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有經驗的醫生業餘時間被人聘任,可以有償就醫,而教師節假日補課不行,為什麼?

用戶墨緣琴韻工作室


這是一個奇怪的問題,只有義務教育階段或者擴大一點,只有高中以前的老師不允許從事有償家教,其他的職業都是允許的。

從頭到尾可能是出現於一個客觀存在的現實,那就是就是這個群體實在是太大了,並且教師在從事教育過程中,對於學生和家長有著很大的影響力,通常會通過語言或者某種暗示讓家長把自己的孩子送到自己所開辦的輔導班中,實際上簡單的就是有一點,利用自己的職權為自己謀取金錢上的不當收入的嫌疑。

大概是基於這樣一個原因吧,大多數情形下社會上對於老師從事有償家教,出現了一種有色眼鏡的看法,不過在現在的狀態下,大多數老師並不是網絡中或者家長認識的那樣,通過某種方式要挾孩子去讀書去學習,相反在目前為止我沒看到的情形往往是家長邀請自己的老師輔導自己的孩子,並且老師還不是十分願意的情況。

基於這樣的判斷,它有它的區域性的特點,有的地方可能要不是這種情況,比如說聽說的,南方的一些城市當然南方比較有錢,很多人不願意從事教育這項工作,收入太低,但是南方的老師辦班的時候從來沒有家長去盯著老師,這種現象在北方是幾乎不可能的。

對於其他的一些行業來講,從事一些職業外的本專業的工作,能夠提高自己的業務熟練度,為什麼老師就不可以從事這樣的工作呢?確實讓人匪夷所思。

法律歸法律,制度歸制度,每個時期都有每個時期的特點,所以說只要老師不太作的話,家長一般不會去舉報。

我想大多數家長現在讓孩子去選擇上輔導班,根本的目的並不是在於老師的威脅,更多的是沒有自己的時間去照顧孩子,避免孩子在家庭中在假期中出現了各種安全事故或者品德問題。


義誠老師


這是很多老師一直想不通的問題,其實醫生和老師職業有很多共同點,為什麼允許醫生有償就醫,不能允許老師有償家教?

原因很簡單:一個是合法(規)的,一個是非法(違規)的!醫生外出有償行醫,國家有關於“醫生多點執業的政策”;老師禁止到輔導班進行有償家教,是因為教育部有“六條紅線”!既然國家讓你做,就有讓你做的道理;不讓你做,就有不讓你做的說法。

醫生和教師職業有相似之處,也有很多不同,比如:

一、教師可以“課上不講課下講”,醫生可以“醫院不看回家看”嗎?

首先,我明確反對對老師的這種汙衊,絕大多數老師絕對不可能“課上不講課下講”,但是這也不是空穴來風,現實中不排除有這種老師存在,尤其是老師的輔導班裡都是自己班的學生時,不排除這種用權力謀取利益的行為,作為國家,如果不去制止,就是放縱,就會讓這種現象蔓延。所以,對於這種現象,絕大多數老師是不同意的,因為這讓老師無辜背上罵名,而他們在全心全意的為學生操心,當然不允許這種汙衊,但是誰又能保證這種現象沒有呢?

醫生原則上也可以“醫院不看回家看”,而且我們也見過有些醫生讓病人到指定藥店拿藥的情況,這種行為應該也是違規的吧?醫院的醫生,一般都是外聘到低一些醫院裡去做手術,這種情況和老師教自己的學生並不相同。當然,也有一些醫生可能會在社區診所、藥店等兼職,這和他自己的病人關係不是太大,因為這些病人的流動性很強。

二、老師也可以被聘到別的學校做講座!

與醫生去別的醫院做手術或者坐診類似,一些名師也經常被請到別的地方去做講座或者培訓,好像這也不在有償家教的範圍吧。大學老師這方面自然不受限制,中小學方面這樣的情況也不少,尤其是高中,面對高考的壓力,我能經常能看到有些著名學校的老師或者對高考頗有研究的老師去別的學校做講座,這種講座都是收費的,應該也沒有明確禁止吧?

三、相對來說,優秀醫生更加緊缺!

