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6 梁思成《中国的佛教建筑》佛塔(上)


本文节选自梁思成先生所著《中国的佛教建筑》一文,于1961年12月发表于《清华大学学报》第8卷第2期,后收录入《梁思成全集·第5卷》。原文是为信仰佛教的外国读者写的一篇简要历史叙述,将佛教建筑在中国发展的全部过程做了概括性的介绍。本号在编辑时增加了配图。图片主要来源于梁先生所撰其它文章中的插图和古建爱好者网友所摄照片。音频引起喜马拉雅,朗读“大豆佛”。

梁思成《中国的佛教建筑》佛塔(上)

▲历代佛塔类型演变图(梁思成《图像中国建筑史》)

在中国的佛教建筑中,佛塔是值得作为一个特殊的类型而加以阐述的。从笮融建造他的金盘重楼起,在将近两千年的长期间,凡是规模较大的寺院组群中,往往也包括一座或若干座塔。经过长期的发展,中国历代的匠师创造出许多不同的塔型,大量佛塔遍布全国,成为一分极其丰富的遗产。


前面已经说到,中国初期的佛塔都是木材建造的;但是由于木材本身容易焚毁,特别是佛塔本身的高度,再加上上面金属的塔刹,容易诱导落雷,所以木塔的寿命一般都是很短的。再加上香火失慎,或是战争的破坏,如何取得佛塔的永久性问题,早已受到古代的高僧信士和工匠们的注意了。

梁思成《中国的佛教建筑》佛塔(上)

▲嵩山嵩岳寺塔平面图(梁思成《图像中国建筑史》)


梁思成《中国的佛教建筑》佛塔(上)

▲嵩山嵩岳寺塔立面和剖面图(引自 都护在燕然 新浪博客)

在公元520年,我们看到了对于这个问题的第一个答案,那就是河南嵩山嵩岳寺塔,中国现存最古的一座砖塔。在它以前以及和它同时的木塔,平面都是四方形的,并且是一层层地架叠上去的。这座塔却一反传统形式,平面作十二角形,在一座很高的塔基上,加上一座很高的塔身,再上去就是十五层很密的檐。这种形式是和过去三百年来传统的木结构形式毫无相似之处的。虽然没有文献可证,但是我们可以大胆肯定地说它是模仿印度的一些塔型的。从这座塔上的许多雕饰部分看,例如以莲瓣为柱头和柱础的八角柱,以狮子为主题做成的佛龛火焰形的券面等印度的装饰母题是非常明显的。但是更重要的是它创造了一座不怕雷火的永久性的佛塔。虽然在这以前五百年间砖已经被相当普遍地用在建筑上,但是象这座塔这样全部用砖结构而且达到将近40米的高度,它所反映的不仅仅是古代匠师在用砖的技术上极大的提高,而且反映砖的生产力极大的发展。从这座塔上我们看到社会生活需要和思想意识提出的要求,就向建筑提出了新的课题。当生产力和匠师的技术达到一定水平的时候,就可以产生新的方法和形式来满足这种要求。在结构上,这座佛塔由顶到底内部是空的,是象今天我们砌一座烟囱那样砌上去的。内部的楼板和扶梯都是用木头建造的。从这一现象看,说明当时的匠师在技术上还受到了一定的局限。从艺术方面看,这座砖塔的轮廓线是异常优美流畅的。这条轮廓线正是几何学上的抛物线形。这不仅说明当时的匠师已经掌握了高水平的几何知识,而且在建造过程中能够准确地把它砌出来。从佛塔的发展史看来嵩山嵩岳寺塔,如同佛光寺大雄宝殿在木结构的殿堂中那样,是一件最珍贵的遗产。


从这个时候起,以后将近五百年的期间是一个木塔和砖塔并存的时期。例如北魏的洛阳、唐的长安,所有数量众多的塔,绝大部分都是木材建造的,但是砖塔的数量的比重在这五百年间,就逐渐增加,到了公元第十世纪以后,木塔就成为极其希罕的东西了。


伟大的唐朝(618—906年)给后代留下了相当数量的砖塔。在这些砖塔之中,有两种主要的类型:一种是像古代的木塔那样一层一层累上去的,我们可以叫这一种做“多层塔”;另一种是像嵩岳寺塔那样,在一个高大的塔身上承托着多层密檐的,我们可以叫这一种做“密檐塔”。此外,还有一种次要的塔型,那就是作为和尚坟墓的单层的墓塔。令人注意的是所有唐代的塔,除了一个例外,平面全部是正方形的。嵩岳寺塔十二角形的平面,在以后两千年间再也没有再出现了。我们可以推测,这种四方形的平面是佛塔由诞生到成熟成型的发展过程中,广大的善男信女在槪念上已经接受了四方形的多层木塔作为塔的标准形式。因此佛塔的平面必须是四方的,否则它就不象一个塔了。而且在塔的表面处理上也必须把木结构的柱梁、斗栱表现出来,因此唐朝的多层砖塔例如西安的大雁塔(公元701—704年)、

