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6 不一样印度

不一样印度

古有四大文明古国,今有新兴市场金砖五国,印度和中国都在其列。古有唐僧三藏西天取经抵达天竺。今有小米电子产品红透印度市场。


没去过印度时,只有宝莱坞电影、咖喱味道等刻板印象。然而十次旅行之后,我生成些新认识。


英国在印度殖民统治将近两百年,留下了全套法律条规,以及文官体系来实施法律。直到今天,印度政府和社会依旧尊重法制精神,有时也不免刻板盲目,终于闹出笑话来,须得靠民间智慧解决。


为减少酒驾,政府通过法律,规定高速路旁两百米内不得出售酒精。好巧不巧,孟买多家五星级酒店,都紧靠机场高速。如果严格执行,餐厅里酒吧都要歇业。


印度人很聪明,找到了变通办法。酒店将原通往高速路大门关闭,改从另一端进出,注册地址也相应更改。如此一来,法理上酒店离高速路就不止两百米了。酒吧不用挪位置,业务照常进行,皆大欢喜。


要观察印度官僚体系低效运作,最好是在国内机场。安检通道上,有人检查机票,有人检查行李,有人往登机牌上盖章,有人往随身行李挂牌上盖章,各司其职,充分就业。旅客们毫无怨言,耐心等候。


突然,有个年轻人身形矫健,一路走到最前沿,工作人员挥手放行。我身旁荷兰人大声呼喊“插队!插队!”其他人则善意提醒,这是一位著名板球选手,正在享受特权。


原来,英国人十八世纪来印度时,还带来了沉闷的板球运动,和为熬过板球比赛喝下午茶的习惯。板球如今是印度第一体育,板球明星也是民众心目中的英雄和偶像。


我也插过队。印度人是好客民族,对外国人不止友好,还会给特权。我在一间印度庙前排长队等待。有个工作人员走近,端详我的中国面孔,然后问是否带了护照。我确认后,他带我前往贵客通道快速通过。


我在公司复述这个故事,引起一位英国籍印度裔同事无限愤懑。他曾经也要求享受外国人特权,却忘了带护照,工作人员看看他与本地人无异的面孔,轻蔑地说,别以为你英语说得好就能蒙混过关。


事有两面。外国人在印度也常常花费比本地人更高。甚至上洗手间,印度人付10卢比的话,外国人要付100卢比。我和管理员软磨硬泡,说明中国也是发展中国家,最后付了20卢比。


十五年前我首次到印度时,当地人对中国的印象还停留在历史中,会说出“上海比不上孟买”之类的话。如今当然不同了,中国是第二大经济体,印度则奋起直追。这就是经济界津津乐道的“龙象之争”。


印度人是乐天的民族,比较凡事都看积极面。他们喜欢说,过去五年印度经济成长速度比中国快,却不提中国国民生产总值是印度的五倍。他们喜欢说,印度人口总数即将超过中国(要不了十年),却不提只有3%的国民认为自己很幸福(中国是21%)。


印度有一项遥遥领先,却绝口不谈,那就是世界前十个污染最严重城市中,印度独占八个(中国只有一个)。空气中尘埃颗粒造成能见度低,北京人管它叫“雾霾天气”,勒克瑙人管它叫“星期二”。


种姓在印度是绕不开的话题。我在中学历史课本里学到了四个,实际有上千个,且不仅限于印度教徒,在穆斯林甚至基督徒中也有类似的构造。换句话说,印度人将鄙视链实况呈现。


问起当地人,种姓制度是否依旧,有人说在民主社会这已经成为历史概念,有人说长期的文化传统不曾轻易改变。不难猜出,前者是急于抹平差别的低种姓人士,后者则是乐于提示差别的高种姓人士。正如生活中那些强调气质和品格比容貌更重要的人,通常……呃……气质和品格很好。


种姓与职业挂钩,造成人无法从事自己天赋适合的工作,是一种极大的劳动力浪费。幸好罗摩大神时代并没有电脑,于是任何种姓都可以写代码编程序,让印度的信息科技行业人才辈出,硕果累累,涌现出不少世界级的优质企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