醫療資源的不平衡,要比教育資源更加明顯,一些落後地區的醫院根本培養不出來也留不下優秀的醫生,而教育則不一樣,一些落後地區也不乏優秀教師存在。一個優秀的醫生,可以救活很多生命,而老師對於學生的培養,卻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事情。

當然, 醫生多點執業雖然有政策支持,但是很多醫院並不同意醫生外出就醫!醫生是醫院培養出來的,如果去了競爭對手那裡行醫,這對他的醫院非常不利,而且一旦出了問題,原有醫院還要承擔相關的責任,承擔一定的風險。

另外,醫生多點執業是醫改的一個開始,未來醫改的方向很可能是醫生要成為自由職業者!前兩天國家已經試點取消醫生編制了。如果取消老師的編制,允許老師去別的學校代課,老師們願意嗎?

我是“贏在高三”,致力於教育和教學工作,如果你同意我的觀點,歡迎點擊右上角【關注】按鈕!


贏在高三


想起我們初中時候,補課一分錢不收。不過不是給所有人補課,而是在班裡選出優秀尖子生,愛學習的學生組成一個小團體,每週六免費給學生補課一天。補課講的知識很少,基本就是老師拿一些外面的模擬題,找一個學生抄寫在黑板上,然後學生照著抄下來,再做題。老師再講題,講一些比較難的。

記得初中時候,每天有3節晚自習,基本都要話費一節晚自習來抄英語練習題,所有人跟著抄寫,你跟不上就擦掉了。那時候生活條件苦,大家都沒錢,老師要我們訂購一年18元的英語週報都訂不起,更別說買其他複習題和交補課費了。題目全靠抄寫,老師自己出錢買一套,英語課代表每天休息時間和晚自習就帶領同學抄黑板。到了高三了,強制每週要補課一天,才收250元每人,其實補課也是講試卷講題目。250元一年好多家庭都交不起,開家長會時候大家都意見很大。那時候100元能買2擔稻穀,250元是5擔稻穀,差不多是一個成年人10個月的口糧。現在來看250元是很少,到換算成現在的物價,一個成年人10個月的伙食費差不多要5000元吧,而且還是精打細算的!


點點點113792226


一是政策不同:醫生可以多點坐診,鼓勵有經驗有能力的醫生在專科、縣鄉醫療部門從事診療活動,在為患者服務的同時,提高基層醫院的醫療水平,也可以“傳幫帶”基層醫務人員提高技術業務水平。基層醫院收費透明,資質健全,即使是私人門診,其就有的手續也一樣不缺。與之截然不同的是,教育主管部門嚴禁中小學校在職教師從事有償補課行為。教師有補課的義務,幫助後進學生迎頭趕上,如果以利益為目的,進行有償補課,會更進一步擴大個體之間的成績差異,給教育均衡發展雪上加霜,容易造成不公平現象。加之校外培訓機構資質不健全,各種大大小小的培訓班充斥在大街小巷,不僅教學質量無法保障,也容易出現安全問題。

二是目的不同:醫務人員多點就診,雖然也賺取額外收入,但收費規範透明,甚至比大醫院費用更低,也更方便。醫務專業技術人員力量缺乏,技術高明的醫務人員更是稀缺資源,醫生犧牲業餘、休息時間就診,雖然也以賺取額外收入為目的,但卻同時解決了老百姓就醫難的問題,增加了就醫途徑,擴大了高水平醫療服務的覆蓋面,其直接結果是救死扶傷,更容易為群眾接受。而在職教師有償補課,純粹為了利益。以考試為目的的拔高教育,改變了基礎教育的初衷,增加了學生負擔。而因為經濟基礎、地域優勢等原因,使教育資源向極少數人員集中,增強了教育差異,不利於教育均衡發展。

三是發展不同:醫務行業專業技術發展沒有盡頭,一些人可以憑一己之得、一兩個偏方、某項技術,可以吃遍天下,但大多數人一輩子都要不斷鑽研業務,不斷精進,稍有懈怠,就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因而醫生有越老越吃香的發展規律。而基礎教育普及,並不要求教師有多麼精深的知識層次,一些培訓機構,僅憑一套固定的教學模式,就能達到其提高分數的目的。教的好不好,是相對而言,基層的名師,到一二線城市,甚至連最基礎的要求都達不到。由於受主觀因素、綜合因素影響,大範圍的有償補課、校外培訓,所能直到的作用不盡相同,很難有直觀的效果。但校外培訓的發展,使教育公平受到傷害,使家庭經濟負擔加重,使中小學生負擔加重,這些後果都是實實在在的,不僅無助於基礎教育發展,反而容易造成更多的社會問題,這些惡劣的後果,是無法迴避的。


