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6 2019,公募基金打贏“翻身仗”

長期以來,公募基金常被國內投資者笑稱為“反向指標”。比如,在2015年時,爆炒“神小創”的是公募基金;2018年頻繁踩雷的也是公募基金。


有道是,“風水輪流轉,今年到我家”。2019年的公募基金可謂打了一個漂亮“翻身仗”。

截至目前,國內淨值翻倍的公募基金數量達到6家,更重要的是,截至目前,今年普通股票型基金、偏股混合型基金的年內回報(不算今年成立新基金)都超過了40%。雖說距離年末還有兩週時間,但年化40%的收益率絕對可以在國內大類資產配置中,處於絕對的前列了。

那麼,我們的問題就是兩個:公募基金今年為什麼表現這麼好?明年公募基金能否延續這樣的表現?

我們以廣發基金劉格菘管理的三隻基金作為觀察重點:廣發雙擎升級、廣發創新升級、廣發多元新興,均實現今年以來業績翻倍。

上海證券報在三季度曾對劉格菘做過專訪,劉格菘自認為今年業績出色的主要原因有三點:一是高倉位,二是選對賽道,三是持倉集中。

“在今年年初,確定以兩大方向為抓手:一是選擇當期具備可持續性、高景氣度、獨立或者逆週期增長邏輯的行業和個股,如新能源產業鏈(包括光伏、風電、新能源汽車);二是逆向選取部分暫時處於商業週期低谷,但市場空間廣闊、核心競爭力突出的龍頭公司,例如部分醫療器械、醫療服務、半導體相關的自主可控產業鏈;三是持倉集中、持股週期長。對於看好的公司,我會深度研究,研究透徹了敢於下重手。從我的投資組合可以看到,持股相對集中,持股週期比較長,一拿就是好幾年。例如,今年表現比較好的一隻電子股是我在2017年四季度挖掘出來的,一直持有到現在。”

但令小編最為深有同感的是,劉格菘表示,“以合理價格買入優秀企業,好於以低估價格買入一般企業。我願意將時間和精力花在尋找優秀的公司上,伴隨企業成長獲得較好的投資回報,這樣心裡很踏實。”

在投資圈內,這句話十分“巴菲特”,以好價格買入好公司,其實就是2019年“賺錢”的秘密。

在國內資本市場,特別是二級市場投資,有人總結了幾種賺錢模式:

其一、賺宏觀的錢:2009年,“4萬億”投資,拉動了基建投資,作為基礎性材料的煤炭、有色行業表現亮眼。有人將之稱為“煤飛色舞”行情,這都是賺強週期的錢。也有人將之稱為“自上而下”選股;

其二、賺概念的錢:2015年,原本只是視頻行業為主業的樂視網,推出了所謂的“生態化反”的概念,以所謂“硬件賠錢、軟件賺”迅速成為網紅個股。雖然事後被證明,這些概念大多隻停留在PPT上,但並不影響部分人賺的盆滿缽滿。

其三、賺公司的錢:在投資業內,很多人都推崇“自下而上”選股,也就是挖掘真正的好公司。比如說2016年以來的消費概念股-海天味業,論行業並不出彩,就是家常醬油,但因為穩定的業績,獲得了資金的青睞,公司市值逼近3000億元,和房企龍頭萬科都有一拼。

顯然,2019年公募基金賺的是第三種情況的錢,即通過“自下而上”選股,賺到了好公司的錢。

但如果我們再進一步給基金持股分個類,那麼大家機會發現,5G概念、芯片和新能源等大科技概念是公募基金2019年絕對的“核心資產”。

所謂的“核心資產”,對應機構來說就是當年的“市場熱點”。我們以當前國內規模最大科技類ETF——華寶科技龍頭ETF(515000),四季度以來保持了較高的活躍度。Wind數據統計,科技龍頭ETF11月全月日均成交額達到4.99億元,高居滬深兩市所有A股行業/主題ETF成交額第一,在所有A股科技主題類ETF中亦位居第一。

那麼第二個問題,2019年公募基金能否延續今年的強勢?

這主要取決於2020年市場風格究竟是什麼樣子?誰又能對公募基金產生影響?

12月14日,人民銀行副行長陳雨露在一個金融論壇上披露,“目前中國A股、國債、政策性金融債等資產都已經被納入到明晟、富時羅素、標普道瓊斯、彭博巴克萊等多個國際重要的股票債券指數。2019年前三季度境外投資者淨增持境內債券和股票900億美元左右。”新金融小編掌握的一個數據是,今年以來外資通過陸股通淨流入A股約3100億元。

在A股市場中,外資機構會起到怎樣的作用?

“一開始做A股的時候,最大的挑戰就是如何不被市場帶著走,板塊輪動飛快、受散戶情緒影響大是這個市場的特徵。”曾經供職於挪威主權基金的一位投資總監曾對媒體這樣描述初入A股市場的感覺。

但“自下而上”的選股標準是不少主流外資最為看重的選股策略。

有基金經理曾對外披露其構建的組合的基本策略,中國A股投資領域約有4000只股票,在按流動性篩選後所得的股票數目約為400-600只,在配對投資主題(例如消費升級、產業升級、科技創新、結構性改革)後的股票數目約200只,此後按照子行業分析得出股票數目約100只股票,最終在進行深度基本面,ESG及估值分析後的得出包含30-50只股票的構建投資組合。

其實知道得太多也未必有用,我們只需要瞭解,A股市場中目前已經有近萬億資金,遵循的是這種選股思路,如果公募基金也在2020年遵循和2019年一樣的策略,那麼大概率的“核心資產”依舊是價值投資。

上一次公募基金集體遵循價值投資選股理念是什麼時候?是2005-2007年。彼時,市場上最為追捧的是“五朵金花”: 招商銀行、雲南白藥、萬科A、貴州茅臺和蘇寧電器。

如果這麼看,你是不是對2020年的市場有了些許期待?

當然,最後還要說一句。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新金融記者 張兆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