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7 全球生物醫藥創新論壇 張自然:新政下中國生物醫藥創新的機遇

2019年9月18-20日在成都舉行的2019第六屆諾貝爾獎獲得者醫學峰會暨全球生物醫藥創新論壇

,著眼全球生物醫藥前沿趨勢,聚焦免疫治療、整合醫療、精準醫學、轉化醫學等新觀點、新技術、新方法,有效推進生物製藥產學研的快速融合。同時,論壇搭建政府、特邀嘉賓以及有意向合作企業深度互動交流平臺,打造產學研投一體化發展新模式。

在本次論壇上,中國化學制藥工業協會副會長 張自然表示,中國在新藥研發從政策、資本、人才可謂是萬事俱備已經不欠東風。

全球生物醫藥創新論壇 張自然:新政下中國生物醫藥創新的機遇

以下為中國化學制藥工業協會副會長 張自然,在“全球生物醫藥創新論壇”上的精彩演講摘要。

各位來賓,大家好!今天是講創新,新政對於中國生物醫藥創新的機遇。

01

第一個是政策。政策體現在哪幾個方面?一個是審批,審批速度的提高;還有專利補償;還有數據保護;以及動態醫保藥品法

1、審批提速

在這裡我想講一下審批提速。我們拿治療用生物製品來講,2013年審評需要1796天,到去年年底已經縮短為224天,所以這個速度提高非常快。

另外圍繞審評還有更寬闊的綠色通道,比如兒童藥、創新藥等等。綠色通道就是優先審評。總體來說按常規要50多個月,進入優先以後一年半17.2個月,所以優先審評技術有很多改進。

這幾年我們進入優先審評哪些企業獲益了呢?研發比較多的獲益多,最多是恆瑞,有19個產品,我們行業的隱形冠軍有16個產品,華海有15個產品。

2、專利補償

以前中國有一個說法叫做投資新藥見光死,為什麼?在投資之前新藥審批之前還沒有上市估值非常高,幾千萬,幾十億,上十億都有。但是上十億以後很快專利過了,8年沒進入醫保,所以銷售額都沒有原來估值高。但是自從國家提出給予最長5年專利保護期,這樣我們專利時間更長。原先我們一個產品境外同步申請上市創新新藥給予最長5年專利保護期限補償。下一步還有詳細細則出來。

3、數據保護

去年藥監局新成立以後,出了第一個政策,就是數據保護。2017年5月11日—12日出了4個文件。當時說首次仿製藥可以一年半,中國境內獲批上市創新藥給予6年,罕見病和兒童專用藥給予6年,創新治療生物製品用12年。這個是對創新政策的最實在的落地,是另外一個方面的保護。

4、動態醫保

另外所有的產品都離不開醫保,尤其中國的消費者90%都是醫保報銷,沒有一個醫保產品賣出來是非常難的,目前正在進行醫保目錄。現在我們00版到04版、09版用了8年時間,一個產品出來8年以後才有醫保來調整,並且還不一定能進。以前產品上市以後20個月才能進醫保,現在最快的3個月可以進,不到5個月就進了醫保了。

所以說醫保為我們藥品投入產出提供了另外一個保障。這個保障體現在哪裡?進了醫保有什麼好處?有實實在在的好處。這是2017年第二次動態醫保,進了醫保以後你就看一下利拉魯肽,2017年第四季度增加72%,2018年第一季度增加68%,2018年第二季度增加110%,其他產品也是,像阿斯利康的氟維司群2017年增長70%,今年第一季度也增加21%。這是進入醫保以後銷售的飛速上升,這是真正的用實際行動支持創新。假如說一個產品銷售不了,資金沒有辦法回報誰來創新,所以我們現在創新政策支持是前所未有的好。

5、藥品法

另外一個最主要的是藥品法。藥品法是醫藥行業的母法,是醫藥行業的根本大法。我們從1984年創立已經35年,中間2001年做過一次大修,以後18年沒有怎麼改動過。這次在四個最嚴的基礎上、一個條件下,已經對我們醫藥創新花了很大力氣。這個法總共2萬多字,其中3千多字全部講創新,12章節有2章是創新,155條當中有45條研究創新。其中一條就是“藥物的創新和註冊”,另外一條就是“上市持有人制度”。這個就是我們從2015年8月18號44號文以來,出臺了很多文件都上升到正式的法規,像優先審評,有條件審評,還有上市持有人制度,這些都有最高法律保障。所以這個領域今後政策不會太多了,因為這些政策無非上升至法律,但是藥品另外方面要溯源、假劣藥界定、全生命週期呀這個再出細則。新藥品這樣一塊把以前法規進行上升。

