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1 拍背哄睡快、搖搖能止哭,那些好用“祖傳”哄娃技巧你用對了嗎?

文|福林媽咪

第一次當媽只是在為揭開很多的第一次開了個頭……

往後還會經歷第一次開奶的酸爽,第一次給娃哺乳,第一次發現自己可以面對屎尿屁而不覺得噁心……

在摸爬滾打中,寶媽學會了怎麼跟自己家的娃相處。

通過一些電影電視劇,或者模仿家裡老人哄孩子的方法,來哄不會說話只知道吃喝拉撒睡的“四腳吞金獸”,你要問為啥這樣哄孩子,寶媽也不知道,只知道看老一輩是這麼哄的,“祖傳”的,這不就是經驗嗎?

拍背哄睡快、搖搖能止哭,那些好用“祖傳”哄娃技巧你用對了嗎?

但其實,這些“祖傳”哄娃技巧你可能只知道有用,卻不知道為啥有用;姿勢正不正確不知道,反正娃不鬧就姿勢滿分,今天就來科普一下那些“祖傳”的有用的卻只被你學了皮毛的哄娃技巧。好好學習,才能哄好娃,娃好你也好,娃爸也安好!

招式一:拍著寶寶的屁屁或者,他就能入睡

“我也不知道為啥,反正哄寶寶睡覺時,手就不自覺有節奏地拍著寶寶的小屁屁或者後背了。”這可能是一些寶媽內心的真實聲音。不知道為啥這麼做,反正就是管用。

其實這個動作完全符合心理學原理。

●陪伴作用

寶寶最熟悉的就是媽媽了,媽媽的氣味、媽媽的聲音,在寶寶入睡前,媽媽就這麼拍著,是可以讓寶寶感受到媽媽陪在自己身邊的。這種肢體接觸能讓寶寶更安心,是一種陪伴,所以寶寶入睡很快。

●環境感受

寶寶在媽媽肚子裡時,24周左右就形成了聽力,在往後的16周裡,寶寶會伴隨著媽媽的心跳聲,腸胃消化,血液流動的聲音慢慢發育,所以,這種拍打接近於心跳的節奏,讓寶寶懷念起以前在媽媽肚子裡時的安全感,所以寶寶能安心入睡。

拍背哄睡快、搖搖能止哭,那些好用“祖傳”哄娃技巧你用對了嗎?

●催眠效應

單調且重複的聲音就好像催眠術一樣,最常見的就是催眠師拿個懷錶在你眼前轉啊轉,然後配合鐘錶滴答滴答的聲音,人就能很快進入睡眠狀態,身心放鬆。這種拍打有異曲同工之妙,讓寶寶全身放鬆昏昏欲睡。

你真的拍對了嗎?

有的寶媽可能怎麼拍都哄不睡,可能你方法不對哦。

標準做法:

首先,先觀察寶寶的入睡信號。如果寶寶不瞌睡,媽媽也彆強求,要看寶寶如果有揉眼睛、打哈欠或者莫名其妙的煩躁,這就是輕拍哄睡的時機了!

其次,拍打部位不見得都是屁股和背。寶寶和寶寶之間是有差異的,性情都不一樣,所以對於有的寶寶可能需要撫摸小腦袋或者手部,所以媽媽需要試一試,看你的寶寶喜歡怎樣。

然後,注意拍打方式。要有節奏,但要輕柔,別太大力。

最後,可以結合輕聲哼歌。不見得非得是唱歌,可以是重複的聲音,比如嘴裡發出“哦哦睡覺覺”,與拍打的節奏吻合,重複且單調,寶寶更容易入睡。

拍背哄睡快、搖搖能止哭,那些好用“祖傳”哄娃技巧你用對了嗎?


