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9 100萬億元的降息


100萬億元的降息


儘管我們是5天工作制國家,但很多關於股市、房市和債市的重要通知,卻都是在週六週日發佈出來的。

這不,就這個週六一大早,第13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15次會議閉幕,同時經過四輪審議和修訂的新證券法表決通過,其中明確了要在證券市場全面推行註冊制,同時大幅度簡化公司債券的發行條件,取消發行審核委員會制度,信息披露違法實施重罰……

如果說,關於股市的信息已經夠重大的話,那麼,央媽不聲不響發的這個你很可能看不懂的公告,對於一般人而言可能才是更重要的——在我們大中國,可能有很多人並不炒股;但,城市裡的絕大多數家庭,恐怕都背有房貸。

而這個公告,就是關於貸款基準利率轉換的。

100萬億元的降息

“存量浮動利率貸款的定價基準轉換為LPR”,聽起來很拗口,但這和很多高大上的金融名詞一樣,你不懂,並不意味著公告不會影響到你,這份公告,對於所有采用浮動利率申請房貸的人(公積金貸款除外)意味著——以後,你每年還房貸的錢要發生變化了。

還是先從普及LPR(LoanPrime Rate,貸款基礎利率)開始。

為了促進利率市場化改革,央行於2013年7月全面放開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管制;隨後的10月份,央行創立了LPR。LPR是指當時10家大中型商業銀行對其最優質客戶執行的貸款利率的均值,經銀行間市場發佈,其他貸款利率則可根據借款人的信用情況,考慮抵押、期限、利率浮動方式和類型等要素,在LPR基礎上加減點確定。

央媽設立LPR,原意是希望通過LPR形成市場化的貸款利率。但在LPR出現之後的6年間,銀行發放貸款仍然習慣於參照基準利率,至於LPR,只不過是跟著基準利率跑的小弟而已,這讓所謂的“貸款利率市場化”根本無從談起(見下圖)。

100萬億元的降息

2018年以來,央媽先後6次定向降準,並且大量採用MLF等公開市場手段,降低銀行間的融資利率,先後通過各種手段釋放基礎貨幣約3.4萬億元,資金供給應該說灰常灰常充足了,但水放了那麼多,民營、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卻並未得到有效緩解。

更重要的是,央媽通過MLF等方式給銀行放了那麼多水,大大降低了銀行融資的利率,但貸款基準利率和LPR,卻依然高高在上,奶水都留在了銀行裡,根本沒有惠及企業(見下圖)。

100萬億元的降息

央媽認為,這是貨幣貸款傳導機制有問題。

有鑑於此,2019年8月17日,央媽發佈了【2019】15號文件,決定改革完善LPR的形成機制。

100萬億元的降息

主要是什麼內容呢?

首先,是將LPR與央行公開市場操作利率(MLF利率)掛鉤,今後如果央行降低MLF利率,LPR也將隨之降低,報價的頻率也由原來的每日報價改為每月報價一次,這相當於將LPR與央媽給銀行的放水利率掛鉤——別我老是給你們放水,你們卻囤積居奇……

其次,為提高貸款市場報價利率的代表性,增加城市商業銀行、農村商業銀行、外資銀行和民營銀行,將LPR報價的銀行由10家擴大至18家,並定期評估調整。

再者,在原有的1年期一個期限品種基礎上,增加5年期以上的期限品種,為銀行發放住房抵押貸款等長期貸款的利率定價提供參考,也便於未來存量長期浮動利率貸款合同定價基準向LPR轉換的平穩過渡——提供各個期限的LPR,方便銀行貸款參考。

有了LPR,如果大家和過去6年一樣,都不使用它,那還是沒有意義。所以,央媽特意規定,從即日起各銀行應在新發放貸款中主要參考LPR定價,並在浮動利率貸款合同中採用貸款市場報價利率作為定價基準,