香积寺塔(公元681年)、兴教寺玄奘塔(公元669年)等都属于这个类型。显然由于砖的材料本身以及用砖技术的限制,斗栱和檐椽部分是大大地简化了。

梁思成《中国的佛教建筑》佛塔(上)

▲西安香积寺塔,建于681年(左:梁思成《图像中国建筑史》,右:锦阳轩主 摄)

梁思成《中国的佛教建筑》佛塔(上)

▲西安兴教寺玄奘塔,建于669年(左:常盘大定、关野贞《支那文化史迹》,中:梁思成《图像中国建筑史》,

另一类型,密檐塔在唐代也采用四方形的平面。这种塔一般的不用柱梁斗栱等表面装饰,完全以它们的轮廓线取得艺术效果。其中杰出的例子,有嵩山永泰寺和法王寺的两座塔,虽然准确年代无可考,但都是第八世纪的东西。

梁思成《中国的佛教建筑》佛塔(上)

▲河南嵩山永泰寺塔(左)和法王寺塔(右)(梁思成《图像中国建筑史》)

这一塔型在中国相当普遍,远到西南云南昆明、大理也有唐代的密檐砖塔。例如昆明的慧光寺塔,大理的崇圣寺塔,都是杰出的例子。但是最重要的应该说是西安荐福寺的小雁塔。它和慈恩寺的多层的大雁塔,已经成为西安城市轮廓线的不可缺少的构成因素了。

梁思成《中国的佛教建筑》佛塔(上)

▲大理崇圣寺塔(左)、昆明慧光寺塔(右)(二叶舞鹤草 摄)

梁思成《中国的佛教建筑》佛塔(上)

▲西安荐福寺小雁塔及平面图,建于707-709年(左:梁思成《图像中国建筑史》,右:锦阳轩主 摄)

在唐代诸塔之中,我们应该特别提到慈恩寺大雁塔。它是唐代高僧玄奘法师从印度回到中国以后,在翻译他由印度带回的经卷的时候,特别建造起来的为保存印度带来的梵文原本用的,因此这座塔在中国的佛教史中就有特殊意义。

梁思成《中国的佛教建筑》佛塔(上)

▲西安慈恩寺大雁塔(建于701-704年)平面图及剖视图(左:梁思成《图像中国建筑史》,右:李乾朗《穿墙透

在所有这些塔中,内部的楼板扶梯也同前一个时代一样,是用木材建造的。显然这已经成了一个问题,到了十世纪以后才得到了解决。在唐代的砖塔中,还有为数众多的高僧墓塔,除了极少数如玄奘塔那样是多层塔以外,全部都是单层正方形的小塔,其中许多是用石料建造的。例如

山东长清灵岩寺的慧崇塔(第七世纪前半建造的)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种塔一般有两层重檐,顶上有砖或石制的刹,高度一般不超过四或五公尺。但是在唐代墓塔中,有一个孤例,那就是嵩山会善寺的净藏塔(公元745年)。它的平面是八角形的;表面上用砖砌出柱梁斗栱和门窗等。这座单层的小小的八角形砖塔,可以被认为是后来八角塔的始祖。

梁思成《中国的佛教建筑》佛塔(上)

▲山东长清灵岩寺慧崇塔 (左:梁思成速写,自《梁思成全集·第9卷》,右:卍善无畏 摄)

梁思成《中国的佛教建筑》佛塔(上)

▲慧崇塔平立剖面图(傅熹年《中国古代建筑史·第二卷》)

第十世纪中叶以后,砖塔已经成为绝大多数,木塔已经寥若晨星了。从这时候起,在佛塔的形式上和结构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二百年以前在净藏塔上一度出现的八角形平面,到这时候,突然变成了佛塔的标准平面形式了。这个平面形式的突然改变,原因何在,中国的佛教史家和建筑史家还没有找着令人满意的解释。这一现象是很值得硏究的。在技术上,五百年来木楼板、木扶梯的问题也得到了解决。宋朝以后的塔再不是像砌烟通那样砌上去了,而是在塔的内部用各种角度和相互交错的筒形券的方法,把内部的楼梯、楼板,塔内的龛室等同时砌成一个整体,消灭了过去五百年来外部用砖结构,内部用木结构的缺点。塔身更加坚固了。

梁思成《中国的佛教建筑》佛塔(上)

▲河南登封会善寺净藏禅师塔及平面图 (梁思成《图像中国建筑史》)

梁思成《中国的佛教建筑》佛塔(上)

▲河南登封会善寺净藏禅师塔及平面图 (Acot一杯茶 摄)

第十世纪中叶以后,更发展出丰富多采的佛塔类型;虽然基本上还是以多层塔和密檐塔两个类型为主,但是不同的地区还创造出不同的地方风格。而且兄弟民族对于塔的类型的创造也有不少的贡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