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5 甘肅酒泉市簡介

【基本情況】酒泉地處河西走廊西端,南接青海,西鄰新疆,北界內蒙古並與蒙古國接壤,總面積16.8萬平方公里,年日照時數2859-3289小時,年平均氣溫7.1-10.5攝氏度,年降水量33.1-179.6毫米,屬典型的溫帶大陸性氣候。常住人口112.36萬人,境內聚居著漢、回、蒙、哈薩克、裕固等41個民族。轄1區2市4縣,分別為肅州區、玉門市、敦煌市、金塔縣、瓜州縣、肅北蒙古族自治縣、阿克塞哈薩克族自治縣。有67個鄉鎮438個村,8個街道66個社區。境內和周邊分佈著玉門石油管理局、酒泉鋼鐵公司、四O四核工業城等一批國有重點大中型企業。酒泉歷史悠久,文化積澱濃厚,是敦煌藝術的故鄉、中國航天事業的搖籃、全國首座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我國石油工業和核工業的發祥地。

【資源優勢】酒泉有豐富的風能和太陽能。據評估,酒泉市風能資源的理論總儲量為1.5億千瓦,可開發量4000萬千瓦以上;風能資源可開發利用面積近1萬平方公里,佔全市總面積的6%;10米高度風功率密度均在每平方米250-310瓦以上,年平均風速5.7米/秒以上,年有效風速達6300小時以上,具有建設大型風電場的良好資源條件。年平均日照時數3000小時以上,是全國最具開發潛力的清潔能源基地。有豐饒富庶、開發便利的水土資源,水資源可利用量29.2億立方米。光熱條件優越,農副產品種類多,糧食、棉花、蔬菜資源豐富,是全國、全省的商品糧棉基地、瓜果蔬菜基地和最具優勢的對外瓜菜制種、花卉制種基地。礦藏種類多、儲量大、品位高,有5個成礦帶共有礦點572處,構成礦床92處,礦種48個。旅遊資源得天獨厚,境內已查明的文物景點1393處,其中國家級文物景點20處、省級75處,目前已開發利用98處。敦煌莫高窟、月牙泉、西漢勝蹟、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等景區成為國內外遊客嚮往的旅遊目的地,敦煌文化、邊塞文化和航天科技享譽海內外,酒泉曾被評為“最具人氣的西部名城”,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國民經濟】2017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51.8億元,比上年下降0.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64.8億元,增長5.7%;第二產業增加值190.6億元,下降3.9%;第三產業增加值296.4億元,增長0.6%。三次產業結構為11.7:34.6:53.7。全年人均地區生產總值49200元,比上年下降0.9%,按2017年平均匯率折算為7287美元。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4.5億元,比上年下降3.7%。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41億元,比上年增長10.5%。固定資產投資598.8億元,比上年下降50.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07.6億元,比上年增長7.4%。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0.8%。

【改革創新】加快推進改革創新,重點領域改革全面深化。增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協同性,出臺了農業水權水價、政府購買服務等一系列改革方案和實施意見,各項改革呈現出縱深推進、重點突破的良好態勢。紮實開展“放管服”改革,深化負面清單制度,行政審批事項削減41%。農村“三權”分置改革、農業設施產權登記、農業水權水價改革全面推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基本完成。深入貫徹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出臺支持科技創新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工作方案,投入科技扶持引導資金4410萬元,實施科技項目118項,建成省級以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工程實驗室)18個,高新技術企業達到37戶,新培育創新型企業58戶,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56%。房地產庫存繼續減少,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積53.1萬平方米,比年初減少13.7萬平方米,其中商品住宅待售面積36.7萬平方米,比年初減少18.2萬平方米。戰略性新興產業工業增加值27.4億元,比上年增長5.4%,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29.4%;高技術製造業工業增加值0.8億元,比上年增長13.8%,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0.9%。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為76.3元,比上年減少8.3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66.6%,比上年降低0.9個百分點。

