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4 马车车堡:胡斯起义军的常胜秘诀

在15世纪的捷克,有过这样一支起义军:他们屡次大败前来讨伐的神圣罗马帝国十字军,标志着波西米亚民族意识的觉醒,他们就是胡斯起义军。

马车车堡:胡斯起义军的常胜秘诀

带着家口的胡斯起义军

12—13世纪,德意志人向捷克大规模移民,教士和僧侣把持了捷克教会和寺院的主要职位,广占土地;教会为巩固和扩大势力,从德国招引大批骑士,让他们分享土地。捷克国王为了增加国库收入,也让大批德国商人和手工业者进入捷克,并许可建立各种自治城市,享有各种特权。德国人大量移民的结果,在捷克国内形成了一个德国教俗封建主、城市贵族和矿山主的特殊社会集团,作威作福。

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了由捷克教士组成的革新派,他们用捷克语讲道,揭露教会的罪恶,是捷克民族意识的萌芽。到15世纪初,运动的规模越来越大。领导这一运动的是布拉格大学教授扬-胡斯。他认为教会占有大量土地是一切罪恶的根源,主张没收教会财产,收归国有,教士应当坚守清平,而且圣餐不应当被少数人垄断。

马车车堡:胡斯起义军的常胜秘诀

扬-胡斯

但是1414年,胡斯因为他的激进言论和先见之民,被召参加在康斯坦茨举行的宗教会议,被教会逮捕,于同年7月6日在康斯坦茨广场上以异端罪名把他焚死。胡斯的慷慨就义激起捷克人民极大的愤慨,1415年9月,布拉格举行多次集会,抗议教皇和神圣罗马皇帝的背信弃义,市民开始驱逐德国教士,并不顾康斯坦茨会议的集会,实行俗人用酒杯领圣餐的宗教仪式。到了1419年7月,大规模的农民战争在胡斯意志的指引之下爆发了。

1.胡斯起义军的装备:车堡

马车车堡:胡斯起义军的常胜秘诀

胡斯起义军中的骑士

当时德意志和捷克双方都有着类似的步骑兵,骑士们有着鸟嘴盔、筒型盔或者巨盔,内衬是紧身衣、紧身裤和长筒袜,外披全套板甲;相比之下胡斯派骑士的装备虽然略显寒酸,但是和神圣罗马帝国军队的风格和武备大同小异,此外为了加强防御功能,骑士们会特意增加关键部分的防御功能和护具,以免受到更多的伤害。

马车车堡:胡斯起义军的常胜秘诀

波兰人复原胡斯起义军车堡

而最初发动战争的农民主要是农民、矿工还有一部分小贵族,装备上除了少数人有类似于骑士的全套板甲之外,多数人都是装备农具或者布衣、棉衣。正是因为在防御上处于劣势,而且没有足够的反制骑兵的手段,这才有了胡斯大军提出的反制骑兵的车堡战术。

马车车堡:胡斯起义军的常胜秘诀

现代人复原的胡斯起义军战车营地

这种维持车阵的战术在古代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中比较常见,从汉军的武钢车阵到匈奴王阿提拉,再到1241年匈牙利抵抗蒙古西征的圆形车营,这一战术广泛存在于亚欧各国的中世纪军队中,常见的游牧民族部落也会将大车围城环形营地,防止敌人的夜间突袭。

但是胡斯起义军的兵源主要是农耕和定居民族,他们居住在农耕区和矿区里,不存在游牧习俗,所以这一战术应该来源于所在地的其他传统。在中世纪,封建国家的军队都有用大车运输军粮的传统,所以胡斯想到这个办法并不是十分困难的事情;除此之外,根据杰士卡的个人经验,他在1409年和1410年为波兰国王讨伐过条顿骑士团,所以他曾经目睹过立陶宛人对抗条顿骑士的战术,其中就有用大车抗击对方骑士的传统,应该是受到这一习俗的启发,杰士卡才有了组织车堡的经验。后来的罗斯人和哥萨克也有组织车垒对抗鞑靼骑兵的战法,但是莫斯科人和哥萨克绝对不是杰士卡战车战术的源头。

马车车堡:胡斯起义军的常胜秘诀

有着家人跟随的起义军

但是和游牧民类似的是,车堡为起义军携家带口作战迁徙提供了便利,因为家人就在车堡中,一旦车堡沦陷,家人就会遭殃,所以这让起义军和那些封建服役部队和雇佣军相比,有了更加强大而持久的战斗动力,为了亲人和信仰,让起义军有了额外的战力加持,这不禁让人想起了现代住在大车里迁徙的吉卜赛人。