職言管語


我是有溫度有靈感的高校人才真經,我來換一個思考角度吧。

醫生業餘時間可以有償就醫,大學教師業餘時間可以開講座,做項目,甚至開公司,為什麼中小學教師利用節假日補課就不行呢?我認為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單位性質和個體身份不同

醫院和高校是公益二類單位。公益二類單位雖然也是公益單位,由國家差額撥款,但同時也具有一定的盈利性質,公立醫院裡的醫生、公立大學的教師,除了本職工作外,有必要也是有權利做一些盈利的事情。既然允許做盈利的事情,那就很難判斷是為單位盈利還是為個人盈利,或者兩者皆有。比如高校教師接橫向項目,學校可以收取管理費,個人可以提很大比例的勞務費,很多985高校的科研管理費就能頂普通高校一年的辦學經費。因此,國家不可能立法禁止這種行為。但實際上,各單位對員工兼職還是有一定限制的,至少是規定不得用單位的設施條件來牟利。

中小學是公益一類事業單位,是由國家全額撥款,這種單位從人員管理上跟公務員類似,原則上是不允許兼職的,也就是說,你在本職範圍內的勞動,國家全部買斷了,即便兼職,也不能從事本職相關的業務。比如一個老師兼職開滴滴,兼職寫頭條,那沒人管,但有償補課,那就是違法的。

第二,服務主體不同

事業單位的主要任務就是為社會提供公益服務,中小學為中小學生提供服務,大學為大學生、為科學進步、為企業、為地方經濟等服務,醫院則是為廣大患者甚至整個社會的健康服務。可以看出,中小學教師的服務範圍最窄,也最單一。

大學教師做科研、做企業服務、講座講學等等,那都是大學教師的服務範圍,所以大學教師在校外的工作也是合理的。醫生治病,目標就是把病人治好,醫院裡的病人是不固定的,病人選擇哪家醫院也是不固定的,也就是說。其服務對象是沒有任何限制的。所以,醫生在任何地方治病都是合理的(在醫院允許前提下),舉個例,就算是在火車上給人治好病,收人一點錢也沒有任何道德和法律問題。

但中小學教師的服務對象就是學生,而服務範圍就限定為指定班級的學生。超出這個範圍的工作都算是不務正業。到社會上去教其他學生,表面看也是為教育事業服務,但仍然超出了教師個體的服務範圍,因為,是不被允許的。

所以說,中小學教師不得課外兼職補課是由教師職業特點決定的,而醫生和大學教師兼職,從國家法規層面屬於法無禁止即可為,對醫院和高校來說,其實並不一定就十分鼓勵他們去兼職。


高校人才真經


你好,我覺得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你就明白了,我們所在的小城裡,教育系統的人數是衛生系統的10倍,而教師更是比醫生多得多,為什麼呢?因為執業醫師考試有多難想必學醫的人都懂,而教師資格證卻很簡單就可以取得。先說明我並沒有詆譭教師的意思,只是客觀的說下,教師資格證的確和醫師資格證比簡單太多了,所以導致教師隊伍的龐大。

因為教師基數所以魚龍混雜,如果教育局允許私人補課會導致什麼樣的結果呢?很多教師為了賺錢在課堂上一帶而過,而想要學好只能私下交錢去補課,如果所有人都效仿這種模式最終坑害的都是中國的下一代,所以私下補課必須嚴抓。

而你說到醫師在業餘時間有償就醫的確是可以的,但也需要你的手法和經驗豐富的情況下,假如你什麼也不懂,會有人請你去救人嗎?出了問題誰負責?

再舉個例子,比如你所在地道醫院不能夠做腦瘤手術,而患者卻有腦瘤而且很嚴重,不能轉院,怎麼辦?只能從上級醫院或者其他醫院請專家過來做手術,人家醫生也是人啊,請人家來不給人家診療費,人為什麼要大老遠跑來?

