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一級教授和四級教授的區別有多大呢?

用戶8959973200007


有溫度有靈感的高校人才真經為你解答。

大學一級教授和四級教授的差距有多大?在一名高校人事工作者的眼中,一個是王者,一個是青銅。當然,青銅只是放在教授裡面來說的,而王者,是相對所有人來說的。



教授已經是教師系列的最高職稱,但教授之間水平層次也相差很大,所以,在設置教師崗位時,又把教授分為4個檔次,分別是教授一到四級(相應的,副教授和講師也分別被分為3個檔次)。



剛評上教授,即自動定為教授四級,這是教授的最低級,拿的也是教授中的最低工資。教師崗位的聘期一般是4年,也就是說,這4年如果沒有新的突出成績,都是按教授四級來聘用。

聘期結束後,學校會對教授的業績進行考核,考核合格可以續聘或參加競聘更高級崗位,考核不合格,則下一個聘期有可能會被聘為副教授三級崗位,相應待遇也將隨之降低。這就是高校實行的崗位聘用,能上能下,崗變薪變。



對於聘期內取得優秀成績的,可以直接競聘教授三級,甚至教授二級。這要看成績的層次。一般來說教授三級崗位佔所有教授崗位的20%到30%之間,優勢學科相對更多,弱勢學科相對更少。三級教授的定位是學術帶頭人,有獨立的團隊,或者是國家級大團隊下面小團隊的負責人,或者必須獲得省級人才稱號或國家級青年人才稱號。很多學校三級教授崗位要求設置得比較高,甚至會出現有崗位但聘不滿的現象。這說明,大多數教授其實都屬於普普通通,靠時間熬出來的教授。而三級教授,已經是其中的優秀者了。



二級教授要求更高了。在人事圈裡有一句話,叫二級教授的水平決定學校的高度。因為二級教授的定位就是學科帶頭人,基本上一個學科1-2個人,不超過全體教授的10%。學科帶頭人就是這個學科裡最有學術影響力,最有號召力的教授,能夠帶領學科其他老師爭取國家級重大項目、獎勵、能夠領導一個大的團隊或者創新群體。能聘到二級教授崗位的人,要麼是有長江傑青等國家級人才帽子,要麼就是國家重大專項的首席專家。他們既是科研的主力,又是衝擊人才頂峰的後備人選。



這個人才頂峰就是一級教授。它的聘用資格就是兩院院士和人文社科資深學者,即學術泰斗。高校是沒有一級教授的定崗權和聘用權的,聘也是國家來聘。有多少符合的都可以聘,如果一個都沒有,那就一個都不要聘。一個學校有一級教授,說明學校有全職的院士,如果一個學校掛著一堆院士,但卻沒有一級教授,只能說明這些院士都是外聘兼職的。一級教授們的收入就不好說了,年入百萬千萬也不算事,而且院士能享受副部級待遇,有專門的醫療保健團隊伺候。



這下大家應該清楚了,一級教授和四級教授之間的差距是巨大的。四級教授相對於副教授講師而言,已經是比較牛了,但也只能算是學術生涯的半山腰。而一級教授,才是無數人仰望的頂峰。


高校人才真經


目前在高校評 教授就是四級,上一級一般人是不可能的。

看看人大的一級教授

2009年4月,中國人民大學開展了首批一級崗位教授聘用工作。目前有一級教授:第一批(​方立天、劉大椿、紀寶成、吳易風、宋濤、張立文、李文海、陳先達、周新城、鄭杭生、胡乃武、黃達、曾憲義、戴逸)、第二批(​王利明、林崗、袁衛)、第三批(王子今、馮惠玲、吳曉球、楊瑞龍)

