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9 電信運營商的好日子或許要變難了

近日,國家電網和中國廣電合作推進5G系統的事情引發了通信行業內的廣泛關注。不少通信圈內人士認為三大基礎電信運營商的格局即將因此打破,“好日子”或將到頭。為什麼呢?原因大致這樣五點:

一是5G牌照多發了一張,是4張牌照!

中國移動董事長楊傑層多次提到5G不等於4G+1G。

電信運營商的好日子或許要變難了

可是5G的牌照確是比4G多發了一張。確實,中國地域遼闊,但是我們90%的人口集中在較少的區域;而且5G投資費用要遠遠大於4G,這已經成為業界的共識:首先是電費,3倍於4G;其次是基站成本和數量上,3倍於4G基站。因此,5G建設成本較4G佈網投資來說將是天文數字,中國移動內部人士曾坦言,5G要達到目前中國移動4G的覆蓋效果,投資將數倍於目前4G的投資,而且這還不包括後續的運維。這意味著對於中國移動而言,就非常吃力了,按目前中國移動營收及利潤來看,大約需要10年或更久的利潤,隨著運營商在提速降費等多重環境下讓利,利潤下降太厲害,就會需要更久。所以,利潤幾十億就同比淨增百分之好幾百的中國聯通更望塵莫及了,只能選擇和中國電信抱團取暖,共同建設5G網絡,不過這後續如果不合並,兩家因此運維及實際資源使用扯皮的事兒估計還在後面,遭殃的還是用戶。

二是國家電網+中國廣電合資建設5G網絡,或將引起運營商的新變化!必然引起蝴蝶效應!

首先是電信聯通合併,這個事情基本上不會出現問題。行業內多位人士認為中國電信、中國聯通合併已經勢在必行。原因很簡單:首先,5G需要巨大的投資費用,不是中國聯通可以承擔的,電信也是亞歷山大的;其次,中國聯通在雲南、廣西等市場領域已經被逐出主流市場,在雲南,聯通已經把自己“賣了”。只能通過混改進行外科式治療,按市場規律,電信行業是強者恆強、弱者必然被逐出市場的地方;再次,雖然5G是數字經濟的核心基礎,在目前經濟情況下,必須量力而行,不能透支自身;最後,中國移動在期“四輪驅動”個人、家庭、政企、新業務領域的優勢越發明顯,中國電信+中國聯通聯合起來,才能更好的和中國移動進行全方位的市場競爭。

中國聯通的混改如何辦?其實,行業內部分人士認為,這個事情無非幾個思路:清退投資方的投資金額;電信聯通合併後,折算成新的股份比例到新的公司中。

人才的大量流動問題。國家電網+中國廣電的5G建設和運營,急需大量的人才和經驗,因此三大運營商,尤其是中國聯通的人才將大量流向到中國廣電去,當然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也會有大量人才流動。

中國鐵塔,中國鐵塔可能是另一個受傷的對象。因為國家電網存在巨大的基站地址和機房,他們較為容易構建自己的基站系統。這樣,成立幾年的鐵塔何去何從,將收到巨大的衝擊和考驗。

三是攜號轉網的問題!

攜號轉網本來就不是中國移動、中國電信的根本性問題。因為市場在急劇變化,現在的用戶不是語音時代的用戶,電信運營商是敏感過度。100元以內的資費,對現在的用戶根本不是事。傳統的卡、號,對於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用戶就是一個ID,或者是一個賬戶,而不是使用界面,也不具有任何強連接用處,因此現在的卡、號就是購買流量、使用流量的賬戶而已。物價這麼貴,電信流量資費這麼便宜,月資費買不了二斤豬肉,只有低端用戶才那麼在乎流量資費,攜號轉網的基本上是低端用戶。很多高端用戶,基本上具有兩個手機,很多人基本配置移動+電信、移動+聯通的卡號,因此高端用戶沒有轉網的強烈需求。


電信運營商的好日子或許要變難了

四是中國移動的巨大壓力!

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的合併,其實力必然比現在強,尤其是家庭寬帶市場,這可能對中國移動帶來巨大的壓力。中國廣電的5G系統,必然在大中型城市對中國移動的移動市場帶來巨大的影響。大家可以看看LG U+在韓國的例子。尤其是中國廣電的700MHZ的頻譜,這是在太有殺傷力了,因此大中型城市的移動用戶,尤其是青少年用戶,可能會影響較大。中高端人才問題。中國移動的中層經理應該說實力能力都比較強,但是位置就那麼多,那麼中國廣電必然會想辦法引入中國移動的基層、中層幹部,中國移動的人才隊伍體系會受到衝擊。總體上,中國廣電+國家電網合資建設5G系統對中國移動是空頭消息。

電信運營商的好日子或許要變難了

五是刀刃向內的革新是電信運營商急迫要做的。

中國廣電+國家電網入局,必然引起巨大的電信運營商格局變化。業內人士預測中國聯通+中國電信合併勢在必行;中國移動在移動市場、人才隊伍領域會受到巨大的衝擊;中國鐵塔何去何從,是另外一個較大的問題。

但是,對於5G產業鏈、對於數字經濟的快速推進是巨大的利好。因此,國家提出的新發展理念,需要我們好好學習,這可能就是我們認識的新發展理念和思路。

(內容來自微信公眾號運營商有話說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