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封鎖50年的技術,中國如何打贏“翻身仗”?5年攻克,節省50億

西方封鎖50年的技術,中國如何打贏“翻身仗”?5年攻克,節省50億

俗話說“求人不如求己”,對於國家來說也是這樣。雖然現如今的中國已經走出了“落後就要捱打”的時代。可是還有很多高新技術我們仍然面臨著受制於人的窘境,只有我們奮發圖強,努力追趕,打好這一場場科技上的“翻身仗”,才能讓我們中華民族成為這“新時代”的引領者。

今天我們就來看一看被美德日封鎖了近50年的石化核心技術,如何被中國女科學家在5年之內成功造出,打贏這場漂亮的“翻身仗”。

夢想開始的地方

1993年,從大山裡走出來的姜妍來到省會瀋陽上大學,她如同一棵向陽的小草,渴望著獲得知識的滋養。 那時,每當老師講起某些先進技術只有國外掌握,而我們又常常受制於人的時候,她的心中總會湧起一種難以名狀的惆悵。 從那時起,夢想的種子開始在姜妍的心中生根發芽。

她夢想著有一天,她也可以創造出世界一流的先進技術,打破國外的技術壟斷,讓中國人能揚眉吐氣。1997年,懷揣夢想的姜妍進入了自己夢寐以求的這個為共和國創造了無數個第一的

瀋陽鼓風機集團有限公司。進入工廠後,她內心滿懷著喜悅、更滿懷著珍視,她任勞任怨,不放過任何學習機會,對工作不挑不撿,師傅安排她做什麼她就做什麼,哪裡需要她就到哪裡。

西方封鎖50年的技術,中國如何打贏“翻身仗”?5年攻克,節省50億

就是這樣一點一滴的積累,使她收穫頗豐:各種儀器、齒輪的材料、技術規格、使用標準和物理特性,她都瞭如指掌。並且這些為她以後攻克難關打下了基礎,這裡成為了她夢想開始的地方。

機會只留給有準備的人

“乙烯壓縮機如果不能實現國產化,中國人將永遠被別人卡著脖子。”一位德高望重的院士在一次會議上說:“乙烯裝置的投資額動輒為數百億元。 即使外國公司漫天要價,我們也只能接受。不僅價格由對方決定,交貨時間和售後服務也沒有任何保障。

儘管我們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裝生產國之一,但多年來我們一直無法使用自己的機器生產合成纖維。可以說,如何實現乙烯設備的國產化,關係到我國的國計民生。”聽聞此言,年輕的姜妍深受觸動。從此實現乙烯壓縮機的國產化成了姜妍內心堅定不變的理想,為了儘早實現這一理想,姜妍將自己幾乎全部的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大型乙烯壓縮機的研發中,不斷創新和突破乙烯離心壓縮機的

核心技術。

2006年,我國決定在撫順、天津和鎮海這三個地方開發建設300萬噸的乙烯項目。 瀋陽鼓風機集團負責了為這三個項目開發百萬噸乙烯壓縮機裝置的任務。為此已經研究良久的姜妍主動請纓,承接了中國第一臺百萬噸級乙烯壓縮機的開發任務,當時的姜妍年僅33歲。

西方封鎖50年的技術,中國如何打贏“翻身仗”?5年攻克,節省50億

不畏艱險,迎難而上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可是當時沒有任何成功經驗可以用來借鑑,姜妍面臨著西方技術極度封鎖和相關信息極度匱乏的雙重考驗。“這世上本沒有路”,姜妍和她的團隊必須用自己的雙手摸索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來。

每天睡眠不足五小時,工作臺上的設計圖紙堆積成了小山;計算機屏幕上的數據密密麻麻的排列在一起;姜妍和她團隊的雙手翻閱了無數的外文原始資料、畫完了成百上千張設計圖紙:雙腳走遍了國內各大煉化廠,走訪了國內各各相關研究機構,無數次登上了數十年米高的乙烯裝置臺。她們在一次次查閱中獲取知識,在一次次失敗中積累經驗。

終於,星光不負趕路人,經歷了一次又次的失敗,姜妍終於找到其中最大的問題:百萬噸級乙烯壓縮機的加氣結構需要改進。常規的壓縮機為了提高壓縮機的整體效率,必須在經過多個階段的葉輪壓縮後,將壓縮機冷卻並壓縮到一定溫度

。 如果根據這種方法,必須要向百萬噸級乙烯壓縮機內添加多個氣缸。 這樣一來,勢必要將壓縮機分為兩部分進行製造,那麼,設備的工作壓力將急劇增加,並且效率大大降低。

西方封鎖50年的技術,中國如何打贏“翻身仗”?5年攻克,節省50億

經過不斷的探索,姜妍發現可以利用乙烯自身的優勢來進行缸內冷卻,-101℃乙烯本身就是一種優良的製冷介質。於是,她大膽地決定採用缸內加氣的方式,通過改良缸內的加氣結構,可以直接為用戶

節省資金7300萬元。 最終,經過反覆驗證,姜巖的團隊形成了完善的百萬噸乙烯壓縮機設計。

9年前2月22日18:00,在瀋陽鼓風集團總裝車間成功調試了國內第一臺百萬噸級乙烯壓縮機,中國已成為世界上第四個能夠自主設計和開發一百萬噸乙烯壓縮機的國家。在國內,瀋陽鼓風公司以設計和製造百萬噸乙烯壓縮機的能力成為世界第四傢俱有百萬噸壓縮機設計和製造能力的公司。

我國乙烯壓縮機長期依賴進口的消極局面已經徹底結束,打破了西方對中國50年技術封鎖的局面,直接為國家節省了進口設備資金50億元。

如果被人瞧不起,我就一定要達到一個高度

姜妍曾經說過:“看到國外的先進技術和別人對我們中國的輕蔑,讓我內心深處有一種難以名狀的惆悵。我的性格是,如果被人看不起,我就必須達到一個高度。儘管他們比中國早一百年,但現在,我相信中國僅落後10年。”她以實際行動證明了這一句話。從2006年生產的第一臺45萬噸乙烯壓縮機到2011年開發的120萬噸乙烯壓縮機。

西方封鎖50年的技術,中國如何打贏“翻身仗”?5年攻克,節省50億

姜妍及其設計團隊從零開始在中國的乙烯壓縮機上取得了歷史性的突破。在這個代表著石化工業設備最高水平的領域,它打破了外國技術長期壟斷的僵局,不斷地打破記錄,開創了中石化設備跳動著“中國心臟”的時代。

她和她的團隊的每一個人都用自己的汗水為中國的石化工業開闢了新道路,西方國家在乙烯壓縮機領域已經走了近百年的路程,可是她們讓中國在僅用了短短几年時間後就後發制人成功實現了彎道超車。為我國在科技領域打贏了這場漂亮的

“翻身仗”。

在中國科技發展的道路上仍然有很多大山需要翻過,我們需要更多的像姜妍一樣的探索者,帶著一顆不屈的心為中國打贏一場又一場漂亮的“翻身仗”。我們有理由相信在未來不僅會有更多的中國製造,更會有數不盡的中國創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