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上世纪日本经济最辉煌的时候达到了美国经济的百分之多少?

黄鼠狼君


从数据来看,1995年是日本GDP顶峰,当年日本GDP就高达5.46万亿美元,占全球的比重接近18%;而美国当时GDP约为7.66万亿美元,日本GDP占美国的比重达到71%,这是日本GDP首次达到美国的70%以上,也是唯一一次。而2018年,日本GDP只有4.97万亿美元,美国却高达20.5万亿美元,日本GDP已经不到美国的1/4。



其实日本经济最繁荣时期应该在8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初,1991年日本经济泡沫就已经破裂,开启了“失去的20年”的大门。从数据来看,1995年的日本看似表面风光,但日本经济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好过。1985年日本签订“广场协议”,日元开始大幅升值,虽然90年代初日本经济泡沫破裂,但日元升值势头却没有改变,1995年正是日元兑美元升值至最高的79.75:1,相比1985年广场协议签订之前的260:1,升值幅度超过3倍。因此我们看到1995年日本美元GDP高达5.46万亿,这其中日元升值功不可没,但当时日本经济发展却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好。



从中美日这二十多年来上榜世界500强企业数量来看,就可以体现出日本这20多年来经济地位下降。这20多年来,美国上榜的500强企业数量一直维持在120~200家之间,数量上也一直位居世界第一,这与美国世界第一经济大国的地位相匹配;而中国上榜世界500强企业数量可谓是节节高升,到了2018年,中国的世界500企业已经有120家,这体现出过去20多年来中国经济崛起势头迅猛;然而日本20多年来上榜世界500强企业的数量则呈现缓慢的下降,到2018年只剩下53家,这也间接反映出过去20多年日本经济发展缓慢,经济地位下降的事实。其实在2010年,日本保持了多年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地位就拱手让给了中国。


锦绣中源


先说答案,日本经济最辉煌的时候,日本经济占到美国经济的百分之七十左右,这是按GDP来比较的结果!详情看下文!

日本最辉煌的时代是上世纪八十年到到九十年代初。

我们常常听到一个关于日本的词“失去的20年”,如果我们不了解日本过去的辉煌,就很难理解这个词语对于日本人的刺痛。所谓的“失去的20年”并不是说这二十年来日本经济毫无起色,或者说日本人民水深火热,而是因为前后20年的反差太大,对于经历过日本战后经济辉煌时代的日本人来说,前后两个20年是天差地别的两个时代,甚至像是两个国家。高速发展的经济戛然而止,正在高潮之上突然归于平淡,任谁都是难以接受的。

我们先看一张图片,这是中美日三国GDP的一个比较(数值会有误差):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1995年,日本的GDP达到巅峰数值54548亿美元,达到美国的71%,这也是日本经济最后的辉煌。

1988年,据美国《商业周报》统计,世界排名前30名的大公司中,日本占了22家。1991 年日本的人均GDP 为28000 美元,而美国只有23000 美元,在泡沫经济的高峰时期,甚至日本的总资产也以479160 亿美元超过美国的468142 亿美元。

如果这些数据只能看到日本整体经济发展水平,我们再看日本人当时的土豪程度:

1986、1987年两年,日本在夏威夷的房投资就达65亿美元以上。日本买下了珍珠港海滩区2/3的豪华酒家、大批楼房、大餐厅、购物中心、高尔夫球场、畜牧场和种植园。每年到夏威夷的数以百万计的旅客中,日本人占1/5。

三菱公司出资8.46亿美元收买了被称为美国“富有的标志”和“美利坚的标志”的纽约洛克菲勒中心51%的股份;索尼公司动用34亿美元买下了被称为“美国灵魂”的好莱乌哥伦比亚电影公司;松下公司出资61亿美元收购了美国环球影业公司;美国广播公司大厦失守;花旗银行总部大厦易帜;莫比尔石油公司总部大厦陷落……日本通过投资来“收购美国”,逐步取得了对美国经济命脉的控制,而美国却无还手之力。据统计,1980年至1988年日本在美国的直接投资增长了10倍以上。日本人拥有2850亿美元的美国直接资产和证券资产;控制了超过3290亿美元美国银行业资产(占美国银行业资产的14%);控制了加利福里亚州银行业资产的25%以上以及其未清偿贷款的30%;在美国拥有的不动产超过欧洲共同体的总和;购买了30~40%的美国财政部债券;占有了纽约股票交易所日交易量的25%;美国市场上20%的半导体器件,30%以上的汽车,50%以上的机床以及绝大部分消费类电子产品和其他数十种商品和服务是日本提供的。