【三農工作】全市財政投入農林水事務資金16.6億元,新增日光溫室5260畝、鋼架蔬菜大棚1.9萬畝,定植特色林果10.6萬畝,建成戈壁農業產業園39個,蔬菜、林果、制種、中藥材、牧草業等五大特色產業更加鮮明。全年農作物播種面積283.5萬畝,比上年增加2.1萬畝。糧食種植面積102.4萬畝,比上年減少3萬畝,其中,小麥種植面積30萬畝,增加0.8萬畝;玉米種植面積69.7萬畝,減少3.7萬畝。棉花種植面積22.1萬畝,增加6.7萬畝。油料種植面積39.2萬畝,減少7.7萬畝。藥材種植面積32.8萬畝,增加1.6萬畝。蔬菜種植面積39.3萬畝,增加1.3萬畝。全年糧食產量47.7萬噸,比上年減少3.6萬噸,下降6.9%,其中小麥產量12.7萬噸,下降1.6%;玉米產量34.3萬噸,下降8.8%。全年棉花產量2.5萬噸,增長49.6%。油料產量5.7萬噸,下降45.4%。蔬菜產量118.8萬噸,增長9.3%。水果產量22.8萬噸,增長13.2%。藥材產量8.4萬噸,下降9.8%。全市牛飼養量21.5萬頭,比上年增長3.8%,其中存欄11.3萬頭,增長3%,出欄10.2萬頭,增長4.7%;羊飼養量518萬隻,下降0.6%,其中存欄269.5萬隻,下降5%,出欄248.5萬隻,增長4.7%;生豬飼養量51.2萬頭,增長16%,其中存欄22.5萬頭,增長11.3%,出欄28.7萬頭,增長19.9%。全年肉類總產量7.6萬噸,比上年增長7%。牛奶產量2萬噸,下降6.1%。

【項目建設】推行重大項目並聯審批和“一站式”服務,完善領導包掛、部門包抓機制,一批調結構、補短板、增後勁的重大項目落地建設。酒泉核技術產業園加快建設,瓜州縣新能源供暖等民生項目建成,敦煌首航、玉門鑫能等光熱發電示範項目開工建設。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進到位省外資金398.5億元。全市年內開工建設項目1611個,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98.8億元。從投資構成看,5000萬元及以上項目250個,完成投資326.2億元,佔投資總額的54.5%;5000萬元以下項目1290個,完成投資239.3億元,佔投資總額的40%。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90.3億元,第二產業投資202.3億元,第三產業投資306.2億元。基礎設施投資164.3億元,佔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27.4%。民間固定資產投資360.6億元,佔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60.2%。六大高耗能行業投資30.9億元,佔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5.2%。房地產開發項目71個,完成投資33.3億元,比上年增長0.8%。

【城鄉建設】城市基礎設施全面提升。《酒泉市城市總體規劃(2016—2030年)》和玉門、敦煌“多規合一”批覆實施,酒泉被確定為絲綢之路經濟帶甘肅段重要節點城市和省域副中心城市。酒泉城區新建改建光電大道、酒銀路、公園路等18條道路,熱電聯供一級管網優化改造,兩家燃氣公司整合重組。肅州溼地景觀大道、金塔航天大道、玉門風光大道、瓜州榆林大道建成通車,肅州四壩海子溼地公園、敦煌飛天公園、肅北紫亭湖千畝花田、阿克塞民族新村建設各具特色,全市完成8537套棚戶區改造任務。城鄉一體化加快推進。深入推進肅州區中小城市綜合改革試點和敦煌市新型城鎮化綜合改革試點,出臺了特色小鎮建設實施意見,創建了泉湖鎮等10個特色小鎮,培育了總寨現代休閒觀光生態農業等10個特色小鎮。農村安全飲水提升工程惠及5.2萬人,新改建農村公路1282公里。改造農村危舊房733戶,建成美麗鄉村示範村36個。城鄉環境整治紮實有效。全民動員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整治突破行動和全域無垃圾專項治理行動,集中整治道路沿線、旅遊景區、農村集鎮、村莊院落、城鄉接合部等區域“髒亂差”,深入推進愛國衛生運動,定期清掃、垃圾清運、門前“三包”、公共設施管護等長效機制普遍建立,全市共投入村鎮綠化、道路硬化、街道改造、垃圾汙水處理等各類資金17.95億元,重點對20個示範鄉鎮、215個示範村的基礎設施加大投入,一批農宅風貌改造、道路硬化亮化、垃圾汙水處理、保潔清運設施等項目建成,部分鄉鎮和園區的垃圾汙水集中處理設施開工建設,農村基礎條件和人居環境明顯改善。

