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6 海外融資近90億美元,房企1月扎堆發債


海外融資近90億美元,房企1月扎堆發債

經歷了2019年的融資收緊,樓市融資狀態正逐漸發生轉變,2020年初,面對融資的新窗口,眾多房企發力明顯。

1月15日,萬科2020年準備公開發行的90億公司債券獲深交所通過,這是今年1月,又一房企通過發行大額公司債,發力融資。

今年1月,關於房企的融資消息非常密集。在2019年房產金融和信託嚴格管控下,樓市境內融資收緊。新的一年,面對新的樓市窗口期,各家房企在融資上紛紛發力。

01

海外融資繼續發力

今年開始,華夏幸福在海外融資上,絲毫沒有怠慢,年初便開始發力。

1月3日,華夏幸福計劃海外融資15億美元,獲得備案登記。1月13日,在新交所發行兩筆美元票據,合計發行規模12億美元。

據文件介紹,在發行的12億美元裡,期限三年期的發行規模為5億美元,票面利率6.9%;期限為五年期的發行規模7億美元,票面利率8.05%。

據克而瑞統計,華夏幸福2019年以924.71億元位列房企融資規模排行榜首位,今年繼續保持融資力度。

對於海外融資,在華夏幸福宣佈備案通過15億美元四天後,龍湖、禹州、合景泰富等多家房企同時宣佈發行美元優先票據。

1月7日,龍湖宣佈發行2027年到期的2.5億美元3.375%優先票據和2032年到期的4億美元3.85%優先票據;禹州宣佈發行2026年到期金額為6.45億美元的7.375%優先票據;合景泰富宣佈發行2027年1月13日到期本金總額3億美元的7.40%優先票據。

同一天多家房企密集宣佈海外融資後,這種現象繼續延續。1月8日,碧桂園、融創分別宣佈美元票據發行情況。

據《觀點地產》報道,碧桂園宣佈發行兩筆美元票據,分別是5.5億美元2027年1月到期的票據,利率5.125%,以及4.5億美元2030年1月到期的票據,利率5.625%。融創則發行2025年到期的5.4億美元6.5%優先票據。

除上述房企外,還有多家房企擬發行美元票據。例如今年拿下深圳龍華區地王的龍光地產,就擬發行3億美元2025年到期年息5.75%的優先票據。

對於年初多家房企的快速海外融資行為,財經評論員嚴躍進表示:開年房企融資環境相比2019年有所緩和,加上央行全面降準,有助於緩解房企的資金鍊緊張。

據風雲地產界不完全統計,截止2020年1月14日,共有19家房企宣佈發行和擬發行美元債,合計89.01億美元。

據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統計,2019年房企境外融資達到752億美元,而2018年只有496億美元,同比上漲幅度達52%,增長明顯。

中原地產分析師張大偉預計,繼2019年房企美元債刷新紀錄後,2020年美元融資將繼續在高位運行。

02

渠道轉變,債券融資加強

新年伊始,眾多房企除在海外融資上紛紛發力,對於債券化融資渠道也在加強。

在萬科於1月15日宣佈2020年90億公司債券獲深交所通過之前,1月13日,北京金隅集團發出公告,宣佈公開融資50億公司債券,利率在3.2%-4.5%之間。

截止1月14日,還有廈門建發、榮安地產、龍湖等多家房企公司宣佈發行公司債券。

據悉,廈門建發確定發行規模20億元2020年第一期公司債券,本期債券票面利率為3.38%,為期兩年,總共計劃發行50億元公司債。對於募集資金用途,廈門建發此前表示,本期公司債券的募集資金擬用於償還公司債務。

在用於還債上,1月初還有平安不動產、泰達控股等房企,計劃通過發行超短期融資券,償還到期借款。據瞭解,平安不動產計劃發行10億元,泰達控股發行不超過50億元。

關於樓市的債券化融資,據wind資訊數據顯示,2017-2019年房企發行公司債分別為69只、196只、255只,公司債發行金額分別為683.30億元、2612.27億元、2963.40億元,多為3-5年期產品,發債金額增幅明顯。

此消彼長,房企在面對資金壓力和國家信託金融管控時,樓市融資渠道正在發生轉變,海外融資和債券化融資的加強,背後是房產信託的縮減。

據媒體報道,2019年7月房地產信託金融嚴格控制之後,2019年三季度,房地產業信託餘額為27811.9億元,環比下降5.1%,增速自2016年來首次轉負。另外,房地產信託在2019年第四季度募集資金1410.62億元,比上個季度下滑了26.43%。

對於此狀,業內人士做出預測,2020年的房地產信託業務有很大的可能會繼續萎縮,到2020年的房地產信託增量規模預期的下滑幅度會在15%-20%左右。

在此辭舊迎新之際,樓市也在步入借新還舊的階段。據瞭解,2020年,房地產境內債到期為4316億元,比去年增加76億元。在境外債上,僅2019年融資的美元債就有47.5億美元到期,還債壓力明顯。

據華泰證券統計,2020年下半年房企將進入境內償債高峰期,連續6個季度到期量超過1200億元。

新年伊始,1月眾多房企便扎堆發債,巨大的還債壓力或許正是推力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