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3 “两不愁三保障”工作检验脱贫攻坚的质量和成色

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既是底线任务,承载着厚重的民生期待;也是一块“试金石”,检验着脱贫攻坚的质量、成色。

我市坚定推进扶贫工作,确保学有所教、病有所医、住有所居。

“九清零”行动摸排出问题2291个

测体重、量血压、查血糖……日前,炎陵县十都镇良田村卫生室人头攒动,村医忙着为村民们健康体检。

“以后头痛脑热再也不用跑远路到镇上去了。”去年9月新村卫生室建成后,贫困户朱兰平心头热了。

良田村只是我市消除11个行政村卫生室“空白村”之一。去年初,全市深入开展巩固脱贫“九清零”行动,摸排出住房安全、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安全饮水、兜底保障等9个方面问题2291个。

靶心不变,队伍不散、干劲不松、力度不减,破解脱贫攻坚中的硬骨头,提振贫困群众能脱贫、敢脱贫、要脱贫的信心和勇气。

市、县两级组建多支督查暗访组,走村入户,摸排情况。进户看院子、抬眼看房子,走近问身子、坐下问孩子。调查问卷上每道问题,都问得仔细,填得认真。

暗访组定期开展“回头看”,采用“过筛子”方式深入排查,交办问题800多个,督促各县市区重视问题、狠抓整改。

舟至中流不进则退,唯奋楫者方能前行。广大扶贫干部把“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要求,记在心里、扛在肩上。

全市对照已梳理出的问题,建立销号制度,整改一个销号一个,绝不在高质量脱贫这张“考卷”上丢分。

该上学的一个不少,贫困人口告别饮水难

炎陵县船形乡学校一个陈姓学生,一度厌学、逃学,在学校、乡政府和社会多方努力下,他返校就读,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拿到初中毕业证。这背后,是老师们的默默付出。

该上学的一个不少,已入学的一个不走。通过分类施策、定期走访劝学,全市19名有辍学风险的贫困学生全部劝返保学到位。

目前,全市通过建立贫困学生信息库,教育资助贫困学生1.91万人次,资助总金额达1.39亿元。统筹社会募集资金,成立“教育扶贫专项基金”,募集基金150多万元,开展2019年“大爱株洲·金秋助学”牵手贫困大学生活动,筹集助学资金442万元。

不仅是亟待补齐的“两不愁三保障”短板,针对排查中发现的其他问题,各地同样即知即改、真改实改,努力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茶陵县湖口镇寒江村贫困户江造发曾饱受饮水之苦。他家住在半山腰,日常用水从一口深井中抽取,受季节性影响,每年五六月以后就抽不上水。

“问题查找出来不能‘躺在那儿睡大觉’。”驻村工作队现场勘查后,进行了清淤、加深加固,并更换引水管,江造发等3户人家从此告别饮水难。

农村饮水安全事关脱贫攻坚成果的巩固。我市加大资金倾斜支持力度,分类分层施策,规范工程管理,1.42万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全面解决。

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001户

“前阵子下了场大雨,我这房子都不漏雨,真是搭帮党和政府呢!”83岁老娭毑王道姑说。

在攸县泰青塘村胡家组,王道姑是去年“住房安全清零”行动中销号的贫困户。

因家人患病而致贫的王道姑,房屋地势较低,排水不畅,年久失修,每逢雨天家里就“涨水”,一直想修却有心无力。去年10月,县派驻村工作队请专业施工队修缮后,她住上了质量安全、设施齐全的“体面舒心房”。

住上新房,“村”暖花开。危房改造不仅聚了民心,也有力改善了人居环境。截至去年11月,全市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001户,其中建档立卡378户。

钉钉子要实实在在钉牢、钉稳,就得有持续发力的实锤。落实“钉钉子”精神,就是要出实招、见实效。

对工作推进不力、问题较多的县市区和市直行业部门、市派工作队,市委、市政府督导约谈,不留情面。去年,我市对1个县市区、2个市直行业部门、11名市派工作队长进行约谈,县市区对12个乡镇、10个县直部门、21名工作队长进行约谈,形成约谈促整改落实的高压态势。

聚焦问题补短板,巩固脱贫出实招。我市确保群众反映的问题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反馈,一幅多彩的民生福祉图正在株洲乡村大地徐徐展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