【人民生活】民生福祉持續改善。政府承諾的高校畢業生見習就業、職業技能培訓、城鄉殘疾老人困難老人生活補助提標等10件惠民實事全部落實,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人民群眾。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478元,比上年增長8%,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1%;城鎮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24578元,比上年增長5.4%,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4.6%,城鎮居民恩格爾係數29.8%。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64元,比上年增長8%,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1%;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1790元,比上年增長5.9%,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5.1%,農村居民恩格爾係數31.6%。移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9200元,比上年增長15%。燃氣普及率100%,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37.3%,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3.9平方米。

【脫貧攻堅】脫貧攻堅紮實推進。強化領導包抓、部門幫扶工作機制,聚焦建檔立卡貧困村、貧困人口,靠實幫扶責任,整合投入扶貧資金4.2億元,改善移民鄉村基礎設施,改良土地3萬畝,襯砌渠道210公里,新建鄉村道路140公里,新建村級光伏電站27座。積極培育富民產業,新增枸杞、設施果蔬2.6萬畝,特色高效作物種植面積達到20萬畝,肉羊飼養量達到40萬隻。精準落實教育扶貧、健康扶貧、兜底保障等政策,脫貧攻堅質量顯著提升。37個貧困村有33個達到脫貧退出標準,預脫貧人口1.4萬人,貧困發生率下降到0.44%,玉門市、瓜州縣達到省上脫貧摘帽驗收標準。

【生態環境】生態安全屏障積極構築。堅守生態環保底線,落實草原、森林獎補政策,加大“三北防護林”、生態公益林和重點風沙口治理,金塔防沙治沙和瓜州文化創新區生態治理取得明顯成效。加強沙化土地封禁保護修復,財政投入防沙治沙資金2.9億元,治理沙化土地45.2萬畝,有效減少了風沙侵害。肅州花城湖、金塔北海子等溼地保護與恢復項目組織實施,敦煌水資源合理利用與生態保護項目有序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力度加大。汲取祁連山生態環保問題的深刻教訓,對自然保護區及其他生態敏感區內項目清理排查,各類違建項目和生產活動依法關停並正在有序退出,實現“河長制”全覆蓋。嚴格落實國家大氣、水、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了一批減排治汙項目,強化工業排放和建築工地揚塵管控,加大燃煤鍋爐改造關停、黃標車老舊車淘汰和露天燒烤攤點取締力度,四項汙染物減排任務全面完成,市區空氣優良天數達到301天,比上年增加56天。剔除沙塵天氣影響,PM10年平均濃度89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11%;PM2.5年平均濃度28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26.3%。全市地表水質達標率100%,飲用水質達標率100%。全年用水總量23.8億立方米,比上年下降5.9%。其中,生活用水量0.59億立方米,增長5.7%;工業用水量0.82億立方米,下降17.6%;農業用水量22.4億立方米,下降5.7%。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70.9立方米,比上年下降0.42%。全年人工造林面積15.8萬畝,退耕還林面積6.5萬畝,年末森林面積1132.6萬畝,森林覆蓋率5.29%。新增高效節水面積13萬畝。

【社會保障】社會保障體系加快完善。多渠道開發就業崗位,落實“雙創”扶持政策,全年新增就業崗位34640個,城鎮新增就業26377人,安置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14867人。輸轉農村勞動力20萬人次,安置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人員、零就業家庭就業4331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7%。全面推行城鎮職工“五險合一”統籌經辦新模式,城鄉醫療保險並軌運行,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城鄉低保等保障標準大幅提高。年末全市城鎮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4萬人,比上年增加0.23萬人,參保率98.51%;城鎮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29.9萬人,增加0.94萬人,參保率98%。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人數45萬人,增加0.5萬人,參保率達95%以上。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農民62萬人,參合率98.75%。失業保險參保人數7.5萬人,增加0.4萬人。工傷保險參保人數10.3萬人,增加0.1萬人,其中農民工參保人數3.4萬人,增加0.6萬人。生育保險參保人數7.3萬人,增加0.3萬人。全市共有2.9萬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8.96萬人享受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全年發放最低生活保障金3.08億元。各項社會保險待遇按時足額支付,全年發放企業離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11.8億元,為城鄉居民參保人員支付醫療保險金7.06億元,發放失業人員失業保險金3319萬元,發放工傷保險金4782萬元。

