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0 黑色素瘤雙靶向聯合療法在華獲批,免疫、靶向都瞄準了黑色素瘤

記者 | 金淼

近日,諾華宣佈公司達拉非尼和曲美替尼雙靶向聯合治療藥物在中國獲得上市許可,用於治療BRAF V600突變陽性不可切除或轉移性黑色素瘤。相較於靶向單藥,聯合治療能夠得到更高的疾病緩解,實現更長的無進展生存。

黑色素瘤在歐美是一種常見腫瘤,在國內是一種少見腫瘤。根據《黑色素瘤診療規範(2018年版)》,國內黑色素瘤和歐美黑色素瘤在發病機制、生物學行為、組織學形態、治療方法及預後等方面差異較大。

西方黑色素瘤多分佈在皮膚淺表(皮膚型),而國內約50%的黑色素瘤分佈於四肢末端的皮膚(肢端型),如足、手和甲下等位置,更容易發生移行轉移。除此之外,還有20%為粘膜型,發生在消化道、鼻腔、鼻旁竇、泌尿系統粘膜,惡性程度較皮膚型黑色素瘤更高,預後較差,此種類型在白種人不到1%。

發病原因上,西方黑色素瘤多與紫外線過度照射有關,而國內則多與不恰當處理有關,如擅自使用激光、繩勒、鹽醃和刀剪等處理方式有關。

上述幾種類型的黑色素瘤都可能發生BRAF突變,數據顯示國內26%的患者存在BRAF基因突變,並且此類患者的腫瘤進展速度較沒有突變的患者更快,且容易發生皮下轉移和腦轉移。

近年來國內黑色素瘤發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趨勢,每年新發患者數量約2萬人。

由於黑色素瘤在皮膚上有增質過程,早期通過治療有可能實現治癒,能夠提高患者生存率。但是目前國內患者對黑色素瘤的知曉度低,並且缺乏規範的診斷及檢測,國內黑色素瘤患者確診時已處於中晚期,患者的五年生存率較早期患者大幅降低,並且疾病負擔嚴重。

根據GlobalData預計,至2023年,全球黑色素瘤治療市場將以42.3%的年複合增長率高速增長,市場將擴容到412.64億美元,並且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將佔據主要的黑色素瘤市場。

O藥、K藥目前已經被列入美國國家綜合癌症網絡黑色素瘤治療指南中,作為手術不可切除或轉移性黑色素瘤的一線治療藥物。國內首個PD-1抑制劑特瑞普利單抗的首個適應症也為全身系統治療失敗後的不可切除或轉移性黑色素瘤。

在靶向藥未在國內上市前,國內BRAF突變的黑色素瘤患者發生轉移後,主要依賴化療,但是化療中有效率不足10%。2017年維莫非尼的上市使得國內黑色素瘤治療進入靶向治療時代。

但是,業內一直擔憂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上市是否會使得靶向治療市場受到衝擊,此前靶向藥的上市已經使得傳統治療手段的化療藥物如達卡巴嗪等銷售額下滑,但是毫無疑問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的發展,逐漸將黑色素瘤變為一種慢性可控的惡性腫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