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 “百年企業”可能只是豆腐店,日本企業真正的優勢是“隱形冠軍”

“百年企業”可能只是豆腐店,日本企業真正的優勢是“隱形冠軍”

國內經常有日本半導體產業已經完全衰落、被韓國和臺灣地區趕超的說法,實際上這種情況只存在於存儲器這一領域,如果綜合半導體芯片、半導體設備來看的話,日本還是世界第一。日本在半導體領域的優勢,主要體現在材料方面很高的市場份額,例如在組合化工原料方面,僅僅日本信越化學(27%)和三菱住友(26%)兩家就佔領超過世界市場一半的份額。

就國際產業價值鏈而言,一臺iPhone在中國製造後,5萬日元賣給客戶,中國留下5000日元的附加值,而日本則有25000日元的附加值,美國則為20000日元。可以看到,在整個生產過程中,日本才是賺錢最多的,其次才是美國。

再看華為P30的供貨商,1631個零部件中有869個由日本企業供應,佔比53.2%。華為每年從日本進口6800億日元,佔日本對中國出口的4%。

“百年企業”可能只是豆腐店,日本企業真正的優勢是“隱形冠軍”

一、日本企業的創新能力

湯森路透每年在世界範圍挑選100家創新企業,以企業的創新產品被別的企業購入的數量進行排序。在2016年的名單中,韓國有3家,日本則有34家,數量最多的是美國的39家。這些數據基本上代表著目前全球製造業的創新能力和競爭力。

日本戰後有非常多的創新產品,在日本人投票選出的戰後創新產品10強中,有些是全球消費者耳熟能詳的,例如隨身聽、智能馬桶蓋等,有些是看得到的終端產品,還有更多是日常生活中“看不到”的材料與機器,例如碳纖維、超級纖維、數控機床、噴水織布機、液晶面板等。

在傳統制造業方面,日本有一些產品在全球佔壟斷地位,例如汽車ECU、汽車SIC片、SONY感光CMO,等等。高級汽車大概有上百塊中控板(ECU),日本幾乎佔據全球80%市場份額。2011年日本東北發生大地震,有一家重要的ECU企業受地震影響停產一個月,相應的,那個月幾乎所有世界汽車大廠都停產。

華為手機用的是萊卡鏡頭,但後邊感光部分用的則是索尼的產品。在擁有數碼相機專利的前20名的廠商名單中,除了韓國三星和美國的兩家企業之外,其餘17家都是日本企業。現在中國為什麼沒有企業生產數碼相機?不是無法生產,而是因為核心專利都已經被日本所佔有,一投入生產就要支付高額的專利費,利潤空間縮小,所以海鷗相機這一類的國產品牌基本都銷聲匿跡了。

二、日本的製造業

在製造業的GDP佔比中,日本製造業佔18%,德國是22%,美國12%,英國7%。大家去日本會發現,日本的治安很好,整個社會比較祥和,收入也比較平均,主要原因就是因為日本沒有放棄製造業;而美國、英國、意大利、法國等國家之所以時不時有一些大的動亂,某種程度上是因為製造業崩潰,失去了這個大量吸收勞動人口的“蓄水池”後,雖然整體GDP沒有掉,但收入兩極分化加劇,從而導致社會動盪。

日本的中小企業,政府對它的定位不僅限於經濟增長,還要承擔社會穩定的功能,因此日本政府對中小企業有一系列比較特殊的保護政策。工業開發區有大中小企業團地優惠制度,土地可以便宜租給大企業,但是必須帶著中小企業一起入駐,另外還有技術研究組合制度、產產聯合研發資助制度等。這些特殊的制度安排使得大企業即使進行對外投資,基本上還是“根留日本”,產業空洞化現象不會太嚴重。

而歐美國家普遍比較照顧大企業和投資者的利益,大企業和中小企業之間的關係很鬆散,大企業的對外投資往往會引發產業空洞化的現象。

美國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貿易逆差?一個重要原因是美國大企業的對外投資是不帶中小企業玩的,而是在投資目的地另行採購,這導致本土原來的配套廠商難以為繼,淪為“鐵鏽地帶”。

三、“百年企業”祛魅

國內對日本的“百年企業”比較關注。日本的百年企業多達兩萬多家,其中固然有很多優秀企業,但大多數規模都很小,且大多數為傳統行業,數量最多的是旅館,還有豆腐店、造酒之類,都屬於小本生意,主要服務於在地經濟。

這跟日本穩定的社會結構有關,很多人祖祖輩輩都生活在一個地方,這一點從日本人的姓氏中就可見一斑,例如川上、井上之類,就是世世代代居住在河流上游、井水邊的人,“村上豆腐店”就是村口的豆腐店,這類老店有的甚至有上千年的歷史。

“百年企業”可能只是豆腐店,日本企業真正的優勢是“隱形冠軍”

百年企業中僱傭4個人以下的佔47.1%,接近一半以上,10人以下的佔16%,10-49人佔24.5%,綜合來看,80%的百年企業的規模都是比較小的,這些企業的存在自然有其社會意義,但從製造業產業發展和技術提升來看,其實沒有必要將其作用抬得太高。

四、何為“隱形冠軍”?

日本對外真正有競爭力的,是各種規模的隱形冠軍企業,其中以中小企業為主,也有一些規模很大的企業,其中自然也有百年企業,但為數甚少。

1986年德國學者赫爾曼·西蒙提出隱形冠軍的定義:“世界前三,50億美元,不知名”:首先是產品在世界上名列前三,其次是營業額不超過50億美金,再就是企業不知名。德國大概有1000家隱形冠軍企業,日本世界份額第一的隱形冠軍企業有200多家,如果將份額前三的都算進去,也有接近1000家。

德日之間的隱形冠軍企業還是有所區別的,德國的基本都是單打獨鬥型,和大企業沒有固定的合作關係;日本的則以系列關係(配套、分包商)為主,一定是依附於某一家大企業,大多數是依附於某一個供應鏈。這其中的關鍵是日本比較特殊的企業結構和研發體系。

“百年企業”可能只是豆腐店,日本企業真正的優勢是“隱形冠軍”

創新垂直整合


“百年企業”可能只是豆腐店,日本企業真正的優勢是“隱形冠軍”

作者洪詩鴻系日本阪南大學經濟學教授,本文依據洪教授2019年9月7日在世界靈敏度的演講整理,本文為上篇,下篇為《解碼日本中小企業創新體系》

“百年企業”可能只是豆腐店,日本企業真正的優勢是“隱形冠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