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2 2019年SCI新收錄27本中國大陸期刊及簡析


2019年SCI新收錄27本中國大陸期刊及簡析

SCI、SSCI、核心、普刊投刊指導

忽然發現,這是21世紀10年代最後一天了!

回顧這十年,這二十年,從SCI數據庫收錄中國大陸(含香港澳門,下同)期刊這一角度,我們真的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依據2000年公佈的JCR_S1999,中國大陸35種SCI期刊;2010年公佈的JCR_S2009,這一數據為114;2019年公佈的JCR_S2018,這一數據為224;考慮到2019年新收錄等信息,目前可以預測,2020年公佈的JCR_S2019,這一數據約為250!從35到250,絕對是巨大的進步呀!不可妄自尊大,也沒有必要妄自菲薄。

單就2019年,從SCI數據庫新收錄中國大陸期刊這一角度,也是絕對的大豐收!

一表勝萬言:

序刊名出版單位出版週期創辦時間1World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浙江大學季刊20102High Voltage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季刊20163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 四川大學網絡版期刊20164Cardiovascular Diagnosis and TherapyAME Publishing Company雙月刊20115Annals of Palliative MedicineAME Publishing Company季刊20126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中國科學院武漢岩土力學研究所、中國岩石力學與工程學會、武漢大學雙月刊20097Plant Diversity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國植物學會雙月刊20168Digital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s重慶郵電大學季刊20159Ecosystem Health and Sustainability中國生態學學會、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中國科技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月刊201510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Oncology AME Publishing Company雙月刊201011Horticultural Plant Journal中國園藝學會、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雙月刊201512Military Medical Research人民軍醫出版社網絡版期刊201413International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Research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季刊201314Animal Nutrition 中國畜牧獸醫學會季刊201515Genes & Diseases重慶醫科大學季刊201416Journal of Materiomics中國硅酸鹽學會季刊201517Communications in Mathematics and Statistics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季刊201318Stroke and Vascular Neurology中國卒中學會季刊201619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北京食品科學研究院季刊201220Green Energy & Environment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中國科學出版社季刊201621Advances in Climate Change Research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季刊201022Frontiers of Architectural Research(A&HCI)高等教育出版社、東南大學季刊201223Matter and Radiation at Extremes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季刊201624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中國礦業大學季刊199025Bio-Design and Manufacturing浙江大學季刊201826IEEE/CAA Journal of Automatica Sinica中國自動化學會、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雙月刊201427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上海市中西醫結合學會、上海長海醫院季刊2003

衷心感謝為這些期刊的發展做出貢獻的所有人,這其中,有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有新晉院士,也有年輕的期刊青年編委;有已經退休了好幾年的老編輯,有堅持了十幾年的常務副主編,也有剛剛入行的小編。

照例大膽點評幾句:

1.堅持就是勝利!這些期刊中,有1990年創刊的《中國礦業大學學報英文版》,有2003年創刊的《結合醫學學報》(上海的,不是北京的西苑醫院的那本),有幸分別結識兩刊的核心人物駱振福教授和周慶輝教授,他們的堅持和長期不懈的努力,成就了刊物。也知悉他們的一些酸甜苦辣,好在現在可以在新的起點上,砥礪前行!

2.新刊還是建議高舉高打。這些期刊中2015年創刊的5種、2016年創刊的6種、2018年創刊的1種。以我對這些期刊的有限瞭解,多是高舉高打策略,即全球範圍內組好稿約好稿,適度控制文章數量,加大宣傳力度,先“強”起來。我在多個場合提到,世界一流期刊多是又“強”又“大”的,但中國學術期刊業畢竟還不算髮達,需要分解動作,先“強”後“大”是比較理想的選擇。同時,我們已經欣喜地看到,前些年被SCI收錄的中國新刊,多數陸陸續續開始增加發文量。

3.創辦一本SCI期刊,高原學科足以,不一定非得高峰!大家不要對號,說這其中哪個期刊所在機構的學科一般什麼的。但心平氣和地看,的確不少期刊所在機構的這一學科,很難說是世界數一數二的,甚至在中國也不是數一數二。我們希望單位的這一學科足夠強以支撐學術期刊,但強到什麼地步呢?不那麼強行不行?值得大家思考一下。再反著思考一個問題,如果要辦新刊,單位最強的那個學科的學術帶頭人並不那麼重視和投入,我們能否從次強的學科開始呢?管理學上有一個詞:次優選擇,現實中很多決策最終都是次優選擇!

4.政策還是有效的。聽到了關於期刊影響力提升計劃/卓越行動計劃的一點非議。我個人理解,真心不容易,能做成這樣已經很不錯了,也有實實在在的效果。這些期刊中,不少要不是這些計劃,估計連刊號都拿不到(刊號政策好壞是另一回事)。

5.又想說,空間依然巨大!按照SCI的學科分類,依然還有60多個學科中國一本SCI期刊都沒有,其原因多是因為這個學科中國一本英文期刊都沒有,比如量子科技這一學科,中國挺強的呀!有些學科,中國有一本SCI期刊了,但中國的發文量足以支撐更多的SCI期刊的。

2019年SCI新收錄27本中國大陸期刊及簡析

SCI、SSCI、核心、普刊發表指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