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3 連續五天看了五遍的仁恆濱江園。︱劉德科

連續五天看了五遍的仁恆濱江園。︱劉德科

文︱劉德科

1st

如果你看過無數款戶型,自己也換過幾次房;那麼,什麼樣的戶型,才會觸動你?

可能是:能夠讓家庭成員高頻交互的戶型。舉個例子——

連續五天看了五遍的仁恆濱江園。︱劉德科

▲ 建築面積約170平米,四室三衛,仁恆濱江園

這個戶型的焦點,是那個狹長中島臺。你站在中島臺邊上,可以看到客廳、餐廳、廚房和玄關。

這個中島臺有什麼用?這涉及一個概念:視距——室內空間的視距越長,家庭成員交互的頻率才可能越高。

你可以在中島臺上吃早餐,泡茶,插花,甚至用筆記本電腦工作,和孩子一起做作業或者下棋……

當你在中島臺上做任何事,都可以隨時跟四個方位的人互動:在客廳沙發上看電視的人,在餐桌上刷手機的人,在廚房裡一展廚藝的人,剛剛開門進屋的人……

這個狹長中島臺,為家庭成員高頻交互提供了空間支持。

這個狹長中島臺,就是家庭中心。


連續五天看了五遍的仁恆濱江園。︱劉德科

▲ 仁恆濱江園實體樣板房,建築面積約170平米

這款約 170 平米的戶型,是仁恆濱江園的起步面積段。

這世上有兩個仁恆濱江園:一個在上海,多年前仁恆的成名作;另一個在杭州,就是我們今天要講的一個旗艦樓盤,中國高端住宅的一個新旗艦。

2nd

仁恆濱江園不是那種辣眼的豪宅。如果我們用貴氣逼人的那種豪宅觀念,來審視仁恆濱江園,恐怕要失望;它對中國高端住宅的進化,不是走馬觀花地看一遍就能捕獲。

你需要回味每一個細節的進化過程,才會不停地「哇哦」。或者說,你得入住之後,才會感受它的那些進化鏈——將來的居住者會比現在的看客更有感觸。

比如,外立面鑲嵌了木紋。你會覺得有一些特別,但這種感覺可能並不強烈。

如果不仔細觸摸,你很難發現那些木紋,竟然是鋁板——直接用木材,難以打理;用木紋鋁板,更長久。好吧,你或許會小小地「哇哦」一下,但也就僅此而已:用了一種好看的新材料而已嘛。

木紋鋁板背後,是一連串的進化鏈——

以前,我們的高層住宅建築通常不夠規整,窗和陽臺糊成一團,看上去不夠高級;

後來,一些講究高級感的樓盤,做成了公建化外立面,把住宅做得像寫字樓一樣美,但美則美矣,反而失去了濃郁的生活感;

現在,仁恆濱江園當然也講究外立面的規整(像寫字樓那樣規整,帶來高級感),但住宅不該像寫字樓一樣冷酷。所以,仁恆濱江園的做法是:用木紋鋁板鑲嵌在外立面,讓暖色迴歸。

豪華汽車很講究木紋內飾,仁恆濱江園講究「木紋外飾」。可以預見,在仁恆濱江園之後,木紋鋁板將是高端住宅樓盤的流行要素。


連續五天看了五遍的仁恆濱江園。︱劉德科

▲ 木紋鋁板刻畫了窗框意象,仁恆濱江園外立面(效果示意,僅供參考)


現在,你再看仁恆濱江園外立面上的那一框暖色,是不是「愈欣賞愈懂欣賞」了。

這個小小的進化鏈條上,其實還交織著另一條進化鏈——

古往今來,住宅外立面的美,主要來自窗框;進入高層住宅時代之後,窗框的意象基本消失了。中國最新一批高端住宅樓盤,都把「窗框的刻畫」作為必選項。仁恆濱江園更進一步,用木紋鋁板來刻畫窗框的溫暖意象。

3rd

再來看一下架空層的進化——

以前,底層架空層是住宅樓盤的標配,放幾張桌椅和一些健身器材和兒童的滑滑梯、搖搖馬或蹺蹺板;