【對外開放】成功舉辦第二屆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高峰論壇、文化年展、文藝演出等主題活動豐富多彩。拓展承辦“一帶一路”媒體合作論壇和司法合作國際論壇,提升了文博會層次,擴大了對外影響力。敦煌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園區建設加快,帶動旅遊業持續升溫,《又見敦煌》、《敦煌盛典》持續火爆,《絲路花雨》實現常態化駐場演出,全年開展各類文化演藝活動1100餘場次。對外開放步伐加快。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力促新能源、裝備製造、種子產業開展國際產能合作,擴大脫水蔬菜、番茄製品等農產品出口基地建設,光伏逆變器、溫性石棉出口實現零的突破。協調開通烏魯木齊至敦煌旅遊專列,新增敦煌至鄂爾多斯、杭州、深圳等城市航線和香港、大阪至敦煌旅遊包機。積極搭乘“中新南向通道”,推進陸海貿易新通道物流節點建設,石棉等礦產品納入首發班列出口貨源。全年貨物進出口總額5.2億元,比上年增長7.6%。合作交流領域拓寬。聚力打造戶外運動之都,舉辦第三屆酒泉國際戈壁超級馬拉松、第十二屆“玄奘之路”商學院戈壁挑戰賽等戶外活動,肅州區、玉門市被確定為河西走廊國家體育產業示範基地。主動“走出去”招商引資,在重慶、杭州等城市舉辦經貿洽談活動,組織企業參加廣交會、哈薩克斯坦(中國)商品展覽會、美國食品配料展等國內外展會,與上海江橋、廣西桂林分別簽署優質農產品銷售和文化旅遊發展合作協議。

【社會事業】社會事業全面發展。落實教育惠民資助政策,學前教育保教費補助、貧困家庭學生救助等補助資金足額髮放,新建維修校舍19.1萬平方米,酒泉第七中學主體封頂,玉門市第三小學和第四幼兒園建成招生,城鎮義務教育大班額得到緩解。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為99.45%。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96.31%。初中畢業生升學率96.31%。普通高校考生本科上線率40.2%,普通高校錄取學生總數8334人,總錄取率84.67%。公立醫院全面取消藥品加成,醫院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和醫聯體建設啟動實施,跨省就醫實現聯網異地結算。全市共有醫療衛生機構1006個,醫院36個,衛生院75個。衛生技術人員7781人,其中執業醫師2645人、執業助理醫師785人、註冊護士3421人。衛生防疫防治機構8個,衛生技術人員226人。婦幼衛生機構8個,衛生技術人員151人。鄉村醫生和衛生員587人,農村有醫療點的村佔總村數的99%。加強公共文化服務,一批基層文化中心和“鄉村舞臺”建成投用,文化節會活動精彩紛呈。全市共有藝術表演團體2個,劇場、影劇院16個,文化館8個,公共圖書館8個,各類博物館、紀念館41個。公共圖書館圖書總藏量70萬冊。檔案館8個,館藏檔案55.5萬卷,全年開放各類檔案7萬卷。調頻、電視轉播發射臺13座,廣播電視臺8個,全年廣播節目播出時間30569小時,電視節目播出時間49550小時。全市有線電視網絡總長17951公里,有線電視終端用戶35.99萬戶,入戶率98.88%。數字電視用戶13.2萬戶,入戶率36.5%。年內向各類大專院校輸送體育人才145名。在省級以上體育比賽中,獲得獎牌103枚,其中金牌37枚,銀牌33枚,銅牌33枚。全市共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28121人,其中具有中級及中級以上職稱人員8102人。財政投入科技經費8738萬元,比上年增長17.4%。全年引進新技術成果234項,申請專利1690項,授權專利553項,其中發明專利43項。全年簽訂技術合同78項,技術合同成交額24.3億元,比上年增長8.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