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5 傳奇!他浙大退學,捨棄復旦,最終選擇大同大學,如今成為院士

他偏科嚴重,中學成績不理想

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的這位院士,經歷堪稱傳奇,他自小偏科嚴重,文史類科目成績不理想,英語、歷史、地理等科目經常考不及格,綜合成績班級倒數,但數理化成績卻異常優異,一直位列前茅,以至於中考成績不理想,勉強才考上一所很差的普通高中。

兩次高考

趙梓森1949年高中畢業,由於平時成績並不突出,他沒有選擇公立大學理工科,而是選擇報考了浙江大學農學院,然而在入學一年後,他卻選擇了退學,原因是學科擁有大量需要記憶的課程。他認為自己不是學校農學的料,於是他選擇了重新高考。

傳奇!他浙大退學,捨棄復旦,最終選擇大同大學,如今成為院士

重新高考得到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經過緊張的複習備考,功夫不負有心,他考上了復旦大學,但遺憾的是被調劑到了中文系,這對於一個理工男來講打擊很大,這一次,他毅然選擇了放棄復旦,最終來到上海大同大學電機系學習。

傳奇!他浙大退學,捨棄復旦,最終選擇大同大學,如今成為院士

此後,恰逢全國高校院系調整,大同大學併入上海交通大學。在上海交通大學他找到了自己感興趣的電子通信學科,大學畢業後,他被分配到武漢電信學校成為了一名教師。

傳奇!他浙大退學,捨棄復旦,最終選擇大同大學,如今成為院士

武漢電信學校是原郵電工業部下屬的一所中專學校,後來升格為武漢郵電科學研究院。進入學校後,很多人都放棄了奮鬥,但是趙梓森卻反而更努力了,一有閒暇時間,就自學研究生課程,惡補日語英語俄語等外語。白天工作繁忙,他就晚上在家鑽研光纖通信知識,偷偷自制電視機和高端收音機。

經歷長期的不懈努力,他“拉出”我國第一根實用型石英光纖;他創立了我國光纖通信技術方案;他作為技術帶頭人的武漢郵科院,建成了我國第一條光纜通信工程和連通全國的光纖通信線路,為我國光纖通信在高新技術中成為與國際先進水平差距最小的領域之一作出了傑出貢獻,被譽為“中國光纖之父”。

一個“4年和40年”的故事

據相關媒體報道,曾經在一次大學同學的聚會上,很多同學驚訝於趙梓森院士的成就,他們認為趙院長沒上過研究生,畢業後也沒有進入相關科研機構,而是在一所中專任教,為何能夠取得如此優異的成果。

面對質疑,趙院士講出了實情“你學4年大學有什麼用啊?我是40年天天都在學。”,一個能夠有所成就的人,並不是只靠大學的4年來學習,而是在工作後堅持不斷地學習。“只要你有本事,中國正在建設階段,不怕英雄無用武之地”。

觀點:好專業比名牌大學更重要

為了興趣,他曾經放棄了浙江大學、復旦大學等名校,轉而進入了私立院校大同大學,機緣巧合,最終取得上海交通大學畢業證,他認為學不適合自己的專業,將來工作了很難做出成績。

他認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促使自己40年如一日堅持學習鑽研,相比名牌大學,他更推薦考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專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