但存量貸款的利率仍按原合同約定執行

央媽最後還強調,銀行合同制定是否參考LPR定價,要納入MPA(宏觀審慎評估)考核,確保銀行對LPR重視起來、使用起來。

有了央媽的從嚴規定,8月17號以來,各大銀行在新發放貸款中,90%以上都採用LPR作為參考定價,LPR已經成為新增貸款利率定價的基礎。

但問題在於,根據2018年的數據,新增貸款僅佔貸款存量的12%(見下圖)——也就是說,只有12%的新增貸款能夠接收到LPR定價的雨露,原有135萬億元的存量貸款,根本享受不到LPR傳導的好處啊!

100萬億元的降息


於是,就有了最新的公告,確保LPR利率傳導能夠雨露均霑。

眾所周知,無論國內還是國外,絕大多數政策規定都是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辦法,就在8月17日的公告中,央媽還特別強調“存量貸款的利率仍按原合同約定執行”,而這次的新公告,就是央媽要求以前的所有浮動利率貸款存量,也全部更改為LPR定價,不管你老人新人,都必須用新辦法。

央媽就是霸氣。

不過,這個霸氣對貸款企業和個人貸款來說,其實都可以算得上是個好事,對中國債務風險控制和經濟增長來說,也是個好事。

2019年以來,全球都進入了降息週期,中國雖然並沒有降低基準利率(一年期存款利率和貸款利率),但央媽通過公開市場操作(MLF和逆回購),其實已經數次降低了市場利率——只不過,這個降低利率的效果,一直沒有傳導到市場上來。

2019年8月17日的公告,要求銀行在新增貸款中一定要把央媽的降息傳導過去;最新的這個公告,則是要求銀行,將央媽的降息傳導至原有的規模龐大的存量債務上去。

根據統計數據,到2019年11月,我國金融機構貸款餘額接近152萬億,絕大部分都是浮動利率貸款,去掉下半年以來的新發放的貸款,原有的採用浮動利率貸款的存量超過100萬億元。


所以,這次切換利率錨,算是一次針對100萬億元貸款存量的一次降息。

大家都知道的是,在過去的一兩年裡,從宏觀部門來看,無論是地方政府、非金融企業還是居民部門,中國實體經濟債務差不多處於歷史最高水平附近(見下圖),如果能夠通過LPR這個利率傳導機制,將各經濟主體的債務負擔和還債的成本降下來一點,為其處理債務問題爭取更長的時間,你說這有沒有意義?

100萬億元的降息

特別強調的是,這次的降息並不針對存款,而是針對所有浮動利率貸款主體的降息。

這是什麼概念?

這意味著,央媽這次是在用LPR機制,壓低原來高高在上的銀行息差,要求各大銀行把原來從央媽那裡接到的奶水,給實體經濟哺育一點兒。

2016年底以來,實體經濟中各主體的融資利率,其實是在逐漸上升的(見下圖)。經濟狀況好的時候,銀行息差大點兒就大點兒,從經濟中分走更多的蛋糕大家也能容忍,但現在經濟處於下行期和低迷期,銀行就需要少賺點兒息差,與大家一起共克時艱。

100萬億元的降息


具體到對咱老百姓的影響上,當然就是房貸了。

在公告發布之後的答記者問環節上,央媽特意拿了一筆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舉例,說明如何將基準利率規則貸款轉換為LPR規則貸款,並且給大家展示的是對貸款人沒什麼影響。

央媽當然是有點含蓄。

歐洲和日本都已經進入負利率時代,而美國再度加息的可能性也非常之小,在這種情況之下,只要人民幣匯率能夠穩定下來,中國的市場利率很有可能也持續下降,採用LPR作為貸款的基準,相當於讓所有浮動利率貸款人,能夠直接享受到央媽每一次通過公開市場操作(MLF)所主導的降息活動。

如果,有人又把這個公告理解成可以加槓桿炒房子,那我也不知道說啥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