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6 寶寶小小年紀就“靠臉吃飯”,把飯碗拿下來那一刻,寶媽笑出了聲

寶寶小小年紀就“靠臉吃飯”,把飯碗拿下來那一刻,寶媽笑出了聲

孩子吃飯總是一個老大難的問題,家長們為了讓孩子吃飯可謂是費勁了心血,今天給孩子做點花樣菜品,明天研究點新鮮套路把孩子不愛吃的菜想盡辦法讓孩子吃下去。

還有的家長得每天追著在孩子身後面餵飯才能讓孩子勉強吃上一口,最後往往弄得孩子也不愉快,家長也跟著生氣。

寶寶小小年紀就“靠臉吃飯”,把飯碗拿下來那一刻,寶媽笑出了聲

但是還是有很多寶寶吃飯,非常主動積極,讓爸爸媽媽省心!

兒子小小年紀就要“靠臉吃飯”,可是碗拿下來的那一刻,寶媽不禁笑出了聲

在很多寶寶都需要爸爸媽媽喂的年紀,可白白的兒子班班還不到一歲,就已經可以自食其力的吃飯了,只見班班端端正正的坐在自己的嬰兒椅上,等著媽媽給自己飯吃。

沒多久白白就從廚房出來,端了一碗麵條給班班。

寶寶小小年紀就“靠臉吃飯”,把飯碗拿下來那一刻,寶媽笑出了聲

在白白的注視中,班班自己端起了碗,大有氣吞山河的架勢,甚至連筷子和勺子都不用,直接把比臉大的碗雙手舉著“扣”在了自己的臉上。

班班的頭越揚越高,小手也跟著用力,這霸氣的動作,果斷的行為,一定會讓很多為自家孩子吃飯愁得直掉頭髮的寶媽羨慕的。

就在白白以為班班一定把麵條都吃進去了的時候,讓人萬萬沒想到的是,碗裡的麵條直接都灑在了班班的臉上!

寶寶小小年紀就“靠臉吃飯”,把飯碗拿下來那一刻,寶媽笑出了聲

原來是因為班班一直保持著這個姿勢很久都沒動,白白就覺得很好奇,心裡覺得班班怎麼吃了這麼半天還沒吃完呀,所以就上手把班班的碗拿了下來,可是碗拿下來的那一刻白白直接笑出了聲!

班班的眼睛上,鼻子上都是麵條,這讓白白忍不住發問:“寶貝,你是用臉吃飯的嗎?”

白白覺得自家寶貝簡直是太好笑了,本著獨樂了不如眾樂樂的想法,直接把視頻發到了網上。

寶寶小小年紀就“靠臉吃飯”,把飯碗拿下來那一刻,寶媽笑出了聲

因為班班的一系列操作太精彩,所以網友們的評論也十分有趣

滿天都是小星星:這個寶寶太好笑了,這哪是吃飯啊,我看寶寶就是想敷臉,這點麵條一點都沒浪費,全在臉上敷著呢!

見到貓就走不動路:哈哈哈哈哈,寶寶完美的詮釋了什麼叫做“靠臉吃飯”,真的是越看越想笑!

爸爸的小精靈呀:麵條還算好的,我女兒喝粥的時候也是這樣撒了一臉,幸虧粥是提前晾涼的,要不然真怕我家閨女燙到。

困到閉著眼睛工作:這個寶寶真是我今天的快樂源泉啊,我在辦公室裡憋笑太難了!真希望我家孩子吃飯也能不用我追在屁股後面喂,有這個寶寶吃得這樣痛快就好了

寶寶小小年紀就“靠臉吃飯”,把飯碗拿下來那一刻,寶媽笑出了聲

孩子吃飯是家長十分頭疼的問題,那麼家長應該如何應對孩子吃飯問題呢?

1. 家長要給孩子規定吃飯時間

很多孩子在吃飯的時候總是需要家長在身後面追著喂孩子,還有的孩子吃了沒兩口之後就跑去看動畫片或者玩玩具了,因為孩子心理清楚,即使自己不吃飯自己也餓不到。

這時候家長就應該給孩子規定餵飯的時間,不要再追著給孩子餵飯,要讓孩子在心裡有一種意識,就是如果到了應該吃飯的時間,但是自己顧著玩或者不想吃了之後,是沒有人再管自己的。

如果錯過了這個時間,自己就要餓到第二頓規定的時間,這樣孩子慢慢就會自己在規定時間吃飯了,而家長也不用擔心孩子會囫圇吞棗一樣,隨便吃兩口就跑。

但是

制定這個規則的首要前提就是家長一定要狠得下心來,不能前腳剛制定完規則,後腳自己就為孩子破例。

寶寶小小年紀就“靠臉吃飯”,把飯碗拿下來那一刻,寶媽笑出了聲

2. 不要讓孩子在吃飯之前吃太多的零食

孩子喜歡吃零食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家長一定要注意不要讓孩子在飯前吃太多的零食

,因為這樣孩子很有可能在吃正餐的時候吃不下。

孩子年紀小正是活潑的時候,運動量是十分大的,光靠著零食來補充體力孩子是十分容易餓的,並且零食裡的添加劑太多,吃太多對孩子的身體也不好。

寶寶小小年紀就“靠臉吃飯”,把飯碗拿下來那一刻,寶媽笑出了聲

3. 不要讓孩子一次性吃得太多

很多寶寶吃飯就是一定要吃到自己吃不下為止,孩子似乎不知道飽的概念是什麼,而且有些小朋友的自控能力非常差,碰到喜歡吃的東西,就一定要一次性吃過癮才算完。

但是這樣的情況往往會導致孩子積食,會讓孩子身體不舒服,所以建議家長告訴孩子一餐只吃7到8分飽,這樣既保持了充足的能量,又不會讓孩子有不舒服的感覺。

再就是當孩子碰到自己喜歡的東西時,往往會控制不住自己,所以家長一定要嚴格控制,培養孩子的自制力。

孩子吃飯的問題基本上能從孩子剛出生沒多久到孩子上完小學,也讓很多家長頭痛不已,但是讓孩子改正這種壞習慣,最需要的就是家長的耐心。


我是Angelia媽咪,也是一位2歲寶寶的媽媽,我將持續和大家分享更多優質的育兒母嬰知識和經驗,如果各位讀者朋友們喜歡我發佈的內容,歡迎點贊、評論、轉發和分享,希望我們在育兒的道路上,能夠共同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