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2 中國的硅谷在深圳?未必


中國的硅谷在深圳?未必

■ 文 | 鴻學院院辦

硅谷,信息化時代的一個傳奇。它是全球科技的創新中心,吸引了世界各個國家和地區的優秀人才,它誕生過許多像IBM、谷歌、蘋果、臉書、思科、英特爾這樣偉大公司,自芯片時代起在科技創新領域一直領跑全球。

當今中國,從中央到地方,許多城市都號稱要把自己打造成下一個硅谷。每個地區都在建設科技園區、做孵化器、政府也提供了大量的優惠政策,搞人才引進戰略,可結果都收效甚微。

中國哪個地方會成為下一個硅谷,一直是學界和社會爭論的一個熱點。

以北京為代表的京津冀地區,有中國最頂級的高校坐鎮,又有國家重點的科研院所、重點實驗室、大量的國家項目,競爭優勢不可謂不突出。

以深圳為代表的珠三角地區,強大的電子工業和新興產業集群彙集於此,科技創新活力更是獨佔鰲頭。

以上海為中心的

長三角地區、巨大的貿易規模和一流的製造業足以傲視天下。

中國的硅谷在深圳?未必

其餘的武漢、成都、南京也都號稱自己想要打造硅谷。

到底誰會脫穎而出,扛起下一面硅谷的大旗呢?

其實美國的東北部和南部的一些州,也曾經嘗試複製硅谷的成功,但是均以失敗告終。

論教育和科研實力,美國東北部有著名的常春藤八校聯盟,而硅谷所在的加州,只有伯克利和斯坦福,並且東北部一直是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軟硬件條件都要優於加州,竟然也都失敗了。

如果想再創硅谷的奇蹟,在沒能徹底研究清楚硅谷模式的底層邏輯之前,只拷貝表面模式,不僅會浪費大量資源,而且根本無法取得相應的成效。

硅谷之所以能夠取得成功,主要是因為它擁有一種獨特的優勢:“合作式競爭”的文化資本。

文化資本這個概念來源於馬克斯·韋伯的《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他發現北歐的新教地區遠比南歐的天主教地區的工業化更深入、經濟更發達,有力地詮釋了文化資本對經濟發展具有實質性的影響力。

中國幅員遼闊,不同地區具有著迥異的文化資本,歷史上也各領風騷數百年,既有從秦漢到隋唐一直都高度繁華的關中地區,又有以開封、洛陽為核心的中原地帶,還有農業和商業貿易都空前發達的江南地區,以及海洋貿易極為強盛的珠三角。

唯有江南和珠三角歷經古代農業文明、明清商業繁榮、近代工業革命、現代信息經濟,始終長盛不衰。在未來的智能時代,最有希望繼續領先全國的,仍是這兩個地區。

中國硅谷的桂冠最後花落誰家?必有一場激烈較量。

江南地區的獨特優勢在於,江南先民在經歷了與水抗爭的數千年實踐中,不僅創造出了輝煌的物質繁榮,同時也塑造了精密治水的文化資本,系統性、規劃性、集體性、協調性構成了江南文化資本的典型特徵,在現代經濟發展中衍生出了“蘇南模式1.0”(集體所有制和地方政府深度參與的鄉鎮企業)、“蘇南模式2.0”(蘇州工業園區=政府精細規劃+外商跨國企業+本地股份制公司),目前正在形成獨一無二的蘇南模式3.0,對於未來的智能經濟時代,必將激發出更加強大的創新動力和制度活力。

想了解更加精彩的內容?宋老師在微課堂《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能否成為中國高質量示範區》中對江南的文化資本有著更加詳細、生動的論述。

本文節選自鴻學院微課堂《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能否成為中國高質量示範區》,請搜索【宋鴻兵觀天下】公眾號,瞭解課程詳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