另外有的學校不叫一級教授,比如浙江大學稱為文科資深教授,只有十幾名,可見一斑。

華東師範大學稱終身教授,71名。每個學校不一樣

 以前每個省的評選教授標準是一樣的,現在放開,好了,每個學校都不一樣,同樣的教授,要看學校, 985的副教授,恐怕放到非211就是優秀教授了。


青青菜藍


一級教授

一級教授是教授職稱中的最高級別,高校教師的崗位分為13個等級。其中教授崗位分一至七級。其中正教授崗位包括一至四級,副教授崗位包括五至七級;中級崗位分3個等級,即八至十級;初級崗位分為3個等級,即十一至十三級。各高校高級、中級、初級崗位內部不同等級之間的結構比例全國總體控制目標是:二級、三級、四級崗位之間的比例為1∶3∶6;五級、六級、七級崗位之間的比例為2:4:4,八級、九級、十級崗位之間的比例為3:4:3,十一級、十二級崗位之間的比例為5:5。被評定為一級教授的教授一般都是學界泰斗級人物,即院士級別。按照規定,一級教授基本上只有院士才能達到相關的評定標準,故自然科學相關學科較多,社會科學和人文科學學科一級教授較少。

一級教授評定自1956年國家評定來,已經有半個多世紀曆史,但自從上個世紀60年代來,一級教授稱號逐漸淡出學界視野。自從2009年中國人民大學率先再次評定人文社科一級教授後,“一級教授”這個名次再次在學界閃耀起來,緊接著山東大學等高校都開始聘任人文社科一級教授。自此文科教授也有機會進入到一級教授行列,成為人文社科領域裡的“院士”。

設定意義

長期以來,我國沒有設立人文社會科學院士制度,造成了人文社科一流學者與理工科一流學者在津貼、住房、學術研究條件等方面待遇的較大差別,客觀上給社會科學發展帶來了許多不利影響。

2009年5月20日對於從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學者來講,這是一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日子。中國人民大學大學在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率先開展一級教授試點工作,14名人文社會科學學者被聘為一級教授,打破了一級教授崗位只能由兩院院士獲得的歷史,意義非同尋常。

中國人民大學校長紀寶成認為,所有的理念,都要通過行為來落實,通過制度來保障。對人文社會科學的重視也不例外。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人文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同樣重要。要從制度層面來真正扭轉“重理輕文”,落實“四個同樣重要”,從而為人文社會科學的繁榮發展和文科高等教育的發展提供良好的制度環境。

高校教學科研崗位普遍分為13個等級,最高為1級,最低為13級。這是改革開放以來高校首次進行教師崗位等級評級。然而,在此之前能夠成為一級教授的均是兩院院士,人文社科類教授沒有機會獲得一級教授崗位。在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率先開展一級教授聘任的試點工作,是完善職稱評審制度的一種探索和努力

在中國人民大學校長紀寶成看來,“聘任文科一級教授意義廣泛而深遠,有助於高校聘任教師工作更加規範化、完備化;有助於提升高校文科教師工作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有助於改變重理輕文和人文社會科學內部重社會科學輕人文科學的風氣、傾向,從而能夠吸引更多優秀青年報考人文社會科學,進一步改善人文社會科學專業的生源質量,也能夠吸引更多青年教師從事文科的教學和科研,進一步改善文科教師隊伍的結構和素質;還有助於實現社會公正、和諧,從而推動人文社會科學工作者和自然科學工作者的互相尊重、互相學習、平等相處,進而全面推進中國教育、科學事業的繁榮。”

這一舉措的意義在於提高了人文社會科學學者地位,體現對整個人文社會科學的重視,鼓勵人文社會科學出大師級學者。以發表論文的數量多寡論高低、只講數量不講質量的學術評價體系,制約了學術研究的深度和質量。消除“數字化教授”,是高校評價機制的一個導向。人文社會科學領域設立一級教授崗位,有助於建立何完善優秀人才的評價標準,對培養和造就創新人才意義深遠,也將給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注入新的血液。

只有院士才是一級教授。

四級教授是正教授崗位的最低級。

所以,區別較大。


LaoHuang188


有區別,而且還不是一般的大。一級教授的博士在讀博士生三年級時,一般就受命指導博士新生,他們博士畢業後一般一年左右就可以迅速晉升為所在單位的副教授博導,成為四級教授也只是二三年的事。四級教授的博士,畢業後從打雜的普通講師幹起,即便他自己能幹和肯幹,成為四級教授也是十年以後的事了。