而当时“卖掉一个东京就可以买下整个美国”的数据对比,更让全世界叹为观止。到1989年底,日本的全部房地产价值超过了美国房地产价值的5倍,是全球股市市值的2倍以上。也就是说,把日本卖掉,可以买5个美国。到1990年,日本土地的总价值超过了世界其余地区全部土地价值的一半,东京的单个家庭的住房价值高达3000万或4000万美元。

《日本可以说不》,有没有听过或读过类似的书?

一句话总结,那时的日本号称要买下美国,面对美国对日本多年的控制,日本也可以说不了!

我们再看看当时日本国民的生活情境:
走出地铁站的日本白领,清一色的风衣!
日常挤公交,好熟悉的场景!


挥舞着钞票打车的上班族,有钱任性!
在酒吧里吸氧的靓女们,城里人真会玩儿!

让美国人闻风丧胆的日本大妈!买买买,怕怕怕!
日本的风俗业!

哎呦,不错呦!

在日本经济最火热的时期,无论性别、年龄、职业,人们谈论的话题都是房产,人们不是准备攒首付买房,就是正在倒卖房产(通常是以小换大),或者在考虑下一步的房产投资。一位尚未毕业东大学生,最大的考虑不是选择什么样的工作,而是要不要在东京郊外的某处购置一套房屋。



日本的地价与股指对比,多么熟悉的场景!

那个时候,所有的日本人都 过着富足生活,并坚信股价只会涨不会跌、地价只会升不会降,却从没人想过凭空出现的巨额财富有一天会化为泡影,浑然不知其实灾难已在身后......
1985年广场协议,美国人来了!

而现在,日本的经济只占美国的两成多,那个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日本经济最辉煌的时代,也是泡沫最大的时代,经验教训值得我们警惕和学习!!!


歷史平頭哥


经历战后四十多年的高速发展,上世纪日本经济最高峰时期,相当于当时美国经济总量的70%,而这是前苏联最高峰时期也没有企及的惊人高度。当时日本经济夸张到,东京23区的房价总和,甚至已经足够买下整个美国的土地。

二战结束以后,得益于美国的大力扶持以及明治维新以来大量软实力的积累沉淀,日本经济迅速恢复。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时期,日本成为了美国主要的供给地,大量产业被转移到了日本,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1968年,仅仅20多年的时间,日本经济总量正式超越西德,崛起成为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强国。20世纪60年代,日本大部分家庭已经普及了汽车、空调与彩色电视机。

早在1985年,经济总量已经多年位居全球第二的日本,经济规模是当时前苏联的1.5倍,而西德的经济总量也只有日本的一半。同时,日本超越美国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债券国以及外汇拥有者。1987年,日本股市总值竟然占据全球股市总值的41%以上,位居全球之首。


虽然日本自然资源匮乏,但日本将自身一切可能利用的资源都进行了充分利用:比如人力资源与海洋资源。日本大规模进口各种原材料,利用自身的高素质劳动力与技术,进行加工后大规模出口,形成了进口—加工—出口的经济模式。

曾经的日本也被称作“世界工厂”,20世纪70到80年代,全球一半以上的船舶、半导体、钢铁、金属材料、精密机床、汽车等都是日本出产,全世界都充斥着日本制造。

不过日本经济达到巅峰,相当于美国经济总量的70%的时候,也是日本经济悲剧的开始——《广场协议》签订以后,日本对美元迅速升值。当时的日本国内出现奢侈品消费热潮,房价地价像爆米花一样疯狂上升。

由于日元与美元之间的汇率变化,日本经济总量出现了虚空的膨胀,一下子达到了相当于美国经济总量7成的惊人高度。1989年日本的各项经济指标都达到了历史最顶峰,然而缺乏实业的支撑,随之而来的就是日本经济长达20年的停滞。

唐太宗所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明得失。”无根之萍终不能长久,所谓登高跌重,日本经济当年达到美国的70%那般的高峰,只是一场梦。


澹奕


广场恊议来了,美国人开始反击了,又打得日本人失落的20年,又找不到北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