截止去年8月4號我們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在10個城市試點,已經有195個批文成為了上市持有人制度的受益者。廣東臺山市新寧製藥有99個,卓和藥業有46個。以前一個產品你必須是GAP企業,有資質的你也不受法律保護,另外或者乾脆自己建廠,所以以前小散亂就是這樣來的。我們第一張證書就是齊魯研究所研究出來的產品,他自己就是持有人,而不用再轉給廠。

02

我說一下資本。原先中國沒有投資只有併購,有了產品,有了規模,有了利潤能賣多少錢,明年還能賣多少錢,這叫併購。原來對於創新藥所謂A輪B輪看不清,沒有辦法投資。但是去年4月30號,香港研究所用5年時間調研改變了25年來上市規模,沒有規模沒有利潤的公司只要有國家藥監局的背書,有了背書你是臨床前的,一期、二期臨床就估值。在這之前想上市就去美國納斯達克。大陸A股是不符合條件的,但是去年4月30號香港有了,君實、信達都在香港上市了。

今年我們國內大陸創業板也在上市。這是去年香港港交所上市,像華領融資8億港元。如果不通過上市的話,光是投資有企業的投資國內還沒有太多環境,對前期看不清楚的東西還沒有形成規模和利潤不敢投資。而且現在香港給我們一個渠道,既可以投也可以退出,因為可以在市場上進行交易,所以從資本上為我們中國創新可以說真正的助力。

科創板是真正為中國醫藥產業助力的。大家知道我們中國醫藥產業整個GDP佔比不過百分之幾,但是截止今年8月21號,我們在中國所有的科創板申報公司當中,我們生物藥業佔了24%,遠遠超過我們醫藥行業在整個GDP的比重。已經上市的綠色的是申報,已經上市佔了11%,其中第一個上市的當天漲了36.6倍。所以說科創板剛剛發力,給我們全中國創新企業發力。所以從資本上也有了。

03

政策是最大的保障,但是有了政策還得有人才。可以說中國從1981年改革開放第一批留學生到現在以來,我們中國的留學生在世界的最關鍵崗位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現在很大程度上參與了祖國新藥研發建設。

我們在座的陳元偉教授是國家千人計劃,陳洪博士引領了世界30多個藥的研發,在這些基礎上都為祖國的創新環境所吸引,為國家國內企業發揮聰明才智。我們截止2015年12月31號中國已經有千人計劃6074人,其中生物醫藥產業佔了23%,和我們科創板申報企業數量差不多,佔24%。我們醫藥產業的GDP和市值根本佔不到國民經濟的10%,但是我們人才佔到23%,可見這個行業多麼具有價值。其中第14批千人計劃當中生物醫藥產業佔的比例更大,所以說我們人才已經具備了。

再說具體研發企業。目前中國的研發機構、研究所和大學齊發力,真正的目前產業化在企業裡面。企業裡面2018年12月31號他們的年報,整個復星集團在一線真正從事科研人員4464人,行業有3116人,最小的成都的海斯科,一個新興企業有390人。所以中國研發人才儲備相當豐富,並且已經儲備投入到實際產業當中來。所以說中國在新藥研發從政策、資本、人才真可謂是萬事俱備已經不欠東風。

從2015年8月18日44號文到現在已經過了4年之久,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具備了相當實力,也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這個成果就是2016年—2017年全球這個年度以來,從事新藥研發企業一共4千多家,中國創新藥公司在全球的創新公司當中只佔4%,但是到了2019年三年之後提高了3個百分點,已經佔到7%,明年後年更會大幅度增長,因為新藥研發從2015年正式開始,從2016年3月4號新的化學分子制度開始大踏步前進,所以現在還是發力階段。所以我們階段性成果為今後大幅度前進提供了堅實基礎。

我想今天在座看到這個會更有信心,謝謝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