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 醫保談判保密價格“曝光”,進了醫保還要過幾道坎?

醫保談判保密價格“曝光”,進了醫保還要過幾道坎?

進入2020年,對於醫藥來說行業,頭一件大事,就是最新的國家醫保目錄開始實施。

從2020年1月1日開始,全國各地開始執行最新的醫保目錄,這意味著,97個新進談判品種,可以進行醫保報銷了。

由於部分企業申請了價格保密,47個品種的價格並沒有公開,但隨著各地陸續掛網、患者的藥費賬單流出,保密價格也“不再是秘密”。

醫保談判保密價格“曝光”,進了醫保還要過幾道坎?

降價“重災區”價格流出

本次醫保目錄談判,醫保局再次不負眾望,交出了一張“4個最”的優秀答卷:中國建立醫保制度以來規模最大、新增談判藥品數量最多、談判藥品總量最高、部分進口藥品藥價全球最低。

為了彌補藥品降幅之大、各大藥企血拼之慘烈,醫保局也在規則上做了創新,即引入價格保密機制——為不影響該品種的價格體系,企業可自願選擇是否公開談判價格。

最終有47個品種申報了價格保密,數量近半。在這47個品種中,70%以上來自於跨國藥企,系出於維持全球價格體系穩定的需要。

但業內人士都清楚,這個價格只是官方不公佈,醫院一發售,患者、競爭企業都會知道零售價,價格“公開”只是時間問題。

在逐漸流出的價格當中,因為引入競爭性談判,而成為降幅“重災區”丙肝藥物最惹人注目。

醫保談判保密價格“曝光”,進了醫保還要過幾道坎?

▲三大談判成功丙肝藥物,數據來自:信達證券

在三款中標丙肝小分子藥(DAA)中,默沙東的艾爾巴韋格拉瑞韋(擇必達)醫保談判價2193.24元/盒,單片價格78.33元,是本次國談最高降幅品種。

吉利德的兩款丙肝藥均申請了保密機制。在流出的價格中顯示:

  • 索磷布韋維帕他韋(丙通沙)4368元/盒,摺合156元/片,
  • 來迪派韋索磷布韋(夏帆寧)2187.92元/盒,單片價格78.14元。

上述三款藥的降價幅度均在80%以上——89%、81%、82%。

而同時參與競爭性談判的國內企業歌禮藥業在“4進2”的比拼中,被兩位大佬成功“點殺”,慘烈出局,當日股價大跌25%。

在做進一步考慮,後續如果類似適應症創新藥均如此競爭性談判,那國內一堆做me-too的企業估計再也無法安穩入睡。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歌禮一定不是最後一個被外企點殺的,就如集採擴面賽諾菲點殺信立泰氯吡格雷,外企經營靈活性大大超出了國內企業預期。


進入醫保之後還有“生死劫”

對於藥企而言,醫保談判只是一個過程,而實現快速放量、銷售額的提升才是拼命廝殺之後想要的最終結果。

但現實情況,就如同“硬幣的正反面”,中標企業在歡喜鼓舞的同時,也有不得不面臨的種種變數與考驗。


正面:快速放量,業績長虹

由於創新藥有13-20年不等的專利保護期,加上藥品前期研發需要的時間,上市後實際的專利保護時間甚至可能不足10年,一旦專利到期,特別是優秀的大品種會馬上迎來仿製藥的競爭。

因此創新藥的快速放量對於新藥研發企業來講至關重要,如果不能快速放量,那麼前期的一切努力,包括研發、市場推廣等實際都是為仿製藥企業白白做嫁衣。

那麼醫保目錄的實力究竟如何,真的能為創新藥銷量“保駕護航”嗎?

我們拿2017年醫保目錄談判中的部分品種舉例分析。

醫保談判保密價格“曝光”,進了醫保還要過幾道坎?

▲2017年部分談判入醫保品種銷售額,數據來自:米內網

①羅氏三大單抗產品利妥昔單抗、曲妥珠單抗、貝伐珠單抗

分別於2000年、2002年、2010年在國內獲批上市,與全球60-70億美元/年的單品銷售額對比國內銷售放量速度一直較慢,2017年納入國家醫保目錄後,三大單品才出現明顯放量增長。

②恆瑞醫藥阿帕替尼是核心創新藥品種,2014年10月獲批上市,比貝伐珠單抗晚了整整四年,2018年全年銷售額增長46.08%至21.31億元,在銷售額上已經接近貝伐珠單抗,2019年很有可能將其超越。

③天士力生物重組人尿激酶原,於2011年即獲批上市,但是國內銷售額一直非常低迷。2017年,上市7年後國內銷售額僅1億元左右。而2017年納入國家醫保目錄後2018年銷售額當年就獲得2.24億元。

醫保目錄對於放量增長的驅動力量顯而易見。


反面:放量中每一步都將面臨“生死劫”

12月18日,國家醫保局、國家衛健委聯合下發

《關於做好2019年國家醫保談判藥品落地工作的通知》為國談品種撐腰站臺。

通知要求,各省(區、市)藥品集中採購機構在2019年12月底前將97個談判藥品在省級藥品集中採購平臺上直接掛網。同時提出,各地醫保、衛生健康等部門要根據職責對談判藥品的配備、使用等方面提出具體要求,不得以醫保總額控制、醫療機構用藥目錄數量限制、藥佔比等為由影響談判藥品配備、使用。