後來,講究一些的樓盤,會在架空層好好精裝一番,變成不同主題的「泛會所」,書吧、健身房、兒童遊樂室等等;

現在,仁恆濱江園又推進了一步,把架空層與庭院進行融合設計(聽起來似乎又很簡單)。

我們先仔細回想一下這種感受:你在高級餐廳訂了一個包廂,打開落地窗,外面還有一個私密的露天庭院;你一定會和先到的客人,在庭院裡坐下來聊聊天。

你住的樓盤,有圖書室,有瑜伽房……這很好,但如果打開圖書室的落地窗就有一個相對私密的露天庭院,瑜伽房也連著一個對應的主題庭院,這種感覺是不是更好?

仁恆濱江園就是這麼做的:不僅賦予每一個架空層不同的功能主題,而且還都擁有一個專屬庭院——你在圖書室看書,在瑜伽房練習,是不希望有人對你形成視線干擾的。

別人在樓下的超大中央花園裡散步,是很難直接走進那些專屬庭院——必須先進入圖書室、瑜伽房,才能到達那些相對私密的專屬庭院。它們都是對全體業主開放的,但卻又是私密的,恰如阿米亥的詩歌題目:《開·閉·開》。


連續五天看了五遍的仁恆濱江園。︱劉德科

▲ 架空層及其專屬庭院,仁恆濱江園「自然書社」(效果示意,僅供參考)


這一切纖細的感受,大概只有神經足夠纖細的產品官才會注意到。

此前幾乎沒有樓盤這麼做過。說得粗暴一些:仁恆濱江園把一樓帶花園的房子(極少數業主佔有),做成了一個個「庭院會所」(全體業主均可使用)。

聽起來很簡單,不就是每個架空層弄個庭院嘛;但其實很難,因為建築和景觀屬於「不同部門」:建築是建築師的陣地,庭院是景觀師的主場,兩者通常不來往。

有一句話你一定很耳熟:建築和景觀要融合在一起。開發商都這麼說。但現實中的做法往往是建築直接矗在景觀中,建築是建築,景觀是景觀,兩者只是生硬地放在同一個地方而已,並沒有真的融合在一起。

每一個架空層都對應一個相對私密的主題庭院,這本身就需要景觀師與建築師的通力合作。

這兩種作業流程會產生天壤之別的樓盤:景觀師與建築師不來往,或者兩者協同設計。再舉幾個例子——

現在,稍微講究一些的樓盤,都會做入戶大堂,但是入戶大堂與中心花園之間,幾乎是景觀師的「盲區」。通常,弄一條鋪砌精緻的甬道和一個有腔調的雨棚就差不多了。

仁恆濱江園的做法是,在入戶大堂與中心花園之間,幾乎都銜接一個庭院意象:用廊架與透磚牆圍出一個小庭院。簡單說就是,

高層住宅也應該像別墅那樣,在打開單元門之前,要先穿過一個小庭院,在潛意識領域切換你的回家情緒。

為了這樣的小庭院,仁恆濱江園的景觀師與建築師爭吵了好幾次,雙方爭著做那些廊架與透磚牆,為的是讓它們與建築、景觀保持協調。

倘若景觀師與建築師沒有爭吵過,算不上什麼高級貨。絕大多樓盤,景觀師與建築師根本就不來往,連爭吵的機會都沒有。


連續五天看了五遍的仁恆濱江園。︱劉德科

4th

你可能不知道,圍牆不是建築師的業務範疇,而是屬於景觀師的。所以,我們有時會看到建築和圍牆出現設計脫節的「車禍」,就像上半身西裝下半身是運動褲。

仁恆濱江園當然不存在這個問題,反而又更近了一步:讓保安崗亭也消融在建築與景觀之中。

通常,保安崗亭也是景觀師做的——幾乎所有的樓盤,保安崗亭都是矗立在你的視覺焦點位置。問題是,我們是安靜的住宅區,又不是公檢法大院,需要讓保安崗亭佔據那麼顯赫的位置嗎?