所以教師補課,和醫生有償出診是兩個類型的,不能夠混淆,教師補課是坑學生,難道你覺得醫生出診是坑患者嗎?教師補課承擔的後果也許只是成績還上不去。但醫生出診承擔的後果卻是致命的。


勤勞de小皮匠


世界上就是有太多“你行我不行”的事了。當一件事情被推到社會輿論的風口時,什麼細微小事都有人拿來討論,甚至指責。

課外輔導其實本身是沒有什麼問題的,也可以看做是市場經濟的一部分。但是它卻偏偏出身於教育,實屬“家門不幸”。而教師的有償輔導也是其中一部分,本來也屬正常,但是卻被師德、奉獻所綁架。所以教師的節假日補課就要去承受社會輿論的強大壓力。

當然,開始階段,疏於管理與約束,有部分老師經不住利益誘惑做了很多不堪之事。課上不講課下講,班主任辦輔導班班“綁架”家長……雖然是極少數,但是性質實屬惡劣,社會影響也不好。所以,很多時候是自己人將節假日的課外輔導推向了絕路!!

醫生的有償就醫很多時候是在救死扶傷,不容易引起人們的討論。而有償家教,要面對千千萬萬的家庭,如果管理不當就是在給學生、給家長增添負擔,甚至給教師行業摸黑!所以,即使有市場需求,節假日課外輔導也要接受更嚴格的管理!!


薄期


允許醫生業餘“有償就醫",卻不允許教師課餘"有償補課"。對這個問題,"三味"不從"教師心理"上來“吐槽”,願從"理性"角度作個分析:

總體上講,二者在性質、後果上不存在類比性!

第一,醫生“有償就醫"是為了減除病人的痛苦,而教師"有償補課"會增加學生課業負擔和家庭經濟負擔。

第二,醫生業餘"有償就醫"必須為自己治病救人的後果承擔責任,而教師課餘"有償補課"只需將課時授完即可,不為補課效果擔責,因而實際上是“無政府"狀態。



第三,醫生治病救人,十分火急,刻不容緩;而教師補課純屬"教學休閒"性的高消費活動。

第四,醫治業餘"有償就醫"的對象並不是正在醫院住院的已收治的病人,不存在"院內不治院外治"可能性;而教師課餘"有償補課"極有可能是要求或強迫自己所教班級學生去補課,涉嫌"課上不講補課講",屬瀆職腐敗行為,社會影響極壞。



或許,正由於以上原因,國家並未嚴禁醫生業餘"有償行醫"行為,而嚴禁教師課外“有償補課"行為。


三味聊教育


對於這個問題,我來談談自己的看法。

有經驗的醫生業餘時間被人聘任,可以有償行醫,而教師節假日補課不行,這是什麼原因呢?

我認為有以下的原因

1.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補課打破了學生競爭平衡,加重了孩子的課業負擔。教師補課,特別是孩子班級的在職教師參與補課,打破了學生之間的公平的競爭,我認為這是最根本的原因。人們都渴望公平的,沒有公平就沒有一切。對於家長和孩子來說,他們總是本著這樣的一種想法:我不學的時候,別人也不要學。我孩子不補課,你們的孩子也不要補課。大家都處於一種光明正大的公平競爭的環境之中,有的補課,有的不補課,這就是打破了這種公平,會影響到成績,而成績對於每一個孩子來說這都是至關重要的。補課影響到了成績,家中了孩子的課業負擔,這是家長最不願意看到的。

2.補課家中了家長的經濟負擔,不補課,擔心自己的孩子受到不公正待遇。為什麼輔導機構大肆招生,家長毫無怨言,我有幾個家長,每年都會把孩子送到北京的新東方去培訓英語,孩子要在那裡待一個月的時間,吃住都在那裡,花費不菲,家長們並沒有意見,每年可以看到各培訓班,培訓學校門前車輛聚集,人數眾多,也沒見有那個家長投訴輔導機構,甚至一些在職的其他課老師諸如書法、音樂等也在辦輔導班,而家長都託人參加。也沒有見那個家長投訴舉報,而在職教師補課卻意見很大呢?我說白了,在小學階段對補課意見很大的具體說就是語文、數學,其他科目都可以補的,不會遭到家長的投訴。因為數學和語文這兩課最重要,並且這兩科目的老師大部分都是班主任,即使不是班主任也每天和孩子接觸,家長擔心如果不參與,孩子會受到不公正的待遇,自己的孩子會遭到冷落。這樣對孩子的發展會產生極為不利的影響。

打破了競爭的公平,擔心自己的孩子受到不公正待遇,就這兩條就決定了家長對老師的補課行為必然採取抵制的態度,不患貧而患不安,不患寡而患不均,要窮大家都窮,要差大家都差,看不出差距,人們便能相安無事,心理的平衡是我們的快樂之源。