南海石57583028


你身邊一定有不少人是大學老師吧?他們之中誰是教授、誰是副教授、分別是幾級,這些事你可不一定知道。所以,今天繆老師就聊聊大學教師的職稱,再以美國為例,說說中美教授職稱的區別吧。

一、國內現行的大學教師職稱

別看大家都是大學老師,人跟人之間的區別還真是挺大。大學教師的支撐從高到低有:

①教授:共有四級,一級到四級。這一級是超級大牛,是科學院或者工程院院士水平,最低也得是準院士的水平。二級的層次比一級略低,但也是學術界大牛的層次了,差不多得有傑青或者長江學者的頭銜。

②副教授:共有三級,五級到七級。

③講師:共有三級,八級到十級。

這其中,高級職稱包括教授和副教授總共七級,講師就是中級職稱了。近些年,高校對青年教師還有不少擦邊的叫法,比如說特聘教授,類似於美國的tenure track制度。也就是說在考核期內不定級,3-5年之後再定級。

一般人會認為,在高層次大學裡面,評教授會比較容易。繆老師需要澄清一下,事實真不是如此,越是高層次的大學,面臨的競爭越大,所以真的沒那麼容易。所以,一所高層次院校的副教授,水平可能比普通院校的教授還要高。

二、一級教授和四級教授之間的差別

作為教授級別中,最高的一級和最低的四級,自然是相差甚遠。這區別主要體現在數量、地位、年資、學術貢獻、待遇等方面。

不同高校的各個級別教授數量比例是不同的,但是總體上二級、三級、四級比例為1:3:6,一級已經沒法用比例來說事兒來,畢竟院士級別那是鳳毛麟角。從數量上說,一級教授比四級教授要少得多。

從地位上看,無論是學術地位還是社會地位,一級教授要比四級教授高的多,具體體現就是:四級教授需要用教授兩個字給自己背書,一級教授是用自己的名字給教授兩個字增光添彩。

從年資上看,除非是學術奇才,而且運氣超好,一級教授的年齡都不小,畢竟需要一點點的做出學術成果,一點點晉升嘛。待遇上看,一級教授已經沒什麼花錢的地方了,你懂的。

三、美國的大學教師“職稱”

繆老師之所以在職稱上面加個引號,是因為美國沒有對標國內的職稱制度,只是為了方便拿來對比,才用這個字眼兒。

在美國,剛剛進大學從教的phD,身份都是assistant professor(助理教授),要經過幾年時間的考核期,才能確保教職,也就是上面提過的tenure track(準聘——長聘制度)。

如果順利拿到穩定教職,基本上地位就是associate prefessor(副教授),我們可以理解成拿到來鐵飯碗,因為學校不能隨便開除你了。如果一切順利,你的科研成果不錯,同行評議也挺好,就有機會拿到professor。

看起來都是教授,不同國家,不同學校,不同級別之間差別居然這麼大,你瞭解了嗎?

我是繆登峰,歷盡十年考察前所大學的“大學活地圖”,期待你的點贊、評論和關注哦~!


繆老師妙筆生花


給你看一個我自己的表。注意關鍵的幾個信息:時間,資歷,水平,論文數量。

研究員系列和教授系列可等同,級別完全對等。

我所在的機構,Nature、Science級別的論文有一個都不見得就能怎麼樣。


從一個級別上升到下一個級別,首先是時間間隔(當然,有重大成果被破例提拔的除外),其次就是科研積累,最關鍵的是學術地位和資歷,約到後期,這些東西是越難的。

總結:一級就是頂級,中科院院士。四級是正高級職稱的門檻。所以你比較的是正高級職稱的入門者和世界頂級的學者。


熊貓爸


正教授分四級,一級教授一般是學術泰斗,在國內外享有很高聲譽,相當於院士。


祚珩


你可以百度一下,職稱,這都是中國的職稱評級制度造成的。


人生處處惹塵埃


一年級的教學重點在學習習慣,四年級的教學重點在學習方法,一年級教學中老師做最多的告訴孩子們怎樣做是對的,怎樣做是不對的,而四年級的時候更多的可以去詢問學生,怎樣是對的,讓他們獨立思考問題!


四月遇見美好


我想一級教授最起碼的著書立說,得有出版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