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3 甘肅西和農村“殘障女”:自學識字 輪椅上創詩歌集

甘肅西和農村“殘障女”:自學識字 輪椅上創詩歌集

圖為甘肅隴南市西和縣“殘障女”王銀霞在出版的詩歌集上簽字。 鍾欣 攝

  中新網蘭州12月13日電 (閆姣)在甘肅隴南市西和縣十里鎮段集村,人們把王銀霞稱為輪椅上的“餘秀華”。這位因患殘疾未能上學的農村姑娘自學識字,創作了多篇詩歌,並出版詩歌集。她說:“寫詩排在我最邊緣的日程,但詩歌是我在這塵世短暫的依偎和唯一可以傾訴的對象。”

  12日下午,王銀霞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回憶說,因母親懷孕時服用了大量藥物,造成她先天性雙下肢殘疾。過去家裡困難,加之醫療條件不發達,之後的時光,她只能坐在輪椅上。

甘肅西和農村“殘障女”:自學識字 輪椅上創詩歌集

圖為“殘障女”王銀霞的詩歌集《流水拂弦》,共含130多篇詩歌。 鍾欣 攝

  因為以上原因,王銀霞未能像正常小孩一樣入學,經常只能坐在輪椅上,在門口看其他小孩上、下學。但生性倔強的她沒有自怨自艾,而是翻出家中的字典,從一個拼音、一個部首學起。

  10多歲時,已能識得大多數日常字眼的王銀霞借來小學、中學課本,此後多年,她堅持“每天學一點”,以超出常人的毅力學完了所有文章,也從這時起,她對文學產生了極大的興趣。

  王銀霞記得很清楚,18歲那年,恰逢親戚搬家,將舊書都贈與她,她如獲至寶將書籍整齊排列在小臥室的一角,幫家人做些簡單家務之餘,得空就翻看其中小說、詩歌。久而久之,她沉迷於文學中,也萌發了“別人能寫,我為什麼不能?”的想法。

  日前,藉助西和縣殘疾人聯合會及社會好心人的幫助,王銀霞的第一本詩歌集《流水拂弦》由敦煌文藝出版社出版發行面世,共含詩歌130多篇,內容有她日常所看、所想,平日的風景、親情,以及感悟和時光。

  “我從來沒想過能發表,只想通過詩歌表達自己。”王銀霞坦言,因坐輪椅,她所看到的風景,走過的路,都非常受限,她只能放飛思緒,以此排遣內心情緒。“別人走10多分鐘的路程,我要花費1個小時。別人幹40分鐘的家務,我需要2個小時。”她說,卻也因禍得福,這些瑣碎的時間,她都可以用來接觸文學。

  身體原因,王銀霞無法像常人一樣自由彎曲胳膊,也無法長時間握筆寫字。一次偶然的機會,她聽說寫毛筆字可增強腕力,便開始練習書法。長期堅持下來,她練得了一手好字,逢年過節或紅白喜事,鄉鄰們都請她寫春聯和對聯。王銀霞慢慢覺得,她和平常人一樣了,沒有什麼差別。

  王銀霞說,接下來她還會嘗試創作更多詩歌、小說等,也鼓勵越來越多和她一樣身患殘疾的人們都拾起信心,“在這個圓夢的時代,任何人都有機會夢想成真”。(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