簡單地說,就是要求各級醫院不得以任何藉口為由影響國談品種的使用。

從政策撐腰的另一面看,就是實際推行可能將面臨阻力。

國談品種從談判到使用,大致分為四步:

  • 一、各省納入目錄;
  • 二、各省掛網;
  • 三、各醫院配備;
  • 四、各醫生處方。

前兩步確實可以通過政策要求順利進入目錄並且掛網,但在關鍵的後兩步上,醫院配備和處方環節,政策上並沒有相應的實際保證。


這也是國談品種與帶量採購品種的一個關鍵區別——醫保目錄在談的時候是戰略購買,並沒有提供給任何“量”的保證。所以藥企面臨的現實是,儘管大幅降價了,但還是少不了院內推廣的人員與費用支出,因為在沒有政策要求的情況下,買不買、用不用,完全看醫院的能動性。

以阿柏西普眼內注射溶液為例,這個藥品在國談結果公佈的時候選擇了價格保密,最近曝光出來的掛網價格是4100元每支。國談能夠做到的是幫助患者殺價,並承擔部分報銷比例,但在落地環節還面臨些許阻礙。
從一名普通患者的角度出發,在搜索引擎查詢配備該品種的醫院肯定是第一步,但結果如下。

醫保談判保密價格“曝光”,進了醫保還要過幾道坎?

另外,在各地衛健委官網及醫院主頁上,也都缺少藥品配備情況。
此前有業內記者曾調查過三款丙肝新藥是否在醫院有售,諮詢了北京多家三甲醫院,多數醫院僅有一種出售,多家醫院三種都沒有出售。
可見,在第三個環節上,出現了兩個問題:第一是配備醫院數量有限,第二是具體哪家醫院配備沒有官方渠道可查詢。
而在第四環節上,又是上面提到的院內推廣的邏輯。這裡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兩個競爭性品種同時在醫保目錄中,國產與進口產品的價格區別又被模糊化,進口產品的優勢就會顯現出來。

比如這次的談判成功修美樂,醫保價格是1290元,百奧泰剛上市的生物仿製藥就比它便宜200元,醫保報銷後差距將縮小至幾十元,無論是醫生還是患者應該都會更傾向於進口產品。


以上種種意味著,談判成功並不等同於著“躺贏”,在真實世界的競爭中,中標藥企還是如履薄冰,因為實現放量每一個環節都可能面臨“生死劫”。


降價VS創新,“臨界點”如何平衡?

在醫保談判結果出爐之前,就曾有分析師表示醫保談判結果會反映兩個態度:

  • 第一是對創新藥的整體態度;
  • 第二是對國產創新藥的特殊態度。

從結果來看,醫保局這兩個態度已經十分清晰:支持更多創新藥進入醫保,但價格上必須有絕對的誠意。同時對本土創新藥並無特殊對待,本土創新藥需要直面進口藥的挑戰,無論是療效還是價格。

在公平競爭的舞臺上,外企的降價魄力絲毫不弱於國內企業,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這對於療效和價格都不佔優勢的國內me-too類創新藥品種,無疑是一場“降維打擊”。

這種情況下,如何持續保持本土藥企的創新積極性呢?

多數國家醫保經驗證明,凡是價格控制嚴格的國家,企業開展藥品研發的驅動力和創新性會大大受到影響,這裡面有一個繞不過的“臨界點”。

美國、德國和日本藥物政策發展歷史為例,三者是對全球自主研發創新藥貢獻率最大的國家,這與政府一系列以研發為導向的政策措施密不可分:

  • 美國,允許企業自主定價,鼓勵創新藥企實現合理定價和合理回報,並且在早期階段,限制聯邦政府直接與藥企對政府醫保藥品進行價格談判;
  • 日本和德國,通過對創新藥給予更優惠的加價政策,並鼓勵本土創新,培育出了多個全球醫藥巨頭,如武田、拜耳和默克等。
醫保談判保密價格“曝光”,進了醫保還要過幾道坎?

▲各國創新藥定價對比(來自:長城證券)

根據美國官方歷史數據(USITC),1975-1994期間,美國對全球新藥的貢獻度為45%,德國和日本也在15%-20%之間。1999年, 其中80%的全球藥品銷售主要來自美國研發的15個新藥。

對中國而言,在解決患者可及性和醫療保障問題的同時,處理好有限的醫保基金是聚焦於短期的“砍價省錢”上,還是給予合理價格空間“鼓勵研發”上關係十分重要 (“Saving money VS Saving life”?)。

兩年前,國家醫保局陳金甫局長在談醫保戰略性購買時提到:“質量尊重和技術敬畏背後是價值導向和創新驅動,醫保購買不僅是當下的值與不值,而是未來中國醫療的強與不強”。

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未來醫保選擇的品種不單只是單一層面的“最高降幅”,而是具有更高質量與更高價值的品種。

驅動創新將作為重要的考慮因素,逐步體現在愈發完善的談判機制當中,而這次的保密機制,我們不妨把它當作為邁出的第一步。

附:47個保密品種流出價格(網傳)

醫保談判保密價格“曝光”,進了醫保還要過幾道坎?

*注:本文信息和數據均為網傳版本,不保證真實性,一切數據請以官方公佈為準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