。

分類改革之後員工待遇將發生如下變化:

事業單位改革不可逆,變化多福利多,“鐵飯碗”要變“金飯碗”

承擔行政職能事業單位

(1)對部分承擔行政職能的事業單位,將其行政職能剝離並劃歸行政機構;

(2)對職能調整的事業單位,對職責任務不足的予以撤銷或併入其他事業單位;

(3)對完全承擔行政職能的事業單位,可調整為相關行政機關的內設機構。

轉變為行政機構的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在轉制後將成為國家行政工作人員,享受公務員待遇。

從事生產經營活動事業單位

主要是指工程勘察設計單位、科研機構、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等事業單位。轉制單位員工將會與單位簽訂勞動合同,身份由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轉換為企業職工,職工在轉制前工作年限合併計算為轉制後企業的工作年限。

轉制後職工按照企業辦法參加社會保險,轉制時在職人員按國家規定計算的連續工齡,視同繳費年限,不再補繳基本養老保險費;工資收入與崗位責任、個人貢獻以及企業效益密切掛鉤,參照勞動力市場價位,合理拉開差距。

從事公益服務的事業單位

根據職責任務、服務對象和資源配置方式等情況,將從事公益服務的事業單位細分為兩類:

(1)公益一類:承擔義務教育、基礎性科研、公共文化、公共衛生及基層的基本醫療服務等基本公益服務,不能或不宜由市場配置資源的,劃入公益一類;

(2)公益二類:承擔高等教育、非營利醫療等公益服務,可部分由市場配置資源的,劃入公益二類。

這一部分事業單位雖然被保留在事業單位序列,但編制將受到很大控制;且將逐步取消行政級別,新設立的一律不予明確行政級別。

這些單位的工作人員將按照績效工資分配製度獲得收入,薪酬由績效工資+離退休補貼+特殊崗位津貼補貼+職業年金構成,其中績效工資分為基礎性績效工資和獎勵性績效工資兩部分,基礎性績效工資主要體現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物價水平、崗位職責等因素,在績效工資中所佔比重原則上可相對大一些,一般按月發放,不同類型事業單位基礎性績效工資所佔比重;獎勵性績效工資主要體現工作量和實際貢獻等因素,根據績效考核結果發放,採取靈活多樣的分配方式和辦法。

另外還需注意的是,未來事業單位序列中的事業單位人事制度也將發生很大變化!

2016年7月6日人社部印發《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到在“十三五”期間,國家將完善聘用制度,加強聘用合同管理,建立符合不同行業、專業和崗位特點的公開招聘制度,實現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轉變,身份管理向崗位管理轉變,建立科學化、規範化、社會化的職稱制度,克服唯學歷、唯資歷、唯論文的傾向。

這意味著更加適應市場要求的企業化管理模式將會滲透到事業單位日常管理中。

過去那種“編制內”與“編制外”的界限將徹底消失,“大鍋飯”、“幹部身份”等效益低下、人才流動受阻的不合理管理模式即將成為歷史,換來的將是同工同酬、多勞多得,人才有進有出、可以自由流動的工作環境。

可以預見,事業單位分類改革不僅提供了更好更公平的工作機會,還為廣大青年人創造了能夠發揮才華的平臺。我們不僅不應該焦慮,還應該期盼它早日成功達成目標。我們有理由相信,在政策支持下,通過我們的努力會點石成金,將手中的“鐵飯碗”變成貨真價實的“金飯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