3.醫生業餘時間行醫條件極為有限,絕大部分醫生有償行醫也僅僅是諮詢和簡單的治療,並且不具有普遍性。即使有經驗的醫生,對於疾病的確診,也必須藉助於各種先進的醫療設備,而這些設備醫生不可能擁有,必須到醫院去才行,所以,受到醫療條件的制約,醫生個人行醫也絕大部分是提供一些簡單的諮詢,這就像我們生病了,找一個熟人問一下一樣,頂大打上兩針,但絕對不會在家裡接受治療,沒有病人會把自己的健康交到這樣的醫生手裡。很多醫生考慮到自己的診斷會對病人產生極為重要的影響,非常慎重,也不會輕易下結論,最後建議到醫院去治療。所以,醫生有償行醫具有一定的侷限性,根本就不是普遍現象。

而教師則不同了,教師所教授的知識全在書本上,全憑自己的一張嘴,補課,完全可以和上班時間的工作內容一模一樣,甚至更好,沒有一點侷限。

這也是嚴禁在職教師補課,而對於有償行醫比較容忍的原因。

4.有病的人總是少數,只會牽扯到少數人,而孩子必須上學,會涉及到絕大多數家庭。

生病的人畢竟是極少數,也具有偶然性,比方說感冒發燒,這個沒有固定的時間,僅僅牽扯到少數人,對於生病的人就醫,大家很寬容,不會去羨慕一個病人找一個好點的醫生去為自己治病的,而孩子必須上學,補課問題會牽扯到絕大多數家庭。兩者不具有可比性,補課牽扯到千家萬戶,肯定會引起更多人的關注!

5.病人具有流動性,醫生也不固定 ,而教師則不一樣,教師相對都是固定的,會對以後的關係產生影響。病人和醫生之間,根本就是流動性的關係,醫生和病人都不會固定,而教師則不同,你可以經常換醫生,但不能經常換教師,有的學校教師甚至是跟班制,從入學一直教到畢業的,相對非常固定,如果不補課會影響到教師對於孩子的看法,這是家長非常擔心的。

綜上所述,醫生有償行醫人們是可以接受的,病人只是極少數人,生病已經是不幸的事情,人們都會報以同情和寬容,也不會影響到公平公正。沒有人會去在生病上互相攀比。而教師補課則不同,孩子是關係到每一個家庭的大事,教師補課影響到了公平公正,並且加重了人們的經濟負擔。家長總是處於一種被遏制的感覺之中,很不爽,所以堅決反對教師補課!

這也是家長可以容忍別的孩子去補習班補課,自己願意找別的老師補課的原因,那就是這樣做不會干擾孩子在班級中的地位,不會打破公平公正的。



語文在線


我是老師,家裡也有做醫生的,原則上醫生也是有正式醫院單位的也不可有償就醫,醫生可以有償就醫,是人們覺得那是在救命,在為你的身體保價護航,但現在醫生護士的工作壓力和輿論壓力都特別大,還有醫生必須始終在不斷的學習考試進修提高自己醫學領域本領,做醫生很累,隨叫隨到,隨時待命,只要進入工作就要全身心的託人。人命關天啊。能有償服務可以理解。

老師節假日就補課肯定是不對的,本來國家寒暑假給你安排了是要求你在假期調整一學期的疲憊不堪的身心,另外利用假期加強自已的業務學習,提高自已業務能力,平時忙於教學,這正式通電的好時機。以前老師寒暑假沒有多少時間是自己的,要到每個學生家裡進行家訪,要到教育學校去聽同行或專家的授課有半個月,要提前把一學期的教學大綱熟透,要提前把課用筆一字一句的寫好備好,開學好空出時間批改作業,關注學生身心方面的變化,教育學生為人之道。根本沒有時間去補課,以前學校假期會安排一部分老師補課,那都是免費的,是把好的學生培訓去參加各種比賽,為學校增光。其實以前的教育是公平的,孩子受教育的公平性更高,老師也是生怕自己的學生考得不好,沒有學到知識。

現在各行各業都發生鉅變,每個人都需要面對我能不能生活得更好點,我可不可以多一些財富,老師也是人,大的環境不可能不影響他們。但作為老師一定要有最後的底線,有顆對職業的敬畏之心,大多數的學生都是小草愛護他們,在小草中一定有些種子是顆參天大樹,好好培養他們,儘自己教師的本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