仁恆濱江園的做法是:讓圍牆拐個小小的彎,形成一道弧形,進而騰出一個保安崗亭的空間。這樣一來,保安崗亭似乎「隱身」了,不再佔據你的視覺中心位置,但它又沒有消失,保安還是會及時出現,是為「在而不顯」。

這個「隱身」的保安崗亭,同樣是建築師與景觀師協同設計的成果——四手聯彈的樂章。


連續五天看了五遍的仁恆濱江園。︱劉德科

▲ 仁恆濱江園現場示範區一隅:牆體與天花板均為木紋鋁板

5th

為什麼很多樓盤的露天泳池,只有用上帝視角才好看?因為它用的是平面思維,不是立體思維:泳池被池岸線嚴嚴實實地圈起來了,圈在一個平面裡。

仁恆濱江園的做法是:把泳池的一邊打開,做成疊瀑。這樣一來,當你在樓下散步(路面低於水面),你遠遠就能看到一道疊瀑,噴湧流動的疊瀑;而不是進入泳池區,才能看到一池幾乎紋絲不動的水,更不需要飛到天上用上帝視角才能看到泳池的完整美貌。

連續五天看了五遍的仁恆濱江園。︱劉德科

▲ 遠遠就能看到一道疊瀑(效果示意,僅供參考)

當你散步的時候,那已經不是泳池,而是一條「融化的河流」:它不是刻板的長方形,也不是規整的橢圓形,而是隨著建築與樹木而蜿蜒融化的一條寬域河流。


連續五天看了五遍的仁恆濱江園。︱劉德科

▲「融化的河流」(效果示意,僅供參考)


雖然仁恆濱江園有高達 2 萬平米左右的景觀空間,但泰國景觀師 Pok Kobkongsanti 先生仍然把每一寸土地都當作是可以做道場的螺絲殼。所以,現在你去看仁恆濱江園的景觀方案:它就彷彿一個 RAR 格式的超大壓縮文件,等待著每一位居住者去解壓成一層又一層的夢境。

如果只能用一句話來歸納 Pok 先生的所有景觀設計作品,我們的選擇是:給你濃濃的度假心態,即使就在自己家樓下。

如果你住過曼谷的「Ad lib」或「Hilton Central Pattaya Hotel」,那就是 Pok 先生的景觀作品。

不曾向奢華酒店借鑑過一鱗半爪的樓盤,稱不上是高級樓盤。仁恆濱江園不止是請了做過大量高級度假酒店的景觀師,整個仁恆濱江園差不多就是一座奢華酒店的模樣,似乎在全球奢華酒店清單上也佔了一行。

6th

室內恆溫泳池需要什麼?如果你足夠敏感,或許會這麼說:要有光,最好一面牆全是自然光;層高要高,最好室內層高有八米多高。仁恆濱江園就是這麼做的。

你可以把它設想成蘋果旗艦店:裡面沒有貨架、樓梯以及隔在中間的樓板,而是隻放了一個恆溫泳池。

只為創造如此氣場:通透。

不是說有室內恆溫泳池就可以了,敏感的人會關注:要高,要有光。我們或許可以稱之為「高光泳池」。


連續五天看了五遍的仁恆濱江園。︱劉德科

▲ 仁恆濱江園室內恆溫泳池(效果示意,僅供參考)


7th

新出品的仁恆濱江園,它不是用某幾個貴得嚇人的器物博得聲名,不是用某幾個討巧的「客戶敏感點」博得喝彩,

它是一種系統化的場景創造。

或許,仁恆濱江園可以是一個形容詞;以後你誇別的樓盤,可以說「這很仁恆濱江園」,就像誇一個人豁達你可以說他「很蘇東坡」,誇一個人酷你可以說他「很周杰倫」。

我們未必能買仁恆濱江園,但我們得知道,仁恆濱江園現在把中國高端住宅推進到了什麼程度;就像我們未必會讀石黑一雄的小說,但我們得知道當今世界的小說已經演化到什麼模樣——日裔英國作家石黑一雄的《遠山淡影》,不同於《哈姆雷特》或《紅樓夢》那樣的古典名著,也不同於《追憶似水年華》那樣的現代意識流小說,你甚至說不清那是什麼風格或什麼流派的小說,但你知道,這是這個時代才會有的傑作。