招式二:抱著娃搖一搖顛一顛就能止哭鬧

這種常見的哄娃招式,也是說不出從哪兒開始流行的,反正大人抱著哭鬧的孩子時,就是喜歡搖一搖顛一顛,嘴裡發出哼哼聲,孩子不一會兒就止哭了。還有那些晚上頻頻夜醒的孩子,這樣哄能睡著,但是一放就醒,能把爸媽逼到崩潰。

你管怎麼說,這個哄娃技巧讓人又愛又恨,愛是真管用,恨是孩子太依賴。

為啥這麼管用?

●壞境感受

迴歸到寶寶還是個胎兒的狀態,每天在媽媽的肚子裡,媽媽走動,寶寶都能感受到晃動,而在媽媽肚子裡的狀態是寶寶最放鬆最有安全感的時候,那種搖搖晃晃一顛一顛的狀態,讓寶寶想起來那種狀態,所以寶寶會一下變得很安靜。

●耳內前庭刺激不足,需要繼續刺激

有的家長可能會發現自己的寶寶有時候會喜歡自己晃頭,寶寶是喜歡搖晃的,因為他們耳內前庭可能還沒發育好。

拍背哄睡快、搖搖能止哭,那些好用“祖傳”哄娃技巧你用對了嗎?

這個部位會影響寶寶的方向感、空間感,以及暈車暈船,注意力等等。耳內前庭的發育高峰是在孕晚期和出生後的6個月內,寶寶可能需要晃起來才會舒服一些。

對於那些抱著顛著哄睡之後放不下的娃,他們是因為習慣了晃動,放下之後就會特別容易醒。

標準做法:

可以平時抱著寶寶搖一搖晃一晃,但是力度要注意。

有的寶媽搖的時候是哭得越厲害搖的越猛烈,要知道,這會對寶寶的大腦產生不好的影響,所以,幅度不宜過大。可以給寶寶準備一個搖籃,電動手動的都可以,白天給寶寶多一些的刺激,幫寶寶刺激耳內前庭。

這樣做可以很大程度上減少寶寶夜晚需要晃著入睡的幾率。

招式三:娃哭鬧時,抱離當前環境,引導他看些其他東西就能緩解

拍背哄睡快、搖搖能止哭,那些好用“祖傳”哄娃技巧你用對了嗎?


當孩子摔倒或者因為東西被拿走而傷心哭鬧時,很多家長會選擇給他一個東西轉移注意力,或者抱起來他,用手指著某個地方讓孩子看看那是什麼,這種方式屢試不爽,所以也就越用越上手了。

很多爸爸媽媽喜歡這種轉移悲傷注意力的方法,讓寶寶忘掉眼前的不快樂,巧的是小寶寶對很多東西都很好奇,可以很快被吸引注意力,所以對於小月齡的寶寶來說是有用的,為什麼大了不管用?

寶寶大了之後,瞭解的事物越來越多,所以注意力也不好吸引,可能你給他指著某樣東西時,他早就知道那是什麼了,可能心裡的OS是:不就是個鳥兒麼,又想忽悠我……

其實,這種方法並不好,因為這更像是一種逃避問題的方法。讓孩子悲傷的情緒戛然而止,這對孩子的情緒發展是不利的。

標準做法:

①不滿1歲的寶寶可以使用轉移注意力的方法幫孩子恢復情緒。

②1歲以後不適合,應該這麼做:

首先,承認孩子的負面情緒和感受。

拍背哄睡快、搖搖能止哭,那些好用“祖傳”哄娃技巧你用對了嗎?

其次,替孩子說出悲傷或者憤怒的原因,幫他認識情感。

最後,幫孩子解決問題。

很多哄孩子的方法我們也不知道原因,就是看著好用就拿來效仿,但是,這裡面的學問可多著呢。當然,也有一些媽媽在和孩子相處過程中,總結出一套適合自家孩子的哄娃方法,適合的才是最好的。

說一說你是怎麼哄孩子的吧~歡迎說出讓你家寶寶不哭鬧的奇葩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