马车车堡:胡斯起义军的常胜秘诀

住大篷车的吉普赛人

马车车堡:胡斯起义军的常胜秘诀

16世纪莫斯科公国的战斗马车,在使用上与胡斯车堡有异曲同工之处

马车车堡:胡斯起义军的常胜秘诀

格林瓦尔德会战中的杰士卡,这段经历对他日后起义产生了重要影响

这一战术在1420年的塔波尔之战中,杰士卡组织的7辆大车借助地形围城半圆形,组成交叉火力射击进入阻击圈内的敌军步兵,结果在敌军步兵能近身之前,就将对手放倒大半;王家军队的骑士们一开始试图直接冲击车堡,后来还对着车堡投掷长、射箭,但是都受到了木寨和火器的阻挡,最后无功而返。在这一战胜利之后,这一战发迅速流传开来,并被其他的胡斯起义军学习利用,并屡试不爽,最后甚至被他们的敌人王家军队和神圣罗马帝国军队,以及后来的波兰、匈牙利人学习。

马车车堡:胡斯起义军的常胜秘诀

匈牙利人的战斗马车

2.车堡的编制和战术

按照胡斯军队的编制,一辆战车可以由4匹战马牵引,在下马或者战车围城营地的时刻,这些马匹可以作为战马使用。在战斗人员上,车堡配备了2名车手,4-8名火门枪手,2个长戟兵,2个盾牌手,6-8个连枷手。车堡这种装备主要来源于当时农民和矿工的运输工具:货车的四面被加上了一人高的厚木板,用于防御火器的射击和武器的打击。在对外的一侧,有一排木板上开有射击口,可以从内对外施放火炮或者弩机、火门枪,射击口一侧的木板后有着放置投石和火药盒的木匣,以便战士迅速补充火药弹药。在对内的一侧,从车上可以放下一块木板,供战士们上车或者下车,以及替换作战人员,或者递送火药等动作。在关键的时刻,车堡可以颠覆90度,以便将车底对外,而对外的射击挡板成为车顶,以防止敌人进入车堡之中。车堡的前板和后板可以打开相连接,在车堡围成一圈之后,战士们可以在车上走来走去,进行机动支援。

马车车堡:胡斯起义军的常胜秘诀

弩兵

车堡的间隙可以布置弩手和火门枪手,防止敌人冲入车堡的间隙中作战。巨大的盾牌是为了给弩手在装填弩箭时提供有效的保护,防止士兵因为装箭时丧命,得不偿失。

马车车堡:胡斯起义军的常胜秘诀

胡斯派弩兵

马车车堡:胡斯起义军的常胜秘诀

车堡作战的效果图,火门枪、火炮和弩机形成了交叉火力

在车堡的底部还有储存水源的水槽水罐,用于扑灭大火;每辆车堡的空隙之处还可以架设火炮,用于射杀敌人。当时每队可以配备10辆车堡,在行动中,车堡是4个一排地向前移动,一旦车堡内的士兵向外冲锋,中间的车堡就需要打开前后挡板,让士兵们向外冲锋。在骑士们和步兵向车堡进攻的时候,一般走到100米左右的时候就会受到火力压制和打击进攻者将会非常难以接近车垒。而且车堡可以在必要的时刻形成U形工事,对敌人实行合围或者包抄,在U形包围圈内射杀敌军,将敌人分割包围,逐个击破,有着不错的作战效率。此外为了防止敌军骑兵靠近,车垒前还有木寨和壕沟起到加固作用。

马车车堡:胡斯起义军的常胜秘诀

车堡的底部有储水桶和水罐用于喂马和灭火

马车车堡:胡斯起义军的常胜秘诀

使用枪架的火门枪手

除了传统的冷兵器,胡斯军队使用的武器还有火炮和火门枪。作为早期武器的火门枪并不是一种贵族的武器,总体来看非常平民,但是这种火器制造的硝烟和声响,却可以对战马和敌军士气造成影响。为了使用这种武器,这种火门枪有很长的手柄,类似于中国的突火枪,士兵可以用火柴点燃火门,激发火枪;还有的战士会在枪支前面加上铁钩,用铁钩勾住挡板;还有的战士发现火门枪后坐力较大,于是使用了架枪的枪架来缓解火器的后坐力。

胡斯起义的时代正好是欧洲封建时代的末期,位于冷兵器和热兵器时代的交接时代,胡斯军队开始灵活的在军队中使用早期火炮,用于攻城和射击成群结队的敌人。

一旦发现敌人的步兵或者骑兵以密集的队形集结,起义军的战术是用火炮集中轰击之,然后迫使对手离开稳定阵型,以烟雾防止各敌军单位之间有效联系。

马车车堡:胡斯起义军的常胜秘诀

胡斯军队与王家军队的激战

马车车堡:胡斯起义军的常胜秘诀

胡斯起义军的成分非常复杂,包括农民、矿工、小贵族

3.起义军的军纪

同时,让胡斯起义者区别于大多数同时代封建军队和流氓雇佣兵的,是他们十分严明的军事纪律。作为一支崛起于德意志压迫中的军队,当时波西米亚民族意识高涨,捷克籍教士对于德意志教士的胡作非为深感不满,所以为反抗压迫而战的胡斯起义军的军纪非常严明,会避免不必要的杀戮和扰民,以便争取更多的支持,拉拢中立者。对于当时雇佣军惯用的打劫和抢劫,胡斯限制了军中的抢劫行为,并要求军队不得随意通过打劫或者掳掠的方式获得补给。除此之外,杰士卡还给起义军制定了严厉的军规章程:

马车车堡:胡斯起义军的常胜秘诀

大肆抢劫的欧洲雇佣军,对当时平民百姓祸害极大

在行军的过程中,为了保护大军的辎重,所有人不得在前面骑马或者步行猛冲,导致辎重处于保护的状态,从而被敌人袭击;

在扎营的过程中或者行军的过程中,除非是被选中的人士或者有任务在身者,不得随意点火以免暴露行踪或者位置;

军队所有的部分按照各自的单位有序前进,所有的军队按照军旗的序列前进,以便大军维持良好的纪律;

在交战之后获得的战利品需要集中起来,按照战功和年级来合理分配,做到公平;

任何违反军中纪律者,不论男女或者职位,都会被严厉地惩戒;

只有有了优秀的将领,才会有优秀的骑士

......

相比之下,神圣罗马帝国拼凑出来的封建骑士部队和如同乌合之众般的五次十字军,在军纪和号令统一上远远不是胡斯起义军;此外,封建部队号令不严、进退不一的问题也是屡屡被胡斯起义军利用,并用火炮-车堡=骑兵配合的方式各个击破。

4.车营的弱点

马车车堡:胡斯起义军的常胜秘诀

误入包围圈中的德意志骑士被起义军围攻

虽然车营看起来似乎坚不可摧,但是也有其固有弱点。从本质上看,车阵是基本阵型----圆阵的升级版本,及时结合了最新的火炮武器打造了一个加强版圆阵。但是主要问题是这是防御性阵型;为此杰士卡的解决方法是以4个车堡为单位一组前进,逐步构建半圆形的包围工事分割包围敌军。

马车车堡:胡斯起义军的常胜秘诀

使用长柄武器的胡斯起义军

但是一旦打开了车营,就意味着阵型中的步兵离开了堡垒庇护,敌人有机可乘。在1434年的里庞之战中,普罗科普的起义军因为敌人骑兵的佯败而主动冲出阵型,结果被佯退的骑兵半路杀回。当时胡斯军除了贵族有不错的护甲和缴获的神圣罗马帝国的铠甲之外,主要的农民和矿工战士,穿的是波西米亚农民常见的宽沿帽子、亚麻衣服和羊毛袜、皮革靴;后来为了统一军容,以壮观瞻,战士们大量使用厚棉布和硬亚麻布制作廉价的棉甲,然后使用连枷、长戟、长斧或者叉子、刺锤等长柄武器,有了车堡这样的武器会威力巨大,但是一旦以没有纪律、没有队形的阵势追击,就很容易被冲散,毕竟胡斯军不是瑞士长枪兵,这一说明车堡是为了掩护步兵弱点设置的临时防御工事,但是对于提升步兵野战素质和列阵能力缺乏帮助。

马车车堡:胡斯起义军的常胜秘诀

进军中的胡斯起义军步兵

马车车堡:胡斯起义军的常胜秘诀

车营战斗场面

除此之外,破解车堡的方式是派骑士猛攻车堡的一点,然后鱼贯而入。1421年的比尔森之战就是胡斯军前面的部队溃逃导致后方军队的阵型动摇,军心不稳,结果导致敌方骑士突入车营当中,造成了大军的被屠杀。最后,随着部分军队加入王家军队,王家军队和神圣罗马帝国军队也有了类似的胡斯车堡,在战场上开始用胡斯车堡构建自己的临时防御线,用火炮对射掩护骑兵冲锋的方式互相厮杀,有往有来,技术泄露导致了敌军对于胡斯车堡的恐惧心理消失,最后让镇压者一步步反败为胜。后期帝国军队使用的骑兵冲锋-炮火掩护压制-车堡前进压阵的打法,其实就是来源于胡斯军队自己的战术。

而总体来看,随着出身小贵族的圣杯派军队带着起义文书布拉格条例前往罗马,接受教皇的祝福和修改,这让胡斯起义军四分五裂,再也无法凝聚。但是胡斯军队多次击败十字军,和他们良好的军纪、严明的起义纪律,都预示着未来的宗教改革和民族国家的崛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