最後,我們還是不能免俗,稍微總結一下仁恆濱江園的一些看點——

◆ 木紋復興:用木紋鋁板鑲嵌外立面,讓暖色迴歸,使住宅樓盤保持高級感的同時又不至於像寫字樓那樣冷酷。

◆ 窗框意象:幾乎每一個開窗面(包括窗和陽臺)都被木紋鋁板鑲邊裝飾,在現代建築中通過窗框意象的刻畫,繼承了古典建築的儀式感。

◆ 融化的河流:把泳池的一邊打開,做成疊瀑,它不是刻板的長方形,也不是規整的橢圓形,而是隨著建築與樹木而蜿蜒融化的一條寬域河流。

◆ 高光泳池:室內恆溫泳池,層高約 8.8 米,並且有一面自然採光牆。

◆ 風之會所:擁有自然風與自然採光,減少壓抑感。

◆ 庭院會所:不僅賦予每一個架空層不同的功能主題,而且還都擁有一個相對私密的專屬庭院——對業主開放的圖書室、瑜伽房,仍然保有私密性。

◆ 歸家小院:在入戶大堂與中心花園之間,銜接一個庭院意象——用廊架與透磚牆圍出一個小庭院,讓高層住宅也像別墅那樣,在打開單元門之前,要先穿過一個小庭院,在潛意識領域切換你的回家情緒。

◆ 花之徽章:在入戶門一側設置窄長的博物架,用一瓶花枝傳遞主人的美學取向,宛若家的徽章。


連續五天看了五遍的仁恆濱江園。︱劉德科


▲ 杭州仁恆濱江園實體樣板房入戶門

◆ 家庭中心論:用一個狹長中島臺,形成 10 米以上的視距,創造出家庭成員高頻交互的家庭中心。

◆ 家庭平權:約 190 平米戶型做了三個套房,讓孩子和父母都能擁有獨立衛生間。

◆ 60 輛邁巴赫:以約 190 平米戶型為例,設置了儲物空間約 38000 升,相當於 60 輛邁巴赫的後備箱空間。

◆ 約 170 平米起步:在「高週轉」與「高房價」時期,很少有開發商敢一個樓盤全是大戶型,但仁恆濱江園還是敢只有這麼三個面積段——約 170 平米,約 190 平米,約 250 平米。

◆ 沒有中心樓王:仁恆濱江園沒有「高低配」,是大圍合設計,並且中心位置沒有矗一幢「樓王」。仁恆濱江園的規劃設計前後歷經十三稿,從第五稿開始徹底放棄「中心樓王」的思路,最大化地保持景觀面積與通透性,讓每個幢樓、每一個戶型都擁有通透的視野。


連續五天看了五遍的仁恆濱江園。︱劉德科

▲ 杭州仁恆濱江園項目首席產品官PPT

◆ 迎賓樓:仁恆樓盤的標配,回家的第一道情緒切換場所。


連續五天看了五遍的仁恆濱江園。︱劉德科

▲ 仁恆濱江園迎賓樓(效果示意,僅供參考)

隱身的保安崗亭:讓圍牆拐個小小的彎,形成一道弧形,進而騰出一個保安崗亭的空間。這樣一來,「隱身」的保安崗亭不再佔據你的視覺中心位置,但它又沒有消失,保安還是會及時出現,是為「在而不顯」。

8th

不少杭州朋友會可能很討厭這篇文章:在杭州買房,是需要公證搖號的,他們希望最好大家都不知道有仁恆濱江園這個樓盤存在,這樣他們的搖號中籤概率就可以高一些。

既然中籤率不會高,不如多一些搖不到的人,可以相互安慰。或許,很多年後,你可以淡淡地一說:我曾經搖過仁恆濱江園,在一個叫做南星橋的地方,在杭州……

其實啊,我們的文章沒有那麼大的影響力。我們只不過是忍不住連續五天去看了五遍。我們只不過是:及時激